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往复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694阅读:10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频往复气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执行器件,特别涉及一种往复式气缸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的高频往复气缸,该装置应用到往复运动或振动的场所,其采用电动机构或电磁阀控制气动机构获得高频运动。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在驱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在医疗、化工或高能物理试验等领域,电磁干扰会对其它器件或检测结果等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往复气缸,使其仅依靠压缩空气就可以获得高频往复运动,从而不会产生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频往复气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缸套,缸套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上安装有与缸套内壁相配合的活塞,缸体前端设有前端盖,缸体后端设有后端盖,所述活塞在活塞杆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前端活塞和后端活塞,活塞杆上位于前端活塞和后端活塞之间配合套装有可滑动的阀芯,阀芯外周与缸套内壁相配合设置,阀芯外周间隔设置有两道环槽,前端环槽通向阀芯的后端面,后端环槽通向阀芯的前端面;活塞杆前端设置有伸出前端盖的气缸接头;后端活塞与后端盖之间设有后端弹簧,前端活塞与前端盖之间设有前端弹簧;位于缸体和缸套之间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缸套上设有贯穿缸套内外壁且与进气通道相连的进气口,缸套上还设有贯穿缸套内外壁且与排气通道相连的前排气口、中排气口和后排气口,所述后排气口位于后端活塞与后端盖之间,前排气口和中排气口的位置满足当任一环槽接通进气口时,前排气口和中排气口中仅有一个与另一环槽接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初始状态下,进气口与前端环槽相通,中排气口与后端环槽相通,从进气通道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口、前端环槽和阀芯进入阀芯后端面一侧,作用在阀芯的后端面和后端活塞上,在压力作用下,阀芯向前端运行,活塞杆在后端活塞的带动下向后端运行,此时排气通道与前排气口、后排气口均接通,阀芯前端面处于泄压状态;当运行一段距离后,阀芯上的后端环槽和进气口相通,压缩空气则通向阀芯前端面和前端活塞,同时阀芯上的前端环槽和前排气口相通,阀芯后端面泄压,在压力作用下阀芯向后端运动,活塞杆则在前端活塞的带动下向前端运动,直到阀芯再次进入初始状态。如此形成循环,阀芯前端面加压时活塞杆向前运动,阀芯后端面加压时活塞杆向后运动。活塞杆带动连接其上的气缸接头往复运动。前端环槽和后端环槽整体的跨距、进气口、前排气口和中排气口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活塞杆前后运动换向的频率。活塞杆中间段的长度决定了活塞杆的行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活塞杆在整个往复运动过程中,完全由压缩空气带动阀芯前后运动,不需要电子器件的参与,仅依靠压缩空气就可以获得高频往复运动,因而无电磁干扰的存在,使得该装置可应用在对电磁干扰敏感的领域,例如医疗、化工或高能物理试验等领域。

为便于安装,所述后端活塞经锁紧螺帽锁紧安装在活塞杆后端,前端活塞经气缸接头锁紧安装在活塞杆前端。

为保证结构紧凑,所述后端弹簧为等径螺旋弹簧,所述前端弹簧为螺旋锥弹簧。由于气缸接头体积较大,采用螺旋锥弹簧可保证其结构紧凑,使用可靠。

为便于制造,所述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设在缸套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延伸至后端盖的后端面上。该方案便于连接进排气管道。

其进一步改还在于所述前端活塞和后端活塞对称设置在活塞杆上。该方案可保证活塞与缸套之间密封可靠,双向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其中,1后端盖, 2 后端弹簧 ,3 活塞杆 ,4 缸套 ,5 阀芯, 6 缸体,7 活塞 ,8 前端弹簧 ,9 前端盖 ,10 气缸接头, 11 锁紧螺帽,A1后端环槽,A2前端环槽,A11阀芯前端面,A21阀芯后端面,B1中排气口,B2前排气口,B3进气口,B4后排气口,O排气通道,P进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一种高频往复气缸,其缸体6内设有缸套4,缸套4内设有活塞杆3,活塞杆3上安装有与缸套4内壁相配合的活塞7,缸体6前端设有前端盖9,缸体6后端设有后端盖1,活塞7在活塞杆3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分别为前端活塞7和后端活塞7,前端活塞7和后端活塞7对称设置在活塞杆3上,后端活塞7经锁紧螺帽11锁紧安装在活塞杆3后端,活塞杆3上位于前端活塞7和后端活塞7之间配合套装有可滑动的阀芯5,阀芯5外周与缸套4内壁相配合设置,阀芯5外周间隔设置有两道环槽,前端环槽A2通向阀芯5的后端面,前端活塞7经气缸接头10锁紧安装在活塞杆3前端,后端环槽A1通向阀芯5的前端面;活塞杆3前端设置有伸出前端盖9的气缸接头10;后端活塞7与后端盖1之间设有后端弹簧2,前端活塞7与前端盖9之间设有前端弹簧8 ,后端弹簧2为等径螺旋弹簧,前端弹簧8 为螺旋锥弹簧。位于缸体6和缸套4之间设有进气通道P和排气通道O,进气通道P和排气通道O分设在缸套4两侧,进气通道P和排气通道O延伸至后端盖1的后端面上;缸套4上设有贯穿缸套内外壁且与进气通道P相连的进气口B3,缸套4上还设有贯穿缸套内外壁且与排气通道O相连的前排气口B2、中排气口B1和后排气口B4,后排气口B4位于后端活塞7与后端盖1之间,前排气口B2和中排气口B1的位置满足当任一环槽接通进气口B3时,前排气口B2和中排气口B1中仅有一个与另一环槽接通。

工作时,初始状态下,进气口B3与前端环槽A2相通,中排气口B1与后端环槽A1相通,从进气通道P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口B3、前端环槽A2和阀芯5进入阀芯后端面A21一侧,作用在阀芯5的后端面和后端活塞7上,在压力作用下,阀芯5向前端运行,活塞杆3在后端活塞7的带动下向后端运行,此时排气通道O与前排气口B2、后排气口B4均接通,阀芯前端面A11处于泄压状态;当运行一段距离后,阀芯5上的后端环槽A1和进气口B3相通,压缩空气则通向阀芯前端面A11和前端活塞7,同时阀芯5上的前端环槽A2和前排气口B2相通,阀芯后端面A21泄压,在压力作用下阀芯5向后端运动,活塞杆3则在前端活塞7的带动下向前端运动,直到阀芯5再次进入初始状态。如此形成循环,阀芯前端面A11加压时活塞杆3向前运动,阀芯后端面A21加压时活塞杆3向后运动。活塞杆3带动连接其上的气缸接头10往复运动。前端环槽A2和后端环槽A1整体的跨距、进气口B3、前排气口B2和中排气口B1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活塞杆3前后运动换向的频率。活塞杆3中间段的长度决定了活塞杆3的行程。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