电动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98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个风扇的电动鼓风机,所述电动鼓风机被 用于例如为车辆空气调节器产生空气。
背景技术
具有相对地设置在蜗壳中并且由单个电机驱动的具有两个离心风扇 的离心电动鼓风机作为用于车辆空气调节器的电动鼓风机是已知的。电机 具有电机主体和从电机主体的轴向相对侧延伸的转动轴。离心风扇连接到 转动轴。即,电机是在电机主体的轴向相对侧都具有转动轴的双轴电机, 并且因而,离心风扇被定位到电机主体的轴向相对侧。这种离心鼓风机公
开在例如日本未审的专利申请公开JP-A-2006-7890和JP-A-2006-7946中。
关于具有两个离心风扇的离心鼓风机,当与具有单个风扇的离心鼓风 机比较时,用于产生相同的空气量,离心风扇的直径能够被减小。因而, 电动鼓风机的整体尺寸,具体地是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能够减小。而且, 由于离心风扇在轴向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增加,容易改善相对于轴向方向从 离心鼓风机吹出的空气的分布。
一般而言,当与具有仅从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延伸的转动轴的单轴 电机相比时,双轴电机的生产成本可能由于诸如复杂的轴承结构等等原因 而增加。
虽然期望在各种类型的电动鼓风机之间提高部件的通用性以降低生 产成本,但是不容易在具有单个风扇的电动鼓风机中采用双轴电机。当釆 用双轴电机时,在电动鼓风机之间提高部件的通用性是困难的。
在具有双轴电机的电动鼓风机中,电机主体设置在风扇之间,即,设 置在相应地容纳风扇的壳体之间。因而,除非壳体被分开或者分离,不能 从电动鼓风机将电机移除。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个 风扇的电动鼓风机,能够减少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个风扇的电动鼓风机,能 够提高电机的可维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电动鼓风机包括电机、第一风扇、第二风扇、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仅在电机 主体的一个轴向侧上从电机主体延伸。第一风扇被定位到电机主体的一个 轴向侧。第一风扇具有与电机的转动轴对齐的第一转动轴线。第一风扇设 置在第一壳体中并且被由所述电机产生的驱动力驱动。第二风扇被定位到 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第二风扇被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比第一风扇更远 离电机主体。第二风扇具有与转动轴对齐的第二转动轴线。第二风扇设置 在第二壳体中,并且被由电机产生的驱动力驱动。
在上述结构中,电机采用只在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上具有转动轴的 单轴电机。因而,即使在具有多个风扇的电动鼓风机中,也能够减小生产 成本。
由于第一和第二风扇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同一轴 向侧上,因此在不将第一和第二风扇以及第一和第二壳体分开的情况下就 能够容易地维修电机。因而,提高了电机的维修性。


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 得更明显,其中
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单元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单元的剖视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鼓风机单元的剖视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并且对其说明将不再重复。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l,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车辆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单元
中电动鼓风机示例地应用在鼓风机单元io中。车辆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单元
通常包括用于产生空气的鼓风机单元io和用于调节空气并且将调节空气
引导到车辆的乘客室内的空气调节单元(未显示)。
内部单元安装在设置在车辆中的隔板(dash panel)和仪表板之间的 空间中。隔板是将乘客室与发动机室分开的构件。仪表板设置在乘客室的 最前面的位置处。在隔板和仪表板之间的空间中,空气调节单元布置在相 对于车辆宽度方向(诸如车辆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处,而鼓风机 单元10从中间位置偏置到诸如副驾驶座侧的一侧。
空气调节单元形成空气通道,由鼓风机单元10产生的空气通过所述空 气通道流动。冷却换热器、加热换热器、空气混合门等等布置在空气通道 中。冷却换热器冷却由鼓风机单元10产生的空气。加热换热器加热被冷却 的空气。空气混合门被设置成控制将被加热换热器加热的冷却空气量。
冷却换热器位于空气调节单元的空气通道内的上游位置处。冷却换热 器例如是蒸汽压縮制冷剂循环的蒸发器。加热换热器在空气通道中位于冷 却换热器的下游。加热换热器例如是使用在其内部流动的发动机冷却剂的 热量加热空气的加热芯。
空气混合门设置在冷却换热器和加热换热器之间。通过连续改变空气 混合门的开口度,可以连续改变将被引到加热换热器的冷却空气与绕过加 热换热器的冷却空气的体积比。即,空气混合门用作温度控制装置,用于 控制被引到乘客室的空气的温度。
