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262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扇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扇框,尤其是一种可作为散热风扇的框体,并能够有效定位散热风扇的电源接线的扇框。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I所示,为中国台湾新型第443435号“鼓风扇的电线扣具结构改良”专利案,该专利案揭示一种具有能够定位散热风扇的电源接线功能的现有扇框7,该扇框7具有可供电线71穿出的导线槽72,导线槽72两侧均形成有扣槽73 ;又,该扇框7另具有一扣具74,该扣具74设有扣爪741及填块742。借此,如图2所示,该扣具74以“轴向方向”将扣爪741扣持固定于该扣槽73,且该扣具74的填块742同样以“轴向方向”进入该导线槽 72,用以压抵定位该电线71。然而,由于前述现有扇框7的扣具74的扣爪741的安装方向与该填块742的压抵定位方向皆为“轴向方向”;因此,在该扣爪741扣持固定于该扣槽73的过程中,受限于该扣爪741的制造尺寸公差等问题,相当容易使该填块742与该导线槽72底部之间的间隙形成过大或过小;举例而言,倘若该填块742与该导线槽72底部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容易影响该电线71的定位效果;又倘若该填块742与该导线槽72底部之间的间隙过小时,该填块742 则容易过度压迫该电线71,进而造成该电线71损坏。请参照图3所示,为中国台湾发明公开第201040395号“风扇”专利案,该专利案另揭示一种具有能够定位散热风扇的电源接线功能的现有扇框8,该扇框8设有一导线槽81, 该导线槽81 二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孔811,且该导线槽81可供一电源接线82穿出;又,该扇框8另具有一定位件83,该定位件83底部设有一抵压面831及二导柱832,该定位件83的二导柱832对应穿设固定于该二定位孔811,使该定位件83能够以“轴向方向”进入该导线槽81,并利用该抵压面831压抵定位该电源接线82。然而,由于前述现有扇框8的定位件83的导柱832的安装方向与抵压面831的压抵定位方向同样皆为“轴向方向”;再者,如图4所示,该现有扇框8的定位件83的抵压面 831更进一步将该电源接线82压抵为转折状态;因此,在定位件83组装于该导线槽81的过程中,同样容易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82,造成该电源接线82损坏。请参照图5所示,为中国台湾新型第M380704号“鼓风扇的电线扣具结构改良”专利案,该专利案又揭示一种具有能够定位散热风扇的电源接线功能的现有扇框9,该扇框9 的一侧壁设有一导线槽91、一第一容置部92及一第二容置部93,其中该第一容置部92具有一定位口 921 ;借此,以供一结合单元94嵌合在该第一容置部92及第二容置部93,该结合单元94的一卡榫件941插接于该定位口 921,以防止一导线组95脱离该扇框9。然而,由于前述现有扇框9的该结合单元94仅能够用以限制导线组95脱出,其中该导线组95更容易因沉入于该第一容置部92及第二容置部93之间的沟槽中,造成该结合单元94未能够配合该导线槽91确实夹持固定该导线组95,导致该导线组95容易松动,其防拉扯效果不佳,因此,该结合单元94虽然不会过度压迫该导线组95,但该结合单元94整体定位效果仍然不佳;再者,该卡榫件941为凸伸于该结合单元94 一端的片状体,该结合单元94的卡榫件941插接于该定位口 921时,该卡榫件941容易断裂或折断,导致该结合单元94原有的功能丧失,而无法防止该导线组95脱离该扇框9。由上得知,目前现有的各式现有扇框7、8于实际使用时,普遍存在着以“轴向方向”作为如扣具74或定位件83等各式“电源接线定位构件”的安装方向,且前揭各构件用以压抵电源接线的定位方向也同时为“轴向方向”;因此,皆存在着容易于安装过程中过度压迫电源接线,进而造成电源接线损坏的问题。或者,虽有部分现有扇框9于实际使用时, 未同时以“轴向方向”作为“电源接线定位构件”的安装方向及压抵定位方向,但由于未能够确实地夹持固定电源接线,导致电源接线容易产生松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乃解决上述现有扇框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一种扇框,该扇框具有用以定位电源接线的定位件,在定位件进行安装时,能够有效避免定位件过度压迫电源接线。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扇框,该扇框的定位件在不会过度压抵电源接线的基础下,仍可确实地夹持固定电源接线,以有效避免电源接线产生松动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扇框包含一个框座,设有供至少一个电源接线导出的一个出线槽,该出线槽具有一个压抵面,且该出线槽周边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及一个定位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安装方向,该定位件设有沿该安装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引定位部及一个夹掣面,该导引定位部结合该框座的定位部,该夹掣面朝向该出线槽的压抵面,且该夹掣面朝向该压抵面的方向定义为压抵方向,该压抵方向与该安装方向不同;其中该夹掣面与该压抵面沿该压抵方向共同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借此,以达到防止该电源接线因过度压迫而损坏及更佳的防拉扯有益效果。优选的,该压抵方向垂直于该安装方向。借此,在该定位件安装过程中较不易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以达到提升电源接线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优选的,该定位件的夹掣面设有一个定位凸块,该定位凸块与该出线槽的压抵面之间形成用以夹持该电源接线的一个夹掣间隙。借此,以达到提升电源接线的固定效果的有益效果。优选的,该夹掣间隙小于该电源接线的线径。借此,该定位件可更确实地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以达到更佳的防拉扯有益效果。优选的,该框座的定位部为两个透孔,该两个透孔位于该出线槽的相对两侧,该定位件的导引定位部为两个相对凸柱,该两个凸柱结合于该框座的该两个透孔。借此,该定位件能够稳固结合该框座,以达到提升结合稳固性的有益效果。优选的,该两个凸柱朝向该第二端部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引端,该两个凸柱以导引端穿伸结合于该框座的两个透孔。借此,该凸柱可更容易结合于该透孔,以达到提升组装便利性的有益效果。优选的,该凸柱与该导引端相接处形成扣持端面,该扣持端面扣持于该透孔周缘。 借此,该定位件更不易自该框座脱落,以达到提升固定效果的有益效果。