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对流扇及其扇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65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平对流扇及其扇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水平对流扇及其扇框,特别是一种呈径向入风及出风的水平对流扇及其扇框。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I及图2所示,现有的水平对流扇结构是包含有一扇框91、一扇轮92及一盖板93。该扇框91具有一底板911,该底板911上设有一轴座912,该底板911的其中二相邻侧边分别为一入风侧913及一出风侧914,该入风侧913及出风侧914以一第二导流部915区隔,且该底板911另延伸有一侧墙916,该侧墙916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入风侧913及出风侧914。该扇轮92是可转动地设于该轴座912。该盖板93设置于该扇框91,并可通过固定元件94装设于该第二导流部915及侧墙916的顶面。据此,该扇轮92旋转时,可驱使空气经由该入风侧913吸入,并由该出风侧914吹出。·[0003]然而,该现有水平对流扇在其侧墙916连接该入风侧913的端部处的内壁面,其是呈平直样式而不具导流效果,使得该现有水平对流扇运作时,仅由该扇轮92的转动,卷带外界气流通过该入风侧913即进入该扇框91内;其中,进入该扇框91的气流未经导引而无法集中,易于该扇框91中互相推挤而造成扰流,令部分气流无法随该扇轮92的卷带而流向该出风侧914,使得该入风侧913的吸风顺畅性受到影响,以致降低该入风侧913的进风量,甚至使该出风侧914的排风量减少,故该现有水平对流扇的性能始终难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对流扇及其扇框,借助在入风口处设置向扇框内部渐缩间距的二相对导引面,使气流可被导引集中而流入该扇框内,以提升风扇运作时的导风量。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包含有一种水平对流扇,包含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底板,该底板设有一个轴座,且该底板于该轴座的外周边设置一个侧墙,该侧墙具有朝向该轴座的一个内周面,且该侧墙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部及一个第二导流部,该第一导流部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导流部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引面及一个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一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的间距由该入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一个扇轮,可转动地设于该轴座;及一个盖板,设于该侧墙的顶面。其中,该第二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二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可以夹设一个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180度。其中,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可以分别在连接该出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风面及一个第二导风面。其中,该第一导风面可以平行于该第二导风面;[0010]其中,该第一导风面与第二导风面的间距可以由该出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其中,该第一导流部在对应该入风口及出风口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角及一个第二端角,该第二导流部在对应该入风口及出风口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三端角及一个第四端角,一个第一边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一端角与第二导流部的第三端角,一个第二边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二端角与第二导流部的第四端角,该扇框另界定一个参考线,该参考线通过该轴座的中心及该出风口,并垂直于该第二边线,该侧墙另可以设有一个分流部,该分流部连接该第二导流部并向该扇框内部延伸,该分流部可以设在该参考线与第一边线之间。其中,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之间可以形成八字形的形态。其中,一个第一辅助线可以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一端角及该轴座的中心,该第一辅助线与该参考线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夹角。其中,该第三夹角可以为35至55度;该第三夹角可以为35度;该第三夹角可以为45度;该第三夹角可以为55度。其中,一个第二辅助线可以通过该第二导流部的第四端角及该轴座的中心,该第二辅助线与该参考线之间形成一个第四夹角。其中,该第四夹角为15至35度;该第四夹角可以为15度;该第四夹角可以为25度;该第四夹角可以为35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包含一个底板,设有一个轴座;及一个侧墙,设于该轴座的外周边,该侧墙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部及一个第二导流部,该第一导流部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导流部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引面及一个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一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的间距由该入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对流扇,是借助在入风口处设置向扇框内部渐缩间距的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使气流可被导引集中而流入该扇框内,提升入、出风口处的吸、排风顺畅性,以增加导风量,具有提升风扇性能的功效。

图I :现有水平对流扇的立体分解图。图2 :现有水平对流扇的平面不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5 :第三夹角分别为35、45及55度的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以及现有水平对流扇的风量-风压测试数据曲线图。图6 :第四夹角分别为15、25及35度的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以及现有水平对流扇的风量-风压测试数据曲线图。其中〔本实用新型〕I扇框11底板111轴座[0028]12侧墙121内周面122第一导流部1221第一导引面1222第一导风面1223第一端角1224第二端角123第二导流部1231第二导引面1232第二导风面1233第三端角1234第四端角124分流部13入风口14出风口2扇轮3盖板4固定元件 01第一夹角a 2第二夹角B1第一边线B2第二边线S。参考线S1第一辅助线S2第二辅助线01第三夹角02第四夹角〔现有技术〕91扇框911底板912轴座913入风侧914出风侧915第二导流部916侧墙92扇轮93盖板94固定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水平对流扇是包含有一扇框I、一扇轮2及一盖板3。其中,该扇轮2及盖板3均设置于该扇框1,该扇轮2是位在该扇框I及盖板3之间,并可旋转以驱使空气流通。该扇框I具有一底板11及一侧墙12。