温度已经被控制的空气(下文中称为已调节空气)被引导到形成在空 气调节单元的下游部分处的开口并且进而被引导到连接到开口的导管。已 调节空气进而从诸如面部出口 、脚部出口和除霜器出口的乘客室的出口端 口吹出。例如,已调节空气分别从面部出口和脚部出口吹向乘客的面部区 域和脚部区域。另外,已调节空气从除霜器出口吹向车辆的挡风玻璃。
下面,参照附图H羊细说明本实施例的鼓风机单元10的结构。在图l中,上下箭头和左右箭头分别表示当鼓风机单元io安装在车辆中时相应的
方向。此外,垂直于图l的纸张表面的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前后方向。
鼓风机单元10大致包括彼此结合的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11和电动
鼓风机21。电动鼓风机21设置在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11的下游,诸如
在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11的下部。
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ll具有形成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ll的轮廓
的壳体12。例如,壳体12由具有一定弹性和高强度的诸如聚丙烯的树脂形 成。
壳体12具有用于引入乘客室外侧的空气(下文中,外侧空气)进入壳体 12的外侧空气吸入口13,和用于引入乘客室内侧的空气(下文中,内侧空 气)进入壳体12的内侧空气吸入端口14。虽然没有图示,外侧空气吸入端 口13与形成在隔板中的开口连通。从而,外侧空气通过隔板的开口和外侧 空气吸入端口13被引导进壳体12。
壳体12在其中形成空气通道,用于朝向电动鼓风机21引入从外侧吸入 端口13吸入的外侧空气和从内侧空气吸入端口14吸入的内侧空气。外侧空 气门15和内侧空气门16设置在壳体12的空气通道中。外侧空气门15可操作 以打开和关闭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内侧空气门16可操作以打开和关闭内 侧空气吸入端口14。
外侧空气门15由例如与壳体12相同的材料制成。外侧空气门15包括经 过壳体12可转动地支撑的转动轴15a,和可与转动轴15a—起转动的门体 15b。例如,外侧空气门15是蝶形门。从而,门体15b具有大致板状形状, 并且转动轴15a设置在门体15b的大致中间部分处。
此外,外侧空气门15沿着门体15b的周边边缘具有密封构件15c。密封 部件15c被构造成,当外侧空气门15在关闭位置以关闭外侧空气吸入端口 13时,与沿着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的周边形成的密封表面接触。例如,密 封构件15c由诸如热塑性弹性体的弹性材料制成。密封构件15c具有唇状密 封结构,从而当外侧空气门15在关闭位置时,使所述唇状密封结构弹性变 形的同时与壳体12的密封表面接触。
热塑性弹性体是在常温下具有橡胶弹性而当在高温下被熔化时具有 流动性的材料。从而,与热塑性树脂相似,热塑性弹性体能够通过注模而
8被模制。
内侧空气门16具有与外侧空气门15大致相似的结构。内侧空气门16 包括经过壳体12可转动地支撑的转动轴16a,可与转动轴16a—起转动的门 体16b,和沿着门体16b周边边缘的密封构件16c。内侧空气门16例如是蝶 形门。从而,门体16b具有板状形状,并且转动轴16a设置在门体16b的中 间部分处。
虽然没有图示,外侧空气门15的转动轴15a和内侧空气门16的转动轴 16a通过连接构件(未显示)连接到作为驱动装置的公共伺服电机。通过从空 气调节器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操作。
在内侧空气模式中,外侧空气门15被移动到由图1中实线所示的关闭 位置,而内侧空气门16被移动到由图1中实线所示的打开位置。在外侧空 气模式中,外侧空气门15被移动到由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位置,而 内侧空气门16被移动到由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关闭位置。
下面详细说明电动鼓风机的结构。电动鼓风机21大致包括电机22、第 一风扇23和第二风扇24。例如,第一风扇23和第二风扇24是离心风扇,并 且因此电动鼓风机21组成离心鼓风机。
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通过单个电机22驱动。电机22具有转动轴 22a和电机主体22b。转动轴22a仅在一个轴向方向上从电机主体22b延伸。 即,电机22是仅在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上具有转动轴的单轴电机。
电机22可以是直流电机或者交流电机。电机22的工作通过从空气调节
器控制单元输出的诸如控制电压信号、控制频率信号等等控制信号控制。
第一离心风扇23包括第一叶片23a,第一轮毂部分(例如,第一轮毂板)
23b和第一环23c。第一叶片23a绕着电机22的转动轴22a以相等间隔布置。
第一轮毂部分23b支撑第一叶片23a的第一轴向端,并且将由电机22产生的
驱动力传递给第一叶片23a。第一环23a具有环状形状,并且支撑第一叶片
23a的第二轴向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23a、第一轮毂部分23b和第一环23c由诸如
聚丙烯的树脂彼此整体形成。可选地,第一叶片23a、第一轮毂部分23b和
第一环23c可以彼此分开地形成,并且然后通过粘合、焊结等方式而彼此 妙a
5口 O o
9第一轮毂部分23b在其转动中心处形成有第一轮毂部23d。第一轮毂部 23d具有接合孔,电机22的转动轴22a配合在所述接合孔中。通过将转动轴 22a配合在第一轮毂部23d中将第一轮毂部分23b同轴地结合到电机22的转 动轴22a。从而,第一离心风扇23被设置成使其转动轴线与电机22的转动 轴22a对齐。
