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792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真空发生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真空发生装置包括有真空泵系统和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系统具有功率大、 真空度高等特点,其重量和体积较大,一般应用于大型真空度要求高的固定设备中;真空发生器,是根据拉瓦尔喷管原理进行工作,利用喷管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在喷管出口形成射流,产生卷吸流动,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喷管出口周围的空气不断地被抽吸走,使吸附腔内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下,形成一定真空度。然而,现有的真空发生器,在结构上不尽完善,功能单一,存在耗气量大,真空度低,工艺难度高等缺点,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结构简单,安全高效,无需使用特殊材料及复杂的制造工艺,易于量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发生器,其包括发生器、活动设于发生器内的活塞、依次连接的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气室,该第二容器连接在发生器下方,第一容器连接在发生器与该第二容器之间,气室连接在发生器一侧,使发生器、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气室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发生器下方连通有一真空管,该第二容器连通真空管另一端,该真空管还连通第一容器,且第一容器位于第二容器上方;所述气室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气管与出气管,进气管另一端连通第二容器,出气管另一端连通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与真空管、出气管的连接处,第一、第二容器与真空管的连接处,及第二容器与进气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开关阀门。所述活塞的塞部外周与发生器的内周壁相接触,从而活塞与发生器形成封闭式结构。还包括一可伸缩气囊,所述活塞的塞部外周与发生器的内周壁相分离,从而活塞与发生器形成分离式结构,气囊连接在发生器底部、发生器周侧或活塞塞部上。所述发生器设有通气口,其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发生器,结构简单,安全高效,无需采用特殊的材料及复杂的制造工艺,易于量化生产;应用广,可用于移动或抬举物体,发电等, 用于发电时,发电成本低,从而有利于降低电价。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真空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
图1的真空发生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真空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真空发生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真空发生器,其包括发生器1、活动设于发生器1内的活塞2、依次连接的第一容器3、第二容器4及气室5,该第二容器4连接在发生器 1下方,第一容器3连接在发生器1与该第二容器4之间,气室5连接在发生器一侧,该发生器1、第一容器3、第二容器4及气室5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发生器1可为筒状体等,其上还设有一通气口(未标示),通气口用于连通空气,可设于发生器1底侧或周侧,在本实施例中,通气口设于发生器1底侧。该通气口上设有阀门11,通过阀门11的开关,便于空气进出的控制。活塞2包括连杆21、及设于连杆21 一端的塞部22,在本实施例中,该塞部22外周与发生器1的内周壁相接触,从而活塞2与发生器1形成封闭式结构,通过活塞2克服其与内周壁之间的摩擦力在该发生器1内上下活动,塞部22在发生器1内活动产生的位移空间形成发生器1的气腔,通气口与该气腔连通。所述发生器1下方连通有一真空管6,真空管6与发生器1的连接处设有一开关阀门61,所述第二容器4于发生器1下方连通真空管6另一端,该真空管6还连通第一容器 3,且第一容器3位于第二容器4上方,从而通过真空管6将发生器1、第一容器3、第二容器 4连接起来。且第一容器3、第二容器4与真空管6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开关阀门62、63,利于控制。该第二容器4用于容装高浓度溶液,第一容器3用于容装溶剂(溶剂与特定气体形成高浓度溶液),通过打开开关阀门62使溶剂流入真空管6内,可与特定气体在真空管6 形成高浓度溶液,该高浓度溶液可流入第二容器4内。其中,所述高浓度溶液由易溶气体溶解于特定溶剂中形成,可发生可逆反应,以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中易溶气体可为气态氨、HC1、N02、S02等低毒物质,高浓度溶液为其对应水溶液,工作介质在本实用新型中处于封闭状态下工作,不易泄漏,即使不慎泄漏,也易于处理,对环境危害较小。所述气室5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气管51与出气管52,进气管51另一端连通第二容器4,出气管52另一端连接发生器1并与发生器1的气腔连通。第二容器4内的高浓度溶液的挥发气体(易溶气体)可通过进气管51进入气室5内,气室5内的气体进而通过出气管51进入发生器1中,根据气体密度大于、小于或相近于空气的密度,可相应通过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液法等排出发生器1内空气,令气体(易溶气体)充满发生器1,且气体可在发生器1、第二容器4及气室5间循环工作。其中,进气管51与第二容器4的连接处,出气管52与发生器1的连接处同样各设有开关阀门511、521,且进气管51连接于第二容器4内液面的上侧,以便高浓度溶液中气体挥发后的流通至进气管5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在发生器1内产生较高的负压,令大气压对活塞2做功,可利用杠杆等设备将活塞2所做的功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功,进行利用。还可包括加热装置(未图示),用于对气室5及进气管51、出气管52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使气体加热膨胀进入发生器1。该加热装置可为设于气室5及进气管51、出气管52 内的加热元件或加热介质等。加热装置也可采用外置进行加热等现有技术,达到加热气室5 等内的气体的目的。所述加热装置根据易溶气体是否需要加热与否设置,对于不需加热的气体,可不设置加热装置。结合
