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板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9768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板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叶轮增压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应用于离心叶轮增压器的旋板泵。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离心叶轮增压器的旋板泵将来自于油箱的滑油进行离心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滑油直接排出。现有的旋板泵只起到对滑油进行增压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利用增压的滑油对自身进行冷却及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板泵,以解决现有的旋板泵无法利用增压的滑油对自身进行冷却及润滑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板泵,旋板泵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传动轴、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的转子、套设在转子外周的定子及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盖板,定子周向地套置于转子外,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盖板固定连接于定子的第一侧,且盖板压抵转子及定子的第一侧,旋板泵还包括配油盘及轴向固定连接传动轴的输出轴,其中,定子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贯通的第一吸油口及排油口,第一吸油口及排油口均与外部油箱贯通连接;转子于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可伸缩的旋板,旋板可驱动地抵压定子的内环面;配油盘套置于传动轴上,配油盘固定连接于定子的第二侧,且配油盘压抵转子及定子的第二侧,配油盘径向设置有与第一吸油口贯通的通槽;传动轴设置有第一盲孔,传动轴在第一盲孔的盲端处设有多个与第一盲孔贯通的第一通孔,通槽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盲孔贯通;输出轴连接于传动轴的第一端轴向设置有第二盲孔,且第二盲孔与第一盲孔贯通,输出轴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多个贯通的且与第二盲孔相贯通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旋板泵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集油槽,定子还包括与第一空腔相贯通的第二吸油口,第二吸油口与集油槽贯通连接。进一步地,配油盘的内环面与传动轴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通槽通过第二空腔与第一通孔相贯通。进一步地,配油盘设置有与第一吸油口对应贯通的第一缺口,第一吸油口通过第一缺口与第一空腔及通槽相贯通。进一步地,通槽径向贯穿第一缺口的底部。进一步地,配油盘设置有与排油口对应贯通的第三缺口,排油口通过第三缺口与第一空腔相贯通。进一步地,配油盘设置有与第二吸油口对应贯通的第二缺口,第二吸油口通过第二缺口与第一空腔相贯通。 进一步地,旋板周向地均匀设置于转子。进一步地,转子周向地设置有多个径向槽,旋板可伸缩地安装于径向槽内。[0013]进一步地,转子与定子的轴向中心线是同轴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当转子在定子内每旋转一周,旋板泵依次实现从油箱吸油、向内部喷油、从集油槽吸油及向油箱排油的过程。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旋板泵,不仅可以利用增压的滑油对自身进行冷却及润滑,同时,可以对滑油进行回收利用。
·[0017]3、而且该旋板泵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旋板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L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图I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结合参见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旋板泵包括壳体I、设置于壳体I内的传动轴2、安装在传动轴2上的转子3、套设在转子3外的定子4、安装在传动轴2上的配油盘5、设置于壳体I内输出轴8及安装在传动轴2上盖板9。该旋板泵还包括一集油槽6,该集油槽6位于壳体I的下部。传动轴2优选采用轴承安装于壳体I内,且传动轴2的第一端连接于一驱动组件
7。传动轴2自第二端向第一端轴向延伸有第一盲孔21。传动轴2在第一盲孔21的盲端处设有多个贯通的第一通孔22,且该第一通孔22均与第一盲孔21相贯通。输出轴8的第一端轴向地固定连接在传动轴2的第二端。该输出轴8的第一端轴向地设置有第二盲孔81,且该第二盲孔81与第一盲孔21相贯通。输出轴8靠近该第一端处还设置有多个贯通的第二通孔82,且第二通孔82与第二盲孔81相贯通。转子3固定安装在上述传动轴2的第二端。该转子3周向地均匀设置有多个可伸缩的旋板33。具体地,转子3周向地均匀设置有多个径向槽31,在每个径向槽31内一一对应地安装有可内外伸缩的旋板33。定子4为圆筒形,其固定安装在壳体I内。同时,定子4周向地套置于转子3外,且定子4的轴向中心线与转子3的轴向中心线是同轴的。在定子4的内环面与转子3的外环面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41。定子4包括径向设置的第一吸油口 42、第二吸油口 43及排油口 44。其中,第二吸油口 43与排油口 44可以位于定子4直径方向的同一侧,第一吸油口 42可以位于该直径方向的另一侧。第二吸油口 43通过管道与上述的集油槽6贯通。在使用时,定子4的第一吸油口 42与排油口 44同时与外部的油箱相通。 定子4与转子3位于同一平面,在定子4及转子3的第一侧共同固定设置有盖板9。具体地,盖板9为圆环形,该盖板9套置于传动轴2的第二端。盖板9优选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于定子4的第一侧,从而使得盖板9紧紧地抵压在定子4及转子3的第一侧。盖板9的设置使得容纳于上述第一空腔41内的滑油不会从定子4及转子3的第一侧泄漏出。[0031 ] 配油盘5也套置于上述的传动轴2的第二端,且位于定子4及转子3的第二侧。该配油盘5的内环面与传动轴2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51。该第二空腔51与传动轴2的第一通孔22相贯通。配油盘5优选采用螺钉固定连接于定子4的第二侧,从而使得配油盘5紧紧地抵压在定子4及转子3的第二侧。在配油盘5上还径向设置有第一缺口 52、第二缺口 53及第 三缺口 54。第一缺口 52、第二缺口 53及第三缺口 54分别与定子4的第一吸油口 42、第二吸油口 43及排油口 44对应地贯通,且第一吸油口 42、第二吸油口 43及排油口 44分别通过第一缺口 52、第二缺口 53及第三缺口 54与上述的第一空腔41相贯通。配油盘5还设置有径向贯通的通槽55。优选地,该通槽55径向贯穿第一缺口 52的底部,从而使得第一缺口52通过通槽55与上述的第二空腔51相贯通。本实用新型的旋板泵的工作过程主要如下使用时,驱动组件7驱动传动轴2逆时针转动,传动轴2进而带动转子3在定子4内逆时针转动。