例如,第一轮毂部23d通过诸如D形接合件的接合结构与电机22的转 动轴22a接合,从而,第一轮毂部23d相对转动轴22a的转动被限制。在这 种情况下,第一轮毂部23d的接合孔具有D形形状,并且电机22的转动轴22a 至少在结合到第一轮毂部23d的部分处具有对应于接合孔的形状的形状。 从而,第一轮毂部分23b随着转动轴22a的转动而转动。同样,第一轮毂部 23d诸如通过压力配合而固定到转动轴22a,从而限制第一轮毂部23d在转 动轴22a的纵向方向上,即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第二离心风扇24具有第二叶片24a,第二轮毂部分(例如,第二轮毂 板)24b和第二环24c。第二叶片24a围绕转动轴22a以相等间隔布置。第二轮 毂部分24b支撑第二叶片24a的第一轴向端。第二环24c具有环形状,并且 支撑第二叶片24a的第二轴向端。第二轮毂部分24b在其转动中心处形成有 第二轮毂部24d。转动轴22a配合在第二轮毂部24d中。
第二离心风扇24与第一离心风扇23具有大致相同结构,但是与第一离 心风扇23具有如下不同。首先,第二离心风扇24被设置成比第一离心风扇 23更远离电机22的电机主体22b。
第二轮毂部分24b具有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一轮毂部分23b突起的固 定突起部24e。例如在图l中图示了两个固定突起部24e。另一方面,第一 轮毂部分23b形成有配合孔23e以容纳第二轮毂部分24b的固定突起部24e。
由于固定突起部24e配合在配合孔23e中,因此第一轮毂部分23b和第 二轮毂部分24b被彼此固定。即,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通过 配合孔23e和固定突起部24之间的接合而彼此固定。固定突起部24e在其端 部处具有钉状部,以防止与配合孔23e分开。
第二轮毂部分24b具有大致平板形状。另一方面,第一轮毂部分23b 具有杯状形状,所述杯状形状限定凹槽,并且在朝向第二离心风扇24突起 的中心部分处具有转动中心。换言之,第一轮毂部分23b具有中间部分在与转动轴23相同的方向上突起的形状。转动轴22a从其延伸的电机主体22b 的至少一部分,诸如图l中的上部分,容纳在第一轮毂部分23b的凹槽中。
第一离心风扇23的上部分,诸如第一环23c具有外侧直径OFDl,其 比第二离心风扇24的上部分,诸如第二环24c的外侧直径OFD2大。
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壳体25 和第二壳体26中。第一壳体25在其内形成第一空气通道,以允许由第一离 心风扇23吹出的空气流动。
第一壳体25是蜗壳,并且具有的形状为转动轴22a与其外壁之间的距 离,即蜗壳半径在第一离心风扇23的转动方向上逐渐增加。因而,第一空 气通道具有蜗壳形状,并且其横截面在第一离心风扇23的转动方向上逐渐 增加。
第一蜗壳25在垂直于转动轴22a的第一壁125a中具有第一吸入端口 25a。第一吸入端口25a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允许空气流进第一离心风扇23 的内部空间。第一蜗壳25的第一壁125a在第一吸入端口25a的周边上具有 喇叭口部分。第一蜗壳25在第一空气通道的蜗壳端部处还具有第一出口端 口25b。
第一蜗壳25在垂直于转动轴22a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在与第一壁125a相 对的第二壁125b上具有第一安装孔25c。第一壁125a在轴向方向上比第二 壁125b更远离电机主体22b。第一安装孔25c具有圆形形状。通过第一安装 孔25c,第一离心风扇23能够安装在第一蜗壳25中和与第一蜗壳25分开。
电机22通过支架27固定到第二壁125b。支架27例如由金属或者树脂制 成。保持电机主体22b的支架27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5c中,并且固定到第二 壁125b。第一安装孑L25c的直径①ODl比第一吸入端口25a的直径OIDl大。
第一蜗壳25具有延伸壁25d,所述延伸壁从第一壁125a的周边部分朝 向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ll的壳体12延伸。延伸壁25d连接到壳体12。因 而,从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或者内侧空气吸入端口14吸进壳体12的空气在 穿过空气过滤器28后被引导进第一吸入端口25a。
空气过滤器28设置在延伸壁25d和壳体12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空气过 滤器28用于从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或者内侧空气吸入端口14吸进壳体12 中的空气移除诸如灰尘的杂质。第二壳体26在其内形成第二空气通道,用于允许从第二离心风扇24 吹出的空气流动。第二壳体26是蜗壳,并且基本上具有与第一蜗壳25相似 的结构。类似于第一蜗壳25,第二蜗壳26具有第二吸入端口26a,第二出 口端口26b和第二安装孔26c。第二吸入端口26a形成在第二蜗壳26的第一 壁126a中。第二安装孔26c形成在第二螺旋壳体26的第二壁126b中,所述 第二壁与第一壁126a在轴向方向上相对。第一壁126a在轴向方向上比第二 壁126b更远离电机主体22b。
第二安装孔26c的直径OOD2比诸如第二环24c的第二离心风扇24的 上部分的直径OFD2大。换言之,第二安装孔26c的直径OOD2比第二离心 风扇24的一部分的直径OFD2大,所述部分容纳在第二蜗壳26中。
第二蜗壳26的第二壁126b沿着第二安装孔26c的周边具有突起部26d。 突起部26d具有环形形状并且朝向电机主体22b突出。第二离心风扇24在其 底部分上诸如沿着第二轮毂部分24b的周边端部具有槽部分24f。槽部分24f
在其中形成环状槽并且具有大致U形截面。槽部分24fM构造成在圆周方向 上围绕突起部26d的全部内表面和外表面。
突起部26d容纳在槽部分24飾槽中。因此,迷宫式密封结构由突起部 26d和槽部分24漲供。迷宫式密封结构防止空气泄露通过在形成第二安装 孔26c的第二壁126b与第二离心风扇24之间的间隙。