该底板11的一表面设有一轴座111,该侧墙12形成于该底板11设有轴座111的该表面,并位于该轴座111的外周边,使该侧墙12具有朝向该轴座111的一内周面121 ;该内周面121可以概呈与该扇轮2相对应的弧形,使气流进入该扇框I内部后,可受该扇轮2的带动及受该内周面121的导引而顺畅流动。该侧墙12具有一第一导流部122及一第二导流部123,该第一导流部122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导流部123的两端之间形成一入风口 13及一出风口 14,以提供空气流通。该底板11可为任意几何形状,如矩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底板11为矩形,且该入风口 13及出风口 14位于该底板11的相邻边。其中,该第一导流部122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 13及出风口 14处还设有一第一导引面1221及一第一导风面1222,该第二导流部123则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 13及出风口 14处设有一第二导引面1231及一第二导风面1232。另,该侧墙12还可以设有一分流部124,该分流部124连接于该第二导流部123,并向该扇框I内部延伸;该分流部124可确实将该入风口 13所吸入的空气与该出风口 14所吹出的空气隔离,以避免互相干扰而形成扰流。请配合参照图4所示,该第一导引面1221与该侧墙12在该第一导流部122处的内周面121夹设一第一夹角Ci1,该第一夹角a i小于180度,使该第一导引面1221与该侧墙12在该第一导流部122处的内周面121之间形成转折。同样地,该第二导引面1231与该侧墙12在该第二导流部123处的内周面121夹设一第二夹角α2,该第二夹角α 2小于180度;其中,当该侧墙12设有该分流部124时,该分流部124朝向该轴座111的端面,即为该侧墙12在该第二导流部123处的内周面121。[0046]该第一导引面1221与第二导引面1231之间的间距,由该入风口 13处向该扇框I内部渐缩,形成近似“八”字形的形态,以有效导引气流集中进入该扇框I内;而该第一导风面1222则可以平行于该第二导风面1232,或者也可以使该第一导风面1222与第二导风面1232之间的间距,由该出风口 14处向该扇框I内部渐缩,形成近似“八”字形的形态,以导引气流顺畅地从该扇框I内流出。据此,该第一导流部122在对应该入风口 13及出风口 14处分别具有一第一端角1223及一第二端角1224 ;该第二导流部123则在对应该入风口 13及出风口 14处分别具有一第三端角1233及一第四端角1234。—第一边线B1通过该第一导流部122的第一端角1223与该第二导流部123的第三端角1233,一第二边线B2通过该第一导流部122的第二端角1224与该第二导流部123的第四端角1234。此外,该扇框I另界定有一参考线Stl,该参考线Stl通过该轴座111的中 心及该出风口 14,并垂直于该第二边线B2。在本实施例中,该分流部124可选择设置在该参考线SO与第一边线B1之间,且该分流部124朝向该出风口 14的端面可呈现与该第二导流部123共平面的形态,但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该扇框I还可以界定一第一辅助线SI及一第二辅助线S2,该第一辅助线S1通过该第一导流部122的第一端角1223及该轴座111的中心,该第一辅助线S1与该参考线Stl之间可形成一第三夹角G1,该第三夹角Q1较佳为35至55度,该第一导引面1221位于该第三夹角Q1中。同样地,该第二辅助线S2通过该第二导流部123的第四端角1234及该轴座111的中心,该第二辅助线S2与该参考线Stl之间可形成一第四夹角θ2,该第四夹角θ2较佳为15至35度,该第二导风面1232位于该第四夹角θ2中。该扇轮2是可转动地设于该扇框I的轴座111,并可利用一马达驱动该扇轮2旋转,以驱使空气经由该入风口 13吸入,并由该出风口 14吹出。其中,利用马达驱动扇轮2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了解,且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故以下文中将不再赘述。 该盖板3是设置于该扇框I并覆盖该扇轮2,且该盖板3可利用固定元件4装设于该扇框I的侧墙12顶面。据由前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对流扇实施时,由于该第一导引面1221与第二导引面1231之间的间距,是由该入风口 13处向该扇框I内部渐缩,可确实将通过该入风口13的气流导引集中,使气流可一致地为该扇轮2所吸引卷带并导向该出风口 14,能够有效减少气流于该扇框I中互相推挤而造成扰流的情况,据以提升该入风口 13及出风口 14处的吸、排风顺畅性。此外,该水平对流扇更可以借助该出风口 14处将该第一导风面1222与第二导风面1232设为平行,或是使该第一导风面1222与第二导风面1232之间的间距,由该出风口14处向该扇框I内部渐缩,以顺向导引气流通过该出风口 14而流出该扇框1,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该出风口 14处的排风量,甚至可以减少该出风口 14处的气流再度被该扇轮2吸入的情况,据以提升该水平对流扇的进、出风量。关于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的第三夹角Θ i,请参照图5所示,图中LO是现有的水平对流扇在扇轮转速为4000rpm时的风量及风压测试数据曲线;图中L1、L2及L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在扇轮2的转速为4000rpm时,其第三夹角Θ 为35、45及55度的风量及风压测试数据曲线。由该测试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的风扇性能均显较现有水平对流扇为佳,且在该扇轮2的转速为4000rpm时,第三夹角Θ 为35、45及55度的水平对流扇均具有相近的风扇性能,故可推断该第三夹角Θ i在35至55度之间的水平对流扇都具有相近且良好的风扇性能。关于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的第四夹角Θ 2,请参照图6所示,图中LO是现有水平对流扇在扇轮转速为4000rpm时的风量及风压测试数据曲线;图中L4、L5及L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在扇轮2的转速为4000rpm时,其第四夹角Θ 2为15、25及35度的风量及风压测试数据曲线。由该测试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水平对流扇的风扇性能均显较现有水平对流扇为佳,其中,在该扇轮2的转速为4000rpm时,第四夹角Θ 2为15及25度的水平对流扇具有相近的风扇性能,且略较第四夹角Θ 2为35度的水平对流扇的风扇性能为佳。故可推断该第四夹角Θ 2在15至35度之间的水平对流扇都具有良好的风扇性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对流扇,是借助在入风口处设置向扇框内部渐缩间距的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使气流可被导引集中而流入该扇框内,提升入、出风口处的 吸、排风顺畅性,以增加导风量,具有提升风扇性能的功效。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底板,该底板设有一个轴座,且该底板于该轴座的外周边设置一个侧墙,该侧墙具有朝向该轴座的一个内周面,且该侧墙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部及一个第二导流部,该第一导流部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导流部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引面及一个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一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的间距由该入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 一个扇轮,可转动地设于该轴座;及 