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4166发布日期:2020-05-26 17:2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流领域,尤其涉及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空气净化器一般要求风量大,噪声低,为解决空气净化器风量和噪声问题,通过重构空气净化器系统结构,达到此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专利号为201410483154.0的专利,通过蜗壳形式改变叶轮出口的出风方式,结构复杂,本发明通过改变出风系统结构来优化空气净化器系统,有效降低噪声和提高风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改变风道结构,从而降低噪音提高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组件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结构和离心风机,导流结构内腔形成排风腔,离心风机的叶轮套设在排风腔中,导流结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而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圈沿圆周阵列的出风口,且每个出风口均沿叶轮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出风口上下两侧壁上形成有导流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斜面靠近叶轮一侧为水平端,远离叶轮一侧为倾斜端,导流斜面沿平滑弧线从水平端延伸至倾斜端。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80°。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和导叶,导流板层层设置,而竖直设置的导叶连接相邻的若干层导流板,导流板和导叶围成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每根导叶均沿叶轮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相邻导叶的相对面作为出风口的左右两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每层导流板均从内边沿逐渐向上隆起;相邻的两层导流板,上侧导流板外壁和下侧导流板内壁作为出风口的上下两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结构内壁在进风口处形成绕进风口一周的环形槽,环形槽供离心风机外壳下端边沿插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空滤,以及上述的导流组件,经空滤过滤的空气通过导流组件排出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具有以下优点:

1、将传统的轴向进风、轴向出风改为轴向进风、侧向出风,并且出风为圆周360°出风,出风均匀,导流板根据叶轮出口流动情况设计合理的结构,保证侧出风沿着一定的角度向上吹风,增大空气净化器风量循环辐射面积。

2、导流板根据叶轮出口流动设计,使叶轮出口的气体按照一定的角度流出,设计时符合流动理论,避免强制改变流体方向,可以有效的降低噪声和减小系统阻力,进而提升空气净化器系统流量。

3、导叶根据流动情况设计,具有提高风机效率和降低噪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组件纵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组件横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导流结构;11、安装口;12、进风口;13、出风口;14、导流板;15、导叶;16、环形槽;17、导流斜面;2、离心风机;21、外壳;22、叶轮;3、空滤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和空滤。壳体上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13,空滤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包括设置在出风口13处的导流组件。空气通过入风口,进入空滤中对空气进行净化,然后通过导流组件从出风口13排出。

如图1所示,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结构1、离心风机2和空滤支架3。结合图2所示,为了符合离心风机2的进出风方向,导流结构1采用周向进风、侧向出风的风路结构。导流结构1内腔形成排风腔,且上端形成有安装口11,安装口11与排风腔连通,从而离心风机2的外壳21通过连接支架固定在导流结构1上端,而离心风机2的叶轮22从安装口11插入并套设在排风腔中。导流结构1下端形成有进风口12,而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圈、沿圆周阵列的出风口13,且每个出风口13均沿叶轮22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这样,通过离心风机2的转动,从空滤流出的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导流结构1中,经过排风腔内叶轮22的转动,被离心力从出风口13排出。

另外为防止出风直吹用户,每个出风口13上下两侧壁上形成有导流斜面17。导流斜面17靠近叶轮22一侧为水平端,远离叶轮22一侧为倾斜端。导流斜面17沿平滑弧线从水平端延伸至倾斜端。倾斜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80°,从而将出风风向改为向上,提高风感的宜人程度,而且在改变风向的过程,减少风力损失。为了便于工业制造,倾斜端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取45°值。

为了实现上述出风口13结构,导流结构1为一柱状支架,包括导流板14和导叶15,导流板14层层设置,而竖直设置的导叶15连接相邻的两层导流板14,导流板14和导叶15围成所述出风口13。结合图3所示,为了符合上述出风口13结构,每根导叶15均沿叶轮22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从而相邻导叶15的相对面作为出风口13的左右两侧壁。而每层导流板14均从内边沿逐渐向上隆起,从而相邻的两层导流板14,上侧导流板14外壁和下侧导流板14内壁作为出风口13的上下两侧壁。

导流结构1内壁在进风口12处形成绕进风口12一周的环形槽16,环形槽16供离心风机2外壳21下端边沿插接,从而保证进风量。而空滤支架3通过螺钉固接在导流结构1下端的进风口12处,用于与上游的空滤固定。

这样,圆周方向360°流出的方式,风量出风均匀,通风量下的风感和风噪更为舒服,且出口的辐射面积较原空气净化器结构的面积有巨大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空气循环速度。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

本技术:
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结构(1)和离心风机(2),导流结构(1)内腔形成排风腔,离心风机(2)的叶轮(22)套设在排风腔中,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1)下端形成有进风口(12),而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圈沿圆周阵列的出风口(13),且每个出风口(13)均沿叶轮(22)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出风口(13)上下两侧壁上形成有导流斜面(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流斜面(17)靠近叶轮(22)一侧为水平端,远离叶轮(22)一侧为倾斜端,导流斜面(17)沿平滑弧线从水平端延伸至倾斜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倾斜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1)包括导流板(14)和导叶(15),导流板(14)层层设置,而竖直设置的导叶(15)连接相邻的若干层导流板(14),导流板(14)和导叶(15)围成所述出风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每根导叶(15)均沿叶轮(22)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相邻导叶(15)的相对面作为出风口(13)的左右两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每层导流板(14)均从内边沿逐渐向上隆起;相邻的两层导流板(14),上侧导流板(14)外壁和下侧导流板(14)内壁作为出风口(13)的上下两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1)内壁在进风口(12)处形成绕进风口(12)一周的环形槽(16),环形槽(16)供离心风机(2)外壳(21)下端边沿插接。

9.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空滤,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导流组件,经空滤过滤的空气通过导流组件排出壳体。


技术总结
一种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其中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结构和离心风机,导流结构内腔形成排风腔,离心风机的叶轮套设在排风腔中,导流结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而侧壁上形成有若干圈沿圆周阵列的出风口,且每个出风口均沿叶轮排出气体的绝对速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组件,出风为圆周360°出风,出风均匀,导流板根据叶轮出口流动情况设计合理的结构,保证侧出风沿着一定的角度向上吹风,增大空气净化器风量循环辐射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肖彪;李彬;赵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