第二离心风扇24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得比第一离心风扇23更远离电机 主体22b。因而,第二蜗壳26设置在设在空气过滤器28和第一蜗壳25的第 一壁125a之间的空间中。第二蜗壳26的第一壁126a与空气过滤器28相对。 穿过空气过滤器28的空气也被引导进第二吸入端口26a中。
例如,第一蜗壳25和第二蜗壳26由与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ll的壳 体12相同的材料制造。第一蜗壳25和第二蜗壳26与壳体12整体形成。例如, 第一蜗壳25和第二蜗壳26通过使用诸如金属弹簧、夹子、螺纹等等固定构 件连接。可选地,第一蜗壳25和第二蜗壳26可以通过诸如粘合、焊结等等 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离心风扇24的一部分的外侧直径OFD2,第二安 装孔的直径。OD2,第一吸入端口25a的直径①IDl,第一离心风扇23的外 侧直径OFDl,和第一安装孔25c的直径。ODl满足①ODl > 。FD1 >①ID1> OOD2>①FD2的关系。
第一离心风扇23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25c安装在第一蜗壳25中,和与 第一蜗壳25分开。第二离心风扇24能够通过第二安装孔26c、第一吸入端 口25a和第一安装孔25c安装在第二蜗壳26中,和与第二蜗壳26分开。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当车辆空气调节器被操作时,电机22 根据从空气调节器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转动。因此,第一离心风扇23 和第二离心风扇24通过由电机22产生的驱动力转动,因而产生将被引导进 乘客室的空气。
具体地,第一离心风扇23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一吸入端口 25a吸取空 气,并且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将空气吹入第一空气通道。通过第一出口端 口 25b,由第一离心风扇23吹出的空气被引导进空气调节单元。第二离 心风扇24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吸入端口 26a吸入空气,并且在径向向外 的方向上将空气吹入第二空气通道。通过第二出口端口26b,由第二离心 风扇24吹出的空气被引导进入空气调节单元。
根据将被引导进乘客室的空气的目标温度,空气调节器控制单元在内 侧空气模式和外侧空气模式之间确定空气吸入模式。为了在内侧空气吸入 模式中实施控制操作,空气调节器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电机,以 操作外侧空气门15和内侧空气门16使它们分别到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如 图l中实线所示。因而,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被关闭,而内侧空气吸入端 口14被打开。因而,内侧空气被引导进内部单元。
为了在外侧空气模式中实施控制操作,空气调节器控制单元输出控制 信号到伺服电机,以操作外侧空气门15和内侧空气门16使它们分别到打开 位置和关闭位置,如图l中双点划线所示。因此,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被 打开,而内侧空气吸入端口14被关闭。因而,外侧空气被引导进内部单元。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鼓风机21的有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电动 鼓风机21具有作为电机22的单轴电机。因而,即使在具有两个离心风扇23, 24的电动鼓风机中,电机22本身的生产成本能够被减小。单轴电机共用于 每个具有单个风扇的电动鼓风机。因而,通过提高电机的共用性,电动鼓
风机的生产成本减小。
第一轮毂部分23b和第二轮毂部分24b彼此固定。此外,转动轴22a固部分23b,24b的转动中心处的第一和第二轮毂 部23d, 24d。因而,减小了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的转动轴线的未对准。 而且,电机主体22b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轮毂部分23b的凹槽中。因而, 电动鼓风机21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第一和第二吸入端口25a, 26a在相同的方向上开口。因而,吸进第一 蜗壳25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和吸进第二蜗壳26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一致。因
而,即使在从设置在一个位置处的内侧/外侧空气切换装置ll将空气吸进第 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中的结构中,吸进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 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快速改变被减小。因而,吸进空气中的压力损失被减 小。
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和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安装到电机22 的同一轴向侧。因而,电机22被容易地维修而没有移除第一和第二离心风 扇23, 24和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