一个盖板,设于该侧墙的顶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二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18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出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风面及一个第二导风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风面平行于该第二导风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风面与第二导风面的间距由该出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部在对应该入风口及出风口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角及一个第二端角,该第二导流部在对应该入风口及出风口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三端角及一个第四端角,一个第一边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一端角与第二导流部的第三端角,一个第二边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二端角与第二导流部的第四端角,该扇框另界定一个参考线,该参考线通过该轴座的中心及该出风口,并垂直于该第二边线,该侧墙另设有一个分流部,该分流部连接该第二导流部并向该扇框的内部延伸,该分流部设在该参考线与第一边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之间形成八字形的形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辅助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一端角及该轴座的中心,该第一辅助线与该参考线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35至55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35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45度。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55度。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二辅助线通过该第二导流部的第四端角及该轴座的中心,该第二辅助线与该参考线之间形成一个第四夹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15至35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15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25度。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35度。
18.—种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底板,设有一个轴座;及一个侧墙,设于该轴座的外周边,该侧墙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部及一个第二导流部,该第一导流部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导流部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引面及一个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一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的间距由该入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二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180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出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风面及一个第二导风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风面平行于该第~■导风面。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风面与第二导风面的间距由该出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
23.如权利要求18、19、20、21或22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部在对应该入风口及出风口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端角及一个第二端角,该第二导流部在对应该入风口及出风口处分别具有一个第三端角及一个第四端角,一个第一边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一端角与第二导流部的第三端角,一个第二边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二端角与第二导流部的第四端角,该扇框另界定一个参考线,该参考线通过该轴座的中心及该出风口,并垂直于该第二边线,该侧墙另设有一个分流部,该分流部连接该第二导流部并向该扇框内部延伸,该分流部设在该参考线与第一边线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之间是形成八字形的形态。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辅助线通过该第一导流部的第一端角及该轴座的中心,该第一辅助线与该参考线之间形成一个第三夹角。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35至55度。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35度。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45度。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夹角为55度。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二辅助线通过该第二导流部的第四端角及该轴座的中心,该第二辅助线与该参考线之间形成一个第四夹角。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15至35度。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15度。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25度。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水平对流扇的扇框,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夹角为35度。
专利摘要一种水平对流扇,包含一扇框、一扇轮及一盖板。该扇框是于一个底板设置一个轴座,该轴座供该扇轮可转动地设置,且该底板于该轴座外周边设一个侧墙,该侧墙具有朝向该轴座的一个内周面,且该侧墙具有一个第一导流部及一个第二导流部,该第一导流部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二导流部的两端之间形成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该第一导流部与第二导流部分别在连接该入风口处设有一个第一导引面及一个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与该侧墙在该第一导流部处的内周面夹设一个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小于180度,该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的间距由该入风口处向该扇框内部渐缩,该盖板设于该侧墙的顶面。借此,气流被导引集中而流入该扇框内,以提升风扇运作时的导风量。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2768489SQ2012203483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明聪, 林世航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