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7911发布日期:2019-07-03 03:3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轴流风机通常由多个扇叶与轮毂(电机)组装而成;轮毂是圆柱形,在轮毂的外表面安装若干扇叶,这种结构的通用型轴流风机存在如下缺点:风量低、噪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流风机存在风量低、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包括轮毂和安装在轮毂外侧面的若干扇叶,其特征在于:从扇叶伸出有旋转导叶,扇叶通过连接件与旋转导叶连接。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是片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旋转导叶的前端形成进风部,在旋转导叶的尾端形成出风部组成。

上述所述的上表面、下表面是凸面或凹面或平面。

上述所述的凸面的高斯曲率为正,所述凹面的高斯曲率为负,所述平面的高斯曲率为零。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的出风部设锯齿形结构。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安装在扇叶的前缘或后缘附近。

上述所述定义z轴与轴流风机的旋转轴重合,定义一个过z轴的面为a投影平面,扇叶在a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在z轴上的最大分量为l,扇叶在a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与旋转导叶在a投影平面的投影的最小距离为x,x满足0≤x≤|2l|。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的形状为机翼型。

上述所述的扇叶与旋转导叶的个数互为偶数,轮毂的外表面是圆柱形。

上述所述的扇叶与旋转导叶的个数互为质数,轮毂的外表面是圆柱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1)本发明的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包括轮毂和安装在轮毂外侧面的若干扇叶,其特征在于:从扇叶伸出有旋转导叶,扇叶通过连接件与旋转导叶连接,具有如下优点:

a、提升轴流风机的静压做功能力、最大风量和静压效率。消除从叶轮出口流出的速度环量,将气体的圆周速度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

b、降低噪音。

2)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在实施例部分展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流风机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省略外罩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省略2块扇叶剩余1块扇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旋转导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风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另一种旋转导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包括轮毂1、安装在轮毂1外侧面的若干扇叶2和网罩10,其特征在于:从扇叶2伸出有旋转导叶3,扇叶2通过连接件4与旋转导叶3连接。它提升轴流风机的静压做功能力、最大风量和静压效率。消除从叶轮出口流出的速度环量,将气体的圆周速度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降低噪音。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3是片状,包括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在旋转导叶3的前端形成进风部33,在旋转导叶3的尾端形成出风部34组成。

上述所述的上表面31、下表面32是凸面或凹面或平面,所述的凸面的高斯曲率为正,所述凹面的高斯曲率为负,所述平面的高斯曲率为零。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3安装在扇叶2的前缘21或后缘22附近。

上述所述的轮毂1与电机造成一体,结构更简单紧凑。

如图5所示,定义z轴与轴流风机的旋转轴重合,定义一个过z轴的面为a投影平面,扇叶2在a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在z轴上的最大分量为l,扇叶2在a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与旋转导叶3在a投影平面的投影的最小距离为x,x满足0≤x≤|2l|。这样保证提升轴流风机的静压做功能力、最大风量和静压效率技术效果。

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3的形状为机翼型。

上述所述的扇叶2与旋转导叶3的个数互为偶数,轮毂的外表面是圆柱形或者扇叶2与旋转导叶3的个数互为质数,轮毂的外表面是圆柱形。

如图6所示,上述所述的旋转导叶3的出风部34设锯齿形结构35,在旋转导叶出口处设置锯齿形形状35,可使叶片上气流层流附面层较早地转化为紊流,从而避免层流附面层中的不稳定波导致涡流分离。

所述连接件4可为连接扇叶2与旋转导叶3的直杆。

以上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包括轮毂(1)和安装在轮毂(1)外侧面的若干扇叶(2),其特征在于:从扇叶(2)伸出有旋转导叶(3),扇叶(2)通过连接件(4)与旋转导叶(3)连接;它提升轴流风机的静压做功能力、最大风量和静压效率。消除从叶轮出口流出的速度环量,将气体的圆周速度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降低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宜必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8
技术公布日:2019.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