由于第二安装孔26c的直径①OD2,容纳在第二蜗壳26中第二离心鼓 风机风扇24的一部分的外侧直径OFD2,第一吸入端口25a的直径OIDl, 第一离心风扇23的外侧直径OFDl和第一安装孔25c的直径①0Dl满足O ODl> OFDl> OIDl>①OD2〉①FD2的关系,因而,在第一和第二离 心风扇23, 24被保持在电机22的转动轴22a上的同时,第一和第二离心风 扇23, 24可以安装在第一的第二蜗壳25,26中,和与第一的第二蜗壳25, 26 分开。
因而,电机22、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24的维修性进一步提高。 即使当在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保持在电机22的转动轴22a上时 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可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和可与第一和 第二螺旋壳体25, 26分开的结构中,第二安装孔26c和第二离心风扇24之 间的间隙被迷宫式密封结构密封,从而通过间隙泄漏的空气减小。因而, 电动鼓风机21的鼓风能力提高。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轮毂部分23b的第一轮毂部 23d固定到电机22的转动轴22a,但是,第二轮毂部分24b的第二轮毂部24d 没有直接固定到转动轴22a。
14第一轮毂部分23b具有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二轮毂部分24b突起的固 定突起部23f。固定突起部23f例如设置在第一轮毂部分23b的周边上。在图 2中示意性地说明了两个固定突起部23f。第二轮毂部分24b具有配合孔24g 以在其中容纳固定突起部23f。
通过将固定突起部23fS己合在配合孔24g中,第一轮毂部分23b和第二 轮毂部分24b彼此固定。因而,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彼此固 定。固定突起部23依其末端处具有钉状部分,从而防止与配合孔24g分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轮毂部分24b没有直接固定到电机22的转动轴 22a。因而,第二轮毂部分24不具有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轮毂部24d。除了上 述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
在本实施例中,出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理由,电动鼓风机21的生产 成本能够被减小,而且电机22能够容易地被维修。此外,第二轮毂部分24b 不具有第二轮毂部24d。因而,设计第二轮毂部分24b的灵活性提高。例如, 第二轮毂部分24b具有适于空气在第二离心风扇24的内侧流动的形状。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在面对第一蜗壳25的第一壁125a 的第二壁126b而不是在第一壁126a上,第二蜗壳26具有第二吸入端口26a。 即,第二吸入端口26a被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蜗壳25的第一吸入端 口25a相对。
第一轮毂部分23b具有固定到电机22的转动轴22a的第一轮毂部23d。 同样的,第二轮毂部分24b具有固定到电机22的转动轴22a的第二轮毂部 24d。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具有相同形状。
除上述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当被保持在电机22的转动轴22上时,第一和第二离心 风扇23, 24不能够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和与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分开。然而,由于电动鼓风机21采用单轴电机22,提高了电机22的维修 性。此外,通过提高电机的共用性,电动鼓风机的生产成本减小。
另外,由于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具有相同形状,因此零 件的共用性进一步提高。相应地,电动鼓风机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减少。
(第四实施例)参照图4,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蜗壳26具有分隔壁126c, 以在轴向方向上将第二蜗壳26的内部空间分开成作为第一壳体的第一空 间126琍作为第二壳体的第二空间126g。第一离心风扇23设置在作为第一 壳体的第一空间126f中,而第二离心风扇24设置在作为第二壳体的第二空 间126g中。第一空间126媚供第一空气通道,由第一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 经过所述第一空气通道在第一离心风扇23的周边流动。第二空间126g提供 第二空气通道,由第二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二空气通道在第二 离心风扇24的周边流动。第一空间126f比第二空间126g更靠近电机主体 22b。
