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5395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干燥器通过干燥器安装板固定在柴油箱前部,排污储气筒通过排污储气筒安装板固定在后车架上,空压机出气管将空压机的出气口与干燥器的进气口相连,气管将排污储气筒与干燥器的排污反馈口相连,反馈气管将空压机的反馈口与干燥器的反馈控制口相连,储气筒进气管将干燥器的出气口与储气筒相连。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可靠性高、安装简便,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损耗,降低了噪音,还大大提高了装载机的制动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的空压机控制装置,尤其是气制动式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压机控制装置是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向整车用气设备提供清洁、干燥、低温的压缩空气,同时保证空压机处于合理的负荷状态,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目前,国内装载机大部分采用外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空压机处于连续性压缩空气的高负荷运作状态,卸载阀长期处于有油水、高温、高压的恶劣工作环境下,极易损坏,这不仅大大消耗了发动机的功率,缩短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到了装载机的制动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减少发动机功率损耗、大大提高装载机制动安全性能的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干燥器通过干燥器安装板固定在柴油箱前部,排污储气筒通过排污储气筒安装板固定在后车架上,空压机出气管将空压机的出气口与干燥器的进气口相连,气管将排污储气筒与干燥器的排污反馈口相连,反馈气管将空压机的反馈口与干燥器的反馈控制口相连,储气筒进气管将干燥器的出气口与储气筒相连。
[0005]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可靠性高、安装简便,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损耗,降低了噪音,还大大提高了装载机的制动安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07]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图。
[0008]图中I储气筒进气管、2储气筒、3排污储气筒安装板、4空压机出气管、5反馈气管、6排污储气筒、7气管、8干燥器、9、干燥器安装板、10空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干燥器8通过干燥器安装板9固定在柴油箱前部,排污储气筒6通过排污储气筒安装板3固定在后车架上,空压机出气管4将空压机10的出气口与干燥器8的进气口相连,气管7将排污储气筒6与干燥器8的排污反馈口相连,反馈气管5将空压机10的反馈口与干燥器8的反馈控制口相连,储气筒进气管I将干燥器8的出气口与储气筒2相连。
[0010]该装置包括I储气筒进气管、2储气筒、3排污储气筒安装板、4空压机出气管、5反馈气管、6排污储气筒、7气管、8干燥器、9、干燥器安装板、10空压机,空压机出气管4将空压机10的出气口与干燥器8的进气口相连,干燥器8通过干燥器安装板9固定在柴油箱前部,气管7将排污储气筒6与干燥器8的排污反馈口相连,排污储气筒6通过排污储气筒安装板3固定在后车架上,反馈气管5将空压机10的反馈口与干燥器8的反馈控制口相连,储气筒进气管I将干燥器8的出气口与储气筒2相连。
[0011]使用时,启动装载机,发动机运转;当储气筒2中的气体压力低于要求值时,空压机10压缩空气,并将压缩后的空气经空压机出气管4输送到干燥器8的进气口 ;进入干燥器8的压缩空气经干燥剂干燥后通过干燥器8的排污反馈口、气管7进入排污储气筒6 ;排污储气筒6内气压逐渐升高,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压缩空气通过干燥器8的出气口、储气筒进气管I进入储气筒2 ;储气筒2内气压逐渐升高,增大到要求值后,压缩空气通过干燥器8的反馈控制口、反馈气管5到达空压机10的反馈口,空压机10空转,停止向外输出压缩空气;此时,排污储气筒6内气体反向流动,经气管7、干燥器8的排污反馈口进入干燥器8内,通过气体的反向流动将附着在干燥剂上的污物冲刷,并经排污口排出。与外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相比,此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的空压机10和干燥器8处于间歇性运作状态,可靠性高;有效减少了发动机功率损耗,降低了噪音,还大大提高了装载机的制动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装载机内卸荷空压机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干燥器通过干燥器安装板固定在柴油箱前部,排污储气筒通过排污储气筒安装板固定在后车架上,空压机出气管将空压机的出气口与干燥器的进气口相连,气管将排污储气筒与干燥器的排污反馈口相连,反馈气管将空压机的反馈口与干燥器的反馈控制口相连,储气筒进气管将干燥器的出气口与储气筒相连。
【文档编号】F04B35/01GK203627128SQ201420000237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武俊燕, 马士斌, 韩标, 徐尚勇, 袁军, 刘贺, 冯俭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