[0018]优选的,该出线槽周边形成两个相对导斜面,该定位件的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之间设有配合该导斜面的两个相对导引凸部。借此,该定位件可更容易卡扣于该框座的定位部,以达到提升组装便利性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扇框借助定位件的安装方向,以及定位件压抵电源接线的压抵方向不同的结构设计,使定位件与框座组装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定位件过度压迫电源接线,以达到防止电源接线损坏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扇框除能够确保定位件结合于框座的过程中,定位件不会过度压迫电源接线外,更借助定位件的夹掣面与出线槽的压抵面可共同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的结构设计,以有效避免电源接线产生松动问题,以达到更佳的防拉扯的有益效果。

图I :第一种现有扇框的组装示意图。图2 :第一种现有扇框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3 :第二种现有扇框的立体分解图。图4 :第二种现有扇框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5 :第三种现有扇框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6 :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一)。图7 :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二)。图8 :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局部俯视组合图。图9 :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局部立体剖视图。其中[0032]〔本实用新型〕[0033]I框座11出线槽111压抵面[0034]12定位部121透孔13导斜面[0035]2定位件21第一端部22第二端部[0036]23导引定位部231凸柱232导引端[0037]233扣持〗而面24夹掣面241定位凸块[0038]25导引凸部3散热风扇31电源接线[0039]Dl安装方向D2压抵方向[0040]〔现有技术〕[0041]7 扇框71 电线72 导线槽[0042]73扣槽74扣具741扣爪[0043]742填块8扇框81导线槽[0044]811定位孔82电源接线83定位件[0045]831抵压面832导柱9扇框[0046]91导线槽92第一容置部921定位口[0047]93第二容置部94结合单元941卡榫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扇框至少包含一框座I及一定位件2。该框座 I可作为一散热风扇3的扇框框体结构,以供该散热风扇3结合;该定位件2结合该框座I, 用以定位该散热风扇3的至少一电源接线31。该框座I具有如侧墙、基座、肋条(或静叶)、轴接部或进、出风口等作为散热风扇的扇框框体结构的基本构造,该扇框框体结构的基本构造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且非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在此容不赘述。本实用新型扇框主要于该框座I的外侧周面设有供该电源接线31导出的一出线槽11,该出线槽11具有一压抵面111, 且该出线槽11周边设有至少一定位部12 ;其中该定位部12可为各种能够供该定位件2固定结合的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中,该框座I的定位部12为二透孔121,该二透孔121位于该出线槽11 的压抵面111的相对二侧,以便该定位件2可以利用卡扣方式固定结合于该二透孔121,并兼可顺势压抵该电源接线31。又,该框座I的定位部12周边较佳可以进一步形成二相对导斜面13,借此,在该定位件2以卡扣方式固定结合于该二透孔121的过程中,该二导斜面13 可导引该定位件2更容易卡扣于该框座I的定位部12。该定位件2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21及一第二端部22,如图6所示,该第一端部 21朝该第二端部22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一安装方向Dl,该定位件2设有沿该安装方向Dl延伸的至少一导引定位部23及一夹掣面24,该导引定位部23结合该框座I的定位部12,该夹掣面24朝向该出线槽11的压抵面111,且该夹掣面24朝向该压抵面111的方向定义为一压抵方向D2,该压抵方向D2与该安装方向Dl不同,又如图6所示,该压抵方向D2较佳的是垂直于该安装方向D1,以供更有效地避免该定位件2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31。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2的导引定位部23为二相对凸柱231,该二凸柱231的中心方向是沿该安装方向Dl延伸,且该二凸柱231朝向该第二端部22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导引端232,使该二凸柱231可以利用该导引端232更容易穿伸结合于该框座I的二透孔121。 又,该定位件2的第一端部21及一第二端部22之间较佳可以进一步设置二相对导引凸部 25,借此,在该定位件2以卡扣方式固定结合于该二透孔121的过程中,该二导引凸部25可配合滑行于该导斜面13,以供该定位件2更容易卡扣于该框座I的定位部12。请依前揭附图并配合参照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扇框于安装使用时,该框座 I作为该散热风扇3的扇框框体结构,该散热风扇3大致包含如定子(具有如电路板、电源接线及线圈等)或扇轮等构件,该定子结合于该框座1,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以便该定子驱动该扇轮旋转运作,其中该散热风扇3的详细构件组成及运作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容不赘述。又,该散热风扇3的至少一电源接线31可以经由该框座I的出线槽11穿出至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外部,该定位件2安装结合于该框座I的出线槽11,其中借助该定位件2的结构设计,该定位件2的导引定位部23所形成的二凸柱 231以该安装方向Dl (即如图所示的轴向方向)卡扣结合于该框座I的定位部12所形成的二透孔121 ;再者,该定位件2于组装时,该电源接线31位于该定位件2的夹掣面24与该出线槽11的压抵面111之间,且当该定位件2逐渐进入该出线槽11的过程中,由于该夹掣面24同样沿该安装方向Dl延伸,因此,该夹掣面24可配合滑行于该电源接线31的表面, 以避免该夹掣面24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31 ;又,当该定位件2结合于该框座I的出线槽11 后,该定位件2的夹掣面24与该出线槽11的压抵面111以该压抵方向D2共同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31,以防止该电源接线31松动。