图1-4,对本实用新型真空发生器工作进行说明。第二容器4内装有足量的高浓度溶液100 (如氨气的水溶液),且处于挥发状态,打开开关阀门511,该第二容器4内的溶液100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挥发出足量的易溶气体(如氨气),易溶气体通过进气管51 进入气室5,待易溶气体充满气室5及其连通的进气管51与出气管52,将开关阀门511关闭,此时第二容器4内溶液100由于失去一定质量的气体而令自身化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停止对外挥发气体,进入溶解状态;打开发生器1通气口上的阀门11,如图2所示,通过连杆21向活塞22施加一向上的拉力Fd,活塞2克服与发生器1内周壁的摩擦力并向上产生一段位移S1,拉力对活塞2所做的功W(Fd) = FdS1,随着活塞2的向上移动,空气自发生器1通气口进入其中并逐渐充满发生器1的气腔;加热气室5及进气管51与出气管52内的易溶气体,该气体受热膨胀,打开开关阀门521,气体膨胀后通过出气管52进入发生器1 内,逐渐将发生器1内原有的空气自发生器1排出(如向上排空气法),并替代空气充满整个发生器1气腔;关闭阀门11及开关阀门521,打开开关阀门62,使第一容器3内装有的溶剂10流入真空管6后关闭开关阀门62 ;如图3所示,打开开关阀门61,使发生器1内的易溶气体进入真空管6,易溶气体在较短单位时间内完全溶解在真空管6内的溶剂10中,形成高浓度溶液100,同时,发生器1内气压大幅下降,活塞2在大气压力Fatm作用下朝发生器1 底部运动(如图4所示),并克服其活塞2与发生器1内周壁的摩擦力而产生一段位移S2, 从而实现活塞2的做功。活塞2所做的功ΔW即等于大气压对活塞2做的功与活塞2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差,即AW = W(Fatm)-W(Fd)。真空管6内的高浓度溶液100可进入第二容器4内,第二容器4内的溶液由于得到补充而使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向挥发方向移动,进入挥发状态,可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真空发生器,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活塞与发生器为分离式结构,活塞2的塞部22不与发生器1的内周壁相接触, 呈相分离,这样减少了活塞2与发生器1之间的摩擦力,操作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发生器1内设有一可伸缩的气囊12,该气囊12可连接在发生器1的底部、发生器侧部、或活塞2塞部22的任何适当的位置上,且该气囊12与出气管52连通,易溶气体自出气管52充入其中,并充满该气囊12,气囊12逐渐充满易溶气体后,体积逐渐变大至可占据发生器1内的大部分空间,从而将发生器1内的空气驱逐出去(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发生器,所产生的功为可再生资源,利于长期使用,可用于发电、用于移动或抬举物体等。用于发电时,利用省力杠杆把活塞在大气压力下做的功增强, 传递给大质量的齿轮,使齿轮旋转,由齿轮变速箱把齿轮转速提高至发电机的额定转速,再由调速机构保持齿轮稳定的转速,通过齿轮转动实现与其连接的发电机发电。当利用杠杆或滑轮等将活塞做的功进行转移或储存,即可用来移动或抬举物体。本实用新型可把活塞在大气压作用下做的功经各种平台来增强或减弱后转移或存储于物体中,实现移动或抬举物体的目的,还可利用液压装置将大气压对活塞做的功增强并将功转移或传递给其他物体。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发生器,结构简单,安全高效,无需采用特殊的材料及复杂的制造工艺,易于量化生产;应用广,可用于移动或抬举物体,发电等,用于发电时, 发电成本低,从而有利于降低电价。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活动设于发生器内的活塞、依次连接的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气室,该第二容器连接在发生器下方,第一容器连接在发生器与该第二容器之间,气室连接在发生器一侧,使发生器、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气室形成循环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下方连通有一真空管,该第二容器连通真空管另一端,该真空管还连通第一容器,且第一容器位于第二容器上方;气室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气管与出气管,进气管另一端连通第二容器,出气管另一端连通发生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与真空管、出气管的连接处,第一、第二容器与真空管的连接处,及第二容器与进气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开关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塞部外周与发生器的内周壁相接触,从而活塞与发生器形成封闭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伸缩气囊,所述活塞的塞部外周与发生器的内周壁相分离,从而活塞与发生器形成分离式结构,气囊连接在发生器底部、发生器周侧或活塞塞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设有通气口,其上设有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活动设于发生器内的活塞、依次连接的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气室,该第二容器连接在发生器下方,第一容器连接在发生器与该第二容器之间,气室连接在发生器一侧,使发生器、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及气室形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发生器,结构简单,安全高效,无需采用特殊的材料及复杂的制造工艺,易于量化生产,应用广。
文档编号F04B37/14GK201991726SQ20112010211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林雨桑 申请人:林雨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