同时,转子3的旋板3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径向向外移动并紧压定子4的内环面。当转子3在定子4内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定子4通过第一吸油口 42从油箱内吸取滑油至第一缺口 52及第一空腔41内。配油盘5也跟着旋转,滑油从第一空腔41及配油盘5的第一缺口 52处通过配油盘5的通槽55进入至第二空腔51内。接着,第二空腔51内的滑油流过传动轴2的第一通孔22,从而依次流入传动轴2的第一盲孔21及输出轴8的第二盲孔81内。容纳于第二盲孔81内的滑油因输出轴8的离心力从输出轴8的第二通孔82处喷出。从第二通孔82处喷出的滑油从而实现对旋板泵内其它部件的冷却及润滑。从第二通孔82处喷出的滑油对旋板泵内的其它部件进行冷却及润滑后,滑油因为重力的作用会聚积在旋板泵内的集油槽6内。转子3继续逆时针旋转,集油槽6内的滑油通过第二吸油口 43吸入至第一空腔41内。转子3再继续运行,容纳于第一空腔41内的滑油在转子3的旋板33不停的刮取作用下将滑油通过排油口 44排出到油箱内。由以上可知,当转子3在定子4内每旋转一周,旋板泵依次实现从油箱吸油、向内部喷油、从集油槽6吸油及向油箱排油的过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旋板泵,不仅可以利用增压的滑油对自身进行冷却及润滑,同时,可以对滑油进行回收利用。该旋板泵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旋板泵,所述旋板泵包括壳体(I)及设置于所述壳体(I)内的传动轴(2)、固定安装在所述传动轴(2)上的转子(3)、套设在所述转子3外周的定子(4)及安装在所述传动轴(2)上的盖板(9),所述定子(4)周向地套置于所述转子(3)外,所述转子(3)与所述定子(4)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41),所述盖板(9)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4)的第一侧,且所述盖板(9)压抵所述转子(3)及所述定子(4)的第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板泵还包括配油盘(5)及轴向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2)的输出轴(8),其中, 所述定子(4)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41)贯通的第一吸油口(42)及排油口(44),所述第一吸油口(42)及所述排油口(44)均与外部油箱贯通连接; 所述转子(3)于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可伸缩的旋板(33),所述旋板(33)可驱动地抵压所述定子(4)的内环面; 所述配油盘(5)套置于所述传动轴(2)上,所述配油盘(5)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子(4)的第二侧,且所述配油盘(5)压抵所述转子(3)及所述定子(4)的第二侧,所述配油盘(5)径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油口(42)贯通的通槽(55); 所述传动轴(2)设置有第一盲孔(21),所述传动轴(2)在所述第一盲孔(21)的盲端处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盲孔(21)贯通的第一通孔(22),所述通槽(55)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2)与所述第一盲孔(21)贯通; 所述输出轴(8)连接于所述传动轴(2)的第一端轴向设置有第二盲孔(81),且所述第二盲孔(81)与所述第一盲孔(21)贯通,所述输出轴(8)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多个贯通的且与所述第二盲孔(81)相贯通的第二通孔(8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板泵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I)内的集油槽(6),所述定子(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空腔(41)相贯通的第二吸油口(43),所述第二吸油口(43)与所述集油槽(6)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盘(5)的内环面与所述传动轴(2)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51),所述通槽(55)通过所述第二空腔(51)与所述第一通孔(22)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盘(5)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油口(42)对应贯通的第一缺口(52),所述第一吸油口(42)通过所述第一缺口(52)与所述第一空腔(41)及所述通槽(55)相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5)径向贯穿所述第一缺口(52)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盘(5)设置有与所述排油口(44)对应贯通的第三缺口(54),所述排油口(44)通过所述第三缺口(54)与所述第一空腔(41)相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盘(5)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吸油口(43)对应贯通的第二缺口(53),所述第二吸油口(43)通过所述第二缺口(53)与所述第一空腔(41)相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板(33)周向地均匀设置于所述转子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周向地设置有多个径向槽(31),所述旋板(33)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径向槽(3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与所述定子(4)的轴向中心线是同轴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板泵,旋板泵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传动轴、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的转子、套设在转子外周的定子、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盖板、配油盘及连接传动轴的输出轴。滑油依次通过转子的第一吸油口依次流入配油盘的通槽、传动轴的第一通孔及第一盲孔、输出轴的第二盲孔内,滑油再从输出轴的第二通孔处喷出。本实用新型的旋板泵所达到的效果为当转子在定子内每旋转一周,旋板泵依次实现从油箱吸油、向内部喷油、从集油槽吸油及向油箱排油的过程。同时,本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增压的滑油对自身进行冷却及润滑,同时,可以对滑油进行回收利用。而且该旋板泵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文档编号F04D29/06GK202500779SQ2012200910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曹科名, 胡云波, 苏文斌 申请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