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282阅读:1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泵的零部件,尤其涉及了一种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双向手拉打气泵(也叫打气筒)种类比较多,普遍的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均需要通过四个阀门口、四个阀门片进行双向的进气、出气的换气来实现。这种换气结构相对来说较复杂,使用的配件多,生产组装繁琐,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也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市场上产品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不仅能实现稳定可靠的双向进气、出气,且换气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粘接少、组装方便、成本低的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结构,包括活塞主体,所述活塞主体的中心部位开有与打气泵内管连接的内孔和与打气泵外管连接的外孔,活塞主体外周套一密封圈,活塞主体的上部开有上阀门口,所述上阀门口上设有上阀门盖,所述活塞主体下部开有下阀门口,所述下阀门口上设有下阀门盖,所述内孔和外孔为隔开的两个气室空间,所述活塞主体一侧设有进气导气通道,所述进气导气通道连通上阀门口、下阀门口和外孔,所述活塞主体另一侧设有出气导气通道,所述活塞主体外周上设有配合密封圈的凹槽,所述密封圈与凹槽之间留有导气间隙,所述出气导气通道连通内孔和导气间隙。

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底圈、上凹槽面和下凹槽面,所述出气导气通道外部开口位于凹槽的底圈上,所述密封圈与上凹槽面接触时,密封圈和下凹槽面之间形成下导气间隙;密封圈与下凹槽面接触时,密封圈和上凹槽面之间形成上导气间隙。

优选地,所述活塞主体上设有两块第一隔板和两块第二隔板,两块第一隔板之间形成进气导气通道,两块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出气导气通道。

该种结构使得其进气导气通道和出气导气通道更加分明,使得其进出气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地,所述活塞主体一侧还设有封口盖,所述封口盖的位置与进气导气通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气导气通道外部开口处设有配合封口盖的封口槽,所述封口盖焊接或粘接在封口槽处,封口槽处通过封口盖封闭。

该种结构使得其确保密闭性的前提下,方便拆装。

优选地,所述上阀门口和下阀门口内均设有网状支撑块,所述网状支撑块包括若干筋条和衔接该些筋条的圆形通孔,所述上阀门盖和下阀门盖上均设有配合圆形通孔的茎杆。

该种结构使得其上、下阀门口更加牢固,使得上、下阀门盖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优选地,所述圆形通孔位于网状支撑块中心位置,所述上阀门盖和下阀门盖均为弹性阀门盖,所述茎杆底部设有倒扣。

该种结构可以防止阀门盖从阀门口中掉出。

优选地,所述凹槽位于活塞主体下部,所述出气导气通道的高度与凹槽的高度相匹配,所述进气导气通道的高度与封口盖的高度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活塞主体上部设有上内凹,所述进气导气通道位于上内凹上,所述活塞主体下部设有下内凹,所述出气导气通道位于下内凹上。

优选地,所述上内凹与下内凹内均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密封圈为圆形密封圈。

一种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结构的打气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活塞放入一个密闭的筒体内部时,依靠密封圈,将筒体分隔为上气室和下气室两个空间;

2)将活塞向下压时,密封圈与凹槽的上凹槽面接触,密封圈与下凹槽面之间形成下导气间隙,则下气室内的空气通过下导气间隙、出气导气通道和内孔排出进入打气泵内管进行打气,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打气泵外管、外孔、进气导气通道以及上阀门口流入上气室储气;

3)将活塞向上拉时,密封圈与凹槽的下凹槽面接触,密封圈与上凹槽面之间形成上导气间隙,则上气室内的空气通过上导气间隙、出气导气通道和内孔排出进入打气泵内管进行打气,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打气泵外管外孔、进气导气通道以及下阀门口流入下气室储气;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至打气结束。

本实用新型中活塞主体的内孔和外孔为隔离的气室空间,彼此不连通,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同时形成进气导气通道和出气导气通道;上阀门盖与活塞主体上表面贴合,下阀门盖与活塞主体下表面贴合。

活塞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均增加了加强筋,使活塞的整体强度更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作为实现双向换气的活塞主体,仅需在活塞主体上部、和同侧下部各开的一个阀门口安装完阀门盖后,焊接或粘接一个封口盖,即完成整个活塞的组装,整个活塞只用焊接或粘接一个封口盖配件,不仅实现稳定可靠的双向进气、出气,且换气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粘接少、组装方便、打气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与上凹槽面接触时的竖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与下凹槽面接触时的竖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带进气导气通道处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出气导气通道处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工作下压时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工作上拉时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1.活塞主体,2.上阀门盖,3.封口盖,4.密封圈,5.第一隔板,6.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内孔,9.外孔,10.网状支撑块,11.筋条,12.下阀门口,13.上阀门口,14.第二隔板,15.第三加强筋,16.进气导气通道,17.出气导气通道,18.下凹槽面,19.上凹槽面,20.下阀门盖,21.下导气间隙,22.上导气间隙,23.封闭筒体,24.上气室,25.下气室,26.凹槽,27.圆形通孔,28.茎杆,29.倒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7所示,本双向手拉打气泵的活塞,主要包括:活塞主体1、上阀门盖2、下阀门盖20、封口盖3、密封圈4。

该活塞主体1中间在轴线方向上,有与打气泵外管连接的外孔9和与打气泵内管插配的内孔8,活塞主体1上表面有上阀门口13,上阀门盖2安装在上阀门口13上部;活塞主体1下表面同侧方向有下阀门口12,下阀门盖20安装在下阀门口12下部;活塞主体1外周设有一凹槽26,密封圈4套在此凹槽26中。

活塞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第一隔板5以及封口盖3共同组成进气导气通道16,且与外孔9相通;活塞主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第二隔板14共同组成出气导气通道17,且与内孔8相通。进气导气通道16与出气导气通道17两个互不相通。

活塞主体1上的两个阀门口上均设有网状支撑块10,网状支撑块10上有多根筋条11,多根筋条11中间设有一圆形通孔27,供上阀门盖2和下阀门盖20的茎杆28穿过,并且阀门盖的茎杆28上有倒扣29,防止阀门盖反向脱出;上阀门盖2与活塞主体1的上表面贴合,下阀门盖20与活塞主体1的下表面贴合,各形成单向导通阀门。

封口盖3需在上阀门盖2和下阀门盖20组装在活塞主体1后,焊接或粘接在活塞主体1上,从而达到密封,形成了进气导气通道16。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8和9所示,当整个活塞结构放入一个密闭筒体23内部时,依靠密封圈4,将筒体23分隔为上气室24和下气室25两个空间。将活塞结构向下压时,密封圈4与凹槽26的上凹槽面19接触,密封圈4与下凹槽面18之间形成下导气间隙21,则下气室25内的空气通过下导气间隙21、出气导气通道17和内孔8排出进入打气泵内管进行打气,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打气泵外管、外孔9、进气导气通道16以及上阀门口13流入上气室24储气;将活塞结构向上拉时,密封圈4与凹槽26的下凹槽面18接触,密封圈4与上凹槽面19之间形成上导气间隙22,则上气室24内的空气通过上导气间隙22、出气导气通道17和内孔8排出进入打气泵内管进行打气,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打气泵外管外孔、进气导气通道16以及下阀门口12流入下气室25储气;重复前两步直至打气结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