第二蜗壳26具有在靠近空气过滤器28的一侧上的第一壁126a,和在靠 近电机主体22b的一侧上的第二壁126d。第一壁126a具有第二吸入端口 26a,用于吸空气进入第二空间126g。第二壁126d具有第一吸入端口226a, 用于吸空气进入第一空间126f。第二蜗壳26具有第一出口端口226b和第二 出口端口26b,由第一离心风扇23吹出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一出口端口226b 从第一空气通道吹出,由第二离心风扇24吹出的空气经过所述第二出口端 口26b从第二空气通道吹出。第一出口端口226b通过分隔壁126c与第二出 口端口26b分开。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安装到电机主 体22b的同一轴向侧。B卩,电动鼓风机21采用单轴电机22。因而与第三实 施例相似,提高了电机22的维修性。同样,由于电机22的共用性提高,电 动鼓风机的生产成本减少。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多种其它方式修改。而且,上 述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风扇23和第二风扇24是离心风扇。然而, 第一风扇23和第二风扇24不限于离心风扇。例如,第一和第二风扇23, 24 的一个或者两个可以是横流式(cross-flow)风扇,在所述横流式风扇中, 在径向方向上,空气从一个径向侧吸入并且从相对的径向侧吹出。
(2)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被相互固定,并且 只有第一离心风扇23直接固定到电机22的转动轴22a。可选地,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被彼此固定,并且只有第二离心风扇24可以直接固定到 电机22的转动轴22a。
此外,任何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的固定结构可以
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中。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离心风扇23和第二离心风扇24分别直接 固定到电机22的转动轴22a,而没有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相似地相互固定。
(3)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迷宫式密封结构不限于上述说明和图示的形 状。迷宫式密封结构可以以一些其它形状构造。
(4) 外侧空气门15和内侧空气门16不限于蝶式门,而是可以由任何其 它类型的门构造。例如,外侧空气门15和内侧空气门16的一个或者两者可 以由转动门构造而成。作为另一个例子,外侧空气吸入端口13和内侧空气 吸入端口14可以由单个门构件打开和关闭。
(5)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可以被构造成可 在径向方向或/和轴向方向上分开,以使得第一和第二离心风扇23, 24能 够容纳在第一和第二蜗壳25, 26中。
其它的优势和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容易的。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宽 范围中不限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设备和示意性示例。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动鼓风机,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仅在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上从所述电机主体延伸,所述电机产生驱动力;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被定位到所述电机主体的所述一个轴向侧,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一风扇限定与所述转动轴对齐的第一转动轴线,并且由所述驱动力驱动;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被定位到所述电机主体的所述一个轴向侧,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比所述第一风扇更远离所述电机主体,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第二风扇限定与所述转动轴对齐的第二转动轴线,并且由所述驱动力驱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风扇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和第一轮毂部分,所述第一叶片绕着 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布置,所述第一轮毂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叶片以将所述 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叶片,以及所述第二风扇包括多个第二叶片和第二轮毂部分,所述第二叶片绕着 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布置,所述第二轮毂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叶片以将所述 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叶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轮毂部分在其中心处具有第一轮毂部, 所述第二轮毂部分在其中心处具有第二轮毂部,以及 所述第一轮毂部和所述第二轮毂部分别固定到所述转动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二轮毂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轮毂部突起并与所述第一轮毂部 接合的第二突起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轮毂部分和所述第二轮毂部分相互固定,以及所述第一轮毂部分和所述第二轮毂部分中只有一个固定到所述转动轴。