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0836发布日期:2020-06-30 19:5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叶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叶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叶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叶轮。



背景技术:

由轮盘和叶片组成的叶轮作为动力机械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动车上,动车上的叶轮通过高速旋转对周围空气做工,增大空气流速,从而将风能直接作为动能驱动动车。现有运用在动车上的叶轮通常通过焊接将轮盘和叶片连接在一起,该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保证叶片焊接的位置达到符合的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简单、固定叶片轻松不费力且牢固的新型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叶轮,包括前盘、后盘和若干片叶片,所述若干片叶片呈周向均匀间隔的设于前盘和后盘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均由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两端且分别与前盘和后盘相固连的连接板组成,设置于本体两端的连接板与前盘和后盘之间均通过铆钉相固连,所述两连接板的中部均开设有一道开槽,该开槽将相对应的连接板形成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耳,左右相互对称的连接耳分别为左连接耳和右连接耳,所述两连接板的左连接耳上均开设有第一铆钉固定孔,所述两连接板的右连接耳上均开设有第二铆钉固定孔,所述的前盘和后盘上相对应第一铆钉固定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铆钉固定孔,所述的前盘和后盘上相对应第二铆钉固定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四铆钉固定孔,所述的第一铆钉固定孔和第三铆钉固定孔一一对应且通过铆钉相固连,所述的第二铆钉固定孔和第四铆钉固定孔一一对应且通过铆钉相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叶轮中,所述开设于左连接耳上的第一铆钉固定孔和开设于右连接耳上的第二铆钉固定孔同样为对称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叶轮中,所述的第三铆钉固定孔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的第四铆钉固定孔为若干个,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叶轮中,所述位于前盘上的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靠近该前盘的外边缘,所述位于后盘上的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靠近该后盘的外边缘,所述位于前盘上的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靠近该前盘的内边缘,所述位于后盘上的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靠近该后盘的内边缘。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叶轮中,所述两连接板的周壁均由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弧面组成。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叶轮中,所述的本体与设置于本体两端的连接板为一体成型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叶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铆钉将叶片分别与前盘和后盘相固连,该连接工艺简单、不费力,而且使得叶片实现可拆卸,可以更换不同叶片宽度,叶片风量可随叶片宽度改变而改变,无需重复设计,使用范围广;

2、通过铆钉固定叶片与前后和后盘可以起到准确叶片固定位置的作用,使叶片的安装位置不易出现误差,能够保证叶片所处的位置达到符合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叶轮中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叶轮中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盘;2、后盘;3、叶片;4、本体;5、连接板;6、开槽;7、左连接耳;8、右连接耳;9、第一铆钉固定孔;10、第二铆钉固定孔;11、第三铆钉固定孔;12、第四铆钉固定孔;13、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新型叶轮,包括前盘1、后盘2和若干片叶片3,若干片叶片3呈周向均匀间隔的设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叶片3均由本体4和设置于本体4两端且分别与前盘1和后盘2相固连的连接板5组成,本体4呈曲面状,设置于本体4两端的连接板5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均通过铆钉相固连,两连接板5的中部均开设有一道开槽6,该开槽6将相对应的连接板5形成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耳,左右相互对称的连接耳分别为左连接耳7和右连接耳8,两连接板5的左连接耳7上均开设有第一铆钉固定孔9,两连接板5的右连接耳8上均开设有第二铆钉固定孔10,前盘1和后盘2上相对应第一铆钉固定孔9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铆钉固定孔11,前盘1和后盘2上相对应第二铆钉固定孔1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四铆钉固定孔12,第一铆钉固定孔9和第三铆钉固定孔11一一对应且通过铆钉相固连,第二铆钉固定孔10和第四铆钉固定孔12一一对应且通过铆钉相固连,通过铆钉将叶片3分别与前盘1和后盘2相固连,该连接方式简单、不费力,而且使得叶片3实现可拆卸,可以更换不同叶片3宽度,叶片3风量可随叶片3宽度改变而改变,无需重复设计,使用范围广,开设于左连接耳7上的第一铆钉固定孔9和开设于右连接耳8上的第二铆钉固定孔10同样为对称设置,第三铆钉固定孔11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11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第四铆钉固定孔12为若干个,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12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结构,位于前盘1上的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11靠近该前盘1的外边缘,位于后盘2上的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11靠近该后盘2的外边缘,位于前盘1上的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12靠近该前盘1的内边缘,位于后盘2上的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12靠近该后盘2的内边缘。

进一步细说,两连接板5的周壁均由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弧面13组成,弧面13的设计使操作人员装配叶轮时不易受伤,且富有美感,本体4与设置于本体4两端的连接板5为一体成型制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叶轮,包括前盘(1)、后盘(2)和若干片叶片(3),所述若干片叶片(3)呈周向均匀间隔的设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3)均由本体(4)和设置于本体(4)两端且分别与前盘(1)和后盘(2)相固连的连接板(5)组成,设置于本体(4)两端的连接板(5)与前盘(1)和后盘(2)之间均通过铆钉相固连,所述两连接板(5)的中部均开设有一道开槽(6),该开槽(6)将相对应的连接板(5)形成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连接耳,左右相互对称的连接耳分别为左连接耳(7)和右连接耳(8),所述两连接板(5)的左连接耳(7)上均开设有第一铆钉固定孔(9),所述两连接板(5)的右连接耳(8)上均开设有第二铆钉固定孔(10),所述的前盘(1)和后盘(2)上相对应第一铆钉固定孔(9)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三铆钉固定孔(11),所述的前盘(1)和后盘(2)上相对应第二铆钉固定孔(10)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四铆钉固定孔(12),所述的第一铆钉固定孔(9)和第三铆钉固定孔(11)一一对应且通过铆钉相固连,所述的第二铆钉固定孔(10)和第四铆钉固定孔(12)一一对应且通过铆钉相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设于左连接耳(7)上的第一铆钉固定孔(9)和开设于右连接耳(8)上的第二铆钉固定孔(10)同样为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铆钉固定孔(11)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11)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的第四铆钉固定孔(12)为若干个,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12)呈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前盘(1)上的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11)靠近该前盘(1)的外边缘,所述位于后盘(2)上的若干个第三铆钉固定孔(11)靠近该后盘(2)的外边缘,所述位于前盘(1)上的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12)靠近该前盘(1)的内边缘,所述位于后盘(2)上的若干个第四铆钉固定孔(12)靠近该后盘(2)的内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板(5)的周壁均由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弧面(13)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4)与设置于本体(4)两端的连接板(5)为一体成型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叶轮,属于叶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叶轮中叶片与轮盘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叶片焊接的位置达到符合标准的问题。本新型叶轮,包括前盘、后盘和若干片叶片,若干片叶片呈周向均匀间隔的设于前盘和后盘之间,叶片均由本体和设置于本体两端且分别与前盘和后盘相固连的连接板组成,设置于本体两端的连接板与前盘和后盘之间均通过铆钉相固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简单、固定叶片轻松不费力且牢固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妙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旺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6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