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079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工业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风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每个扇叶上均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一减震柱一端设有与第二减震柱直径相同的减震孔,所述第二减震柱与减震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减震柱靠近第二减震柱的另一端较接在固定中心柱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第一减震柱另一端较接在扇叶靠近固定中心柱的另一端,所述减震孔底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直径不大于0.1mm,使工业风扇大大降低了震动幅度小,提高了工业风扇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工业风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风扇。

【背景技术】
[0002]工业风扇在工厂中应用非常的广泛,通常工业风扇需要长时间的工作,且为了提供大风两,工业风扇的扇叶长度较长,且工业风扇转速较快,导致扇叶会不断的震动,导致扇叶在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达到了疲劳强度的极限,使扇叶容易永久性的弯曲,使扇叶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动幅度小、使用寿命长的工业风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风扇,包括固定中心柱、若干个扇叶,所述扇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固定中心柱外圆周侧面,所述每个扇叶上均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一减震柱一端设有与第二减震柱直径相同的减震孔,所述第二减震柱与减震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减震柱靠近第二减震柱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中心柱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第一减震柱另一端铰接在扇叶靠近固定中心柱的另一端,所述减震孔底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直径不大于0.1mm0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柱靠近固定中心柱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减震柱铰接在第一固定片上,所述第一固定片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中心柱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固定中心柱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减震柱铰接在第二固定片上,所述第二固定片通过螺纹连接在扇叶上。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片螺纹连接在扇叶靠近固定中心柱另一端的中心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固定中心柱一端外圆周面上依次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三环形凹槽上均箍有塑料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箍有橡胶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通气孔直径为0.1mm。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工业风扇在转动时,扇叶靠近固定中心柱另一端产生的势能最大,而势能容易转化成使扇叶震动的动能,而产生的震、势能传递到第二减震柱上,使第二减震柱产生轴向运动的势能,由于第二减震柱与减震孔密封配合,当第二减震柱需要向靠近固定中心柱另一端滑动时,减震孔内的气压减少,导致减震孔需要通过通气孔吸气才能使第二减震柱滑动,使减震孔内对第二减震柱有一定的拉力,使第二减震柱的势能消耗,有效的减少了扇叶的震动幅度,当第二减震柱需要向靠近固定中心柱一端滑动时,减震孔内的气压增加,导致减震孔需要通过通气孔出气才能使第二减震柱滑动,使减震孔内对第二减震柱有一定的推力,使第二减震柱的势能消耗,有效的减少了扇叶的震动幅度,由于减震装置对扇叶产生了较为稳定的阻尼作用,通过阻尼作用消耗大部分的势能,大大减少了扇叶的震动幅度,使扇叶受到的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一直处于疲劳强度的极限内,有效的防止扇叶永久性的弯曲,大大提高扇叶使用寿命,使扇叶能适应长时间工作与高速转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风扇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风扇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2]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0013]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0014]附图标记:1、固定中心柱;2、扇叶;3、弟一减震柱;31、减震孔;32、通气孔;4、弟二减震柱;41、第一环形凹槽;42、第二环形凹槽;43、第三环形凹槽;44、塑料密封圈;45、橡胶密封圈;5、第一固定片;6、第二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工业风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6]—种工业风扇,包括固定中心柱1、若干个扇叶2,所述扇叶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固定中心柱I外圆周侧面,所述每个扇叶2上均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柱3、第二减震柱4,所述第一减震柱3 —端设有与第二减震柱4直径相同的减震孔31,所述第二减震柱4与减震孔31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减震柱3靠近第二减震柱4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中心柱I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4靠近第一减震柱3另一端铰接在扇叶2靠近固定中心柱I的另一端,所述减震孔31底部上设有通气孔32,所述通气孔32直径为0.1mm,当工业风扇在转动时,扇叶2靠近固定中心柱I另一端产生的势能最大,而势能容易转化成使扇叶2震动的动能,而产生的震、势能传递到第二减震柱4上,使第二减震柱4产生轴向运动的势能,由于第二减震柱4与减震孔31密封配合,当第二减震柱4需要向靠近固定中心柱I另一端滑动时,减震孔31内的气压减少,导致减震孔31需要通过通气孔32吸气才能使第二减震柱4滑动,使减震孔31内对第二减震柱4有一定的拉力,使第二减震柱4的势能消耗,有效的减少了扇叶2的震动幅度,当第二减震柱4需要向靠近固定中心柱I 一端滑动时,减震孔31内的气压增加,导致减震孔31需要通过通气孔32出气才能使第二减震柱4滑动,使减震孔31内对第二减震柱4有一定的推力,使第二减震柱4的势能消耗,有效的减少了扇叶2的震动幅度,由于减震装置对扇叶2产生了较为稳定的阻尼作用,通过阻尼作用消耗大部分的势能,大大减少了扇叶2的震动幅度,使扇叶2受到的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一直处于疲劳强度的极限内,有效的防止扇叶2永久性的弯曲,大大提高扇叶2使用寿命,使扇叶2能适应长时间工作与高速转动。
[0017]所述第一减震柱3靠近固定中心柱I 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片5,所述第一减震柱3铰接在第一固定片5上,所述第一固定片5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中心柱I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4靠近固定中心柱I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片6,所述第二减震柱4铰接在第二固定片6上,所述第二固定片6通过螺纹连接在扇叶2上,所述第二固定片6螺纹连接在扇叶2靠近固定中心柱I另一端的中心位置,减震装置通过第一固定片5与第二固定片6分别与固定中心柱I与扇叶2铰接,方便了减震装置与扇叶2单独拆卸,方便了工业风扇的维护、维修,且扇叶2靠近固定中心柱I另一端的中心位置是扇叶2聚集势能最大的位置,势能能有效的通过第二固定片6传动到减震装置上,提高了扇叶2的稳定性。
[0018]所述第二减震柱4靠近固定中心柱I 一端外圆周面上依次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1、第二环形凹槽42、第三环形凹槽43,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1与第三环形凹槽43上均箍有塑料密封圈44,所述第二环形凹槽42内箍有橡胶密封圈45,由于橡胶制的橡胶密封圈45较软,有效的提高了第二减震柱4与减震孔31内壁的密封性,且提高了第二减震柱4与减震孔31内壁的阻尼作用,由于塑料制的塑料密封圈44性质较硬,第一环形凹槽41与第三环形凹槽43上的塑料密封圈44提高了第二减震柱4抵触在减震孔31内的稳定性,防止加装橡胶密封圈45后第二减震柱4产生晃动,提高了橡胶密封圈45的密封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业风扇,包括固定中心柱、若干个扇叶,所述扇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固定中心柱外圆周侧面,其特征是:所述每个扇叶上均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所述第一减震柱一端设有与第二减震柱直径相同的减震孔,所述第二减震柱与减震孔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减震柱靠近第二减震柱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中心柱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第一减震柱另一端铰接在扇叶靠近固定中心柱的另一端,所述减震孔底部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直径不大于0.1_。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风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减震柱靠近固定中心柱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减震柱铰接在第一固定片上,所述第一固定片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中心柱侧面,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固定中心柱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减震柱铰接在第二固定片上,所述第二固定片通过螺纹连接在扇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风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固定片螺纹连接在扇叶靠近固定中心柱另一端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风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减震柱靠近固定中心柱一端外圆周面上依次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三环形凹槽上均箍有塑料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箍有橡胶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风扇,其特征是:所述通气孔直径为0.1_。
【文档编号】F04D29/38GK204025113SQ201420482468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陈林通 申请人:温岭市灵其防爆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