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轮毂部分具有杯状形状,所述杯状形状在其中限定凹槽,和 所述电机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轮毂部分的所述凹槽中。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吸入端口,用于将空气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吸入端口,用于将空气吸入到所述第二壳体 中,和所述第一吸入端口和所述第二吸入端口在相同的方向上开口。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壁和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 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具有所述第一吸入端口 ,所述第二壁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被设置用于当将所述第 一和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中和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分开 时允许所述第一和二风扇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三壁和与所述第三壁相对的 第四壁,所述第三壁具有所述第二吸入端口 ,所述第四壁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被设置用于当将所述第 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和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开时允许所述第二风 扇穿过,所述第四壁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相对,和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以 及所述第一吸入端口满足关系以下关系①0D1 > OFD1 > (WD1 〉 0>OD2 >OFD2其中,。0D1表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①FD1表示所述第一风扇 的外侧直径,。ID1表示所述第一吸入端口的直径,①OD2表示所述第二 安装孔的直径,而。FD2表示所述第二风扇的一部分的外侧直径,且所述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二风扇的外周边部分和所述第四壁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周边 组成迷宫式密封结构,以减少所述第二风扇的所述外周边部分与所述第四 壁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周边之间的间隙。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鼓风机,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电机主体,其中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 第二壁。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吸入端口,用于将空气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吸入端口,用于将空气吸入到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第一吸入端口和所述第二吸入端口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 第一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之间,和所述第一吸入端口和所述第二吸入端口在相反的方向上开口。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具有相同的形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整体形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鼓风机,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分隔壁彼此分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鼓风机,包括电机、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仅在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上从电机主体延伸。第一风扇被定位到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并且限定与所述转动轴对齐的第一轴线。第二风扇被定位到电机主体的一个轴向侧,并且在轴向方向上比第一风扇更远离电机主体。第二风扇限定与转动轴对齐的第二转动轴线。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由通过所述电机产生的驱动力驱动。第一风扇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第二风扇设置在第二壳体中。
文档编号F04D25/02GK101509496SQ200910006389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5日
发明者中村隆仁, 伊藤功治, 后藤良宽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