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导流、驱流式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312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向导流、驱流式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日常生活、工作环境用的电风扇。
目前人们常使用的电风扇,大体可分为吊扇、台扇、落地扇、墙壁扇四种,这些风扇的不同点一般仅在于支承扇头的结构不同,而扇头的结构基本相同。既由电机带动扇叶迥转,使风流沿扇叶迥转平面的垂直方向扩散,其风向与扇叶总是垂直的。这种结构的有效扇风区域(面积)一般是扇叶面积的1~2倍,从而出现扇风区域过小,为克服这种缺欠,目前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扇头摆动式或迥转导流式两种不同结构。前者增加了偏心传动机构,后者往往要增加微型电机来驱动导流叶板迥转,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不是扩大扇叶迥转时产生的风流区域(面积),而只是使风流进行“扫描”或者“迥转”,使之在不同时间里对不同区域进行往复扇风。既对某一区域非连续性的扇风。使实际获得扇风时间降到“扫描”周期的20%左右。从而扇风效率明显降低,浪费了电能、还增加了一些摆动结构的附加噪音,并且也增加故障率,导致总体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增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设有摆头机构的,可连续对大面积进行扇风的电风扇。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它还是由底座、机架、扇叶、电机来构成。其改进的要点是在现有的扇叶片上设有一折角或将扇叶制成曲成形。从而当扇叶迥转起来后,沿轴向和与轴向构成一定角度的区域内进行扇风,即实现了不用摆头方式可在较大扇形面区域内进行扇风。另外也同时可在扇叶的前端设有由多个一定宽度的薄板(片)而排列构成的导流板,该导流板与扇叶轴向角度为可调的,一般可分为三区段分别可调的结构。即左、中、右,或上、中、下三段角度可调,使从扇叶过来的轴向风,通过导流板后,导流分解成三个不同方向的风流,进一步实现了在较大扇形面区域内进行扇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改变了扇叶的几何形状,使其设有了折角,及增设了可调角度的导流板,所以实现了直接连续的对较大面积进行扇风,一般可提高扇风面积2~5倍,省略了过去的“摆头扫描式”扇风结构,从而节省了电能,在总扇风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电15~20%,而且明显提高了扇风效率2~3倍;使故障率也明显降低、噪音减小,成本下降15~20%左右,可广泛的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吊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3、4是本实用新型台扇或落地扇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附图5、6、7、8是台扇和墙壁扇及导流板形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
图1~9看出,整个电扇仍与原来已有结构基本相同,由底座[1],电机[2],扇叶[3]等构成,但它将扇叶[3]上折有一个角度[4]该角度可为0~45°度之间,使扇叶迥转后,产生不同方向的扇面风域,或同时在扇叶前面设有多条导流板[5],该导流板装在固定于支架[1]上的框架[7]内,各个导流板之间均通过一拉杆[6]相互连接,并且该导流板的角度通过连接在导流板轴上的拉杆[6]前后移动实现可调,一般情况时,可分为左、中、右,或上、中、下区段的不同方向的导流,这样当风扇工作时,进一步实现了扇形区域内的集中扇风,以保证足够的扇风面积和扇风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多向导流、驱流式电风扇,它在一底座上设有机架、电机、扇叶,其特征在于在扇叶片上设有一折角或在扇叶前端设有由多个一定宽度的薄板(片)而排列构成的导流板,该导流板与扇叶轴向角度为可调的;
2.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扇叶片的折角可为0~45°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导流板[5]的角度通过连接在导流板轴上的拉杆[6]前后移动可调。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用的电风扇,它仍由底座、机架、电机、扇叶等构成,其改进点是将扇叶片上设有一折角或将扇叶制成曲面形或在扇叶的前端设有可调角度的导流板,这样当扇叶回转起来后,可沿轴向和与轴向构成一定角度的区域内进行扇风,实现了不用摆头方式可对大面积进行扇风。提高扇风面积2-5倍,在总扇风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电15-20%,而且明显提高了扇风效率2-3倍。并使故障率明显降低,成本下降15-20%左右。
文档编号F04D25/02GK2114047SQ9122243
公开日1992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2日
发明者徐怀宇 申请人:徐怀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