借助前揭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扇框的主要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2 与该出线槽11的安装方向Dl,以及该定位件2用以压抵该电源接线31的压抵方向D2不相同,借此,在该定位件2与该框座I进行组装时,可确保该定位件2在组装过程中较不会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31,以有效避免电源接线31损坏;再者,基于上述技术概念下,该定位件 2在安装完成后,仍可配合该框座I有效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31,以提供该电源接线31更佳的定位效果。又,本实用新型扇框基于上述的技术概念,也可具有以下其他附属结构特征,以提供更为完善的功能,其中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定位件2的夹掣面24较佳设有一定位凸块 241,该定位凸块241与该出线槽11的压抵面111之间形成用以夹持该电源接线31的一夹掣间隙,该夹掣间隙较佳略小于该电源接线31的线径,使该定位件2可提供该电源接线31 更佳的夹持固定效果,使该电源接线31具有更佳的防拉扯功效。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扇框的凸柱231与该导引端232相接处形成扣持端面233,当该定位件2的二凸柱231卡扣结合于该框座I的二透孔121时,该扣持端面233 可相对扣持于该透孔121周缘,以有效防止该二凸柱231自该二透孔121脱落,进而提供该定位件2与该框座I之间更佳的固定效果。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扇框确可达到如下所述的诸多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扇框可借助该定位件2的安装方向D1,以及该定位件2压抵电源接线 31的压抵方向D2不同的结构设计,使该定位件2与该框座I组装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该定位件2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31,以达到防止该电源接线31损坏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扇框除能够确保该定位件2结合于该框座I的过程中,该定位件2不会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31外,更借助该定位件2的夹掣面24与该出线槽11的压抵面111 可共同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31的结构设计,以有效避免该电源接线31产生松动问题,以达到更佳的防拉扯有益效果。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扇框,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框座,设有供至少一个电源接线导出的一个出线槽,该出线槽具有一个压抵面,且该出线槽周边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及一个定位件,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端部及一个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安装方向,该定位件设有沿该安装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引定位部及一个夹掣面,该导引定位部结合该框座的定位部,该夹掣面朝向该出线槽的压抵面,且该夹掣面朝向该压抵面的方向定义为压抵方向,该压抵方向与该安装方向不同;其中该夹掣面与该压抵面沿该压抵方向共同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压抵方向垂直于该安装方向。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的夹掣面设有一个定位凸块, 该定位凸块与该出线槽的压抵面之间形成用以夹持该电源接线的一个夹掣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夹掣间隙小于该电源接线的线径。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框座的定位部为两个透孔,该两个透孔位于该出线槽的相对两侧,该定位件的导引定位部为两个相对凸柱,该两个凸柱结合于该框座的该两个透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凸柱朝向该第二端部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导引端,该两个凸柱以导引端穿伸结合于该框座的两个透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凸柱与该导引端相接处形成扣持端面,该扣持端面扣持于该透孔周缘。
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出线槽周边形成两个相对导斜面,该定位件的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之间设有配合该导斜面的两个相对导引凸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框,包含一框座及一定位件。该框座设有供至少一电源接线导出的一出线槽,该出线槽具有一压抵面,且该出线槽周边设有至少一定位部;该定位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一安装方向,该定位件设有沿该安装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导引定位部及一夹掣面,该导引定位部结合该框座的定位部,该夹掣面朝向该压抵面的方向定义为一压抵方向,该压抵方向与该安装方向不同;该夹掣面与该压抵面沿该压抵方向夹持固定该电源接线。借此,可防止该定位件过度压迫该电源接线,并提供该电源接线更佳的定位效果。
文档编号F04D29/52GK202348780SQ2011204220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锺志豪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