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7931发布日期:2020-08-05 01:05阅读:1150来源:国知局
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的一种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mbcz化工泵为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化肥、电站、冶金、食品及医药等工业部门输送清洁或含有颗粒的液体、低温或高温的液体、中性或有腐蚀性的液体,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叶片平衡轴向力不理想,造成轴承受力较大,轴承损坏占维修比重比较大,从而影响了泵的正常工作,降低了泵的使用寿命和泵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离心泵平衡轴向力不理想,对现有离心泵的结构做了改进,提出一种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包括泵体、叶轮、泵盖和泵轴,叶轮安装在泵体内,泵体通过泵盖与轴承箱连接,叶轮固定在泵体内的泵轴上,叶轮由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叶片和付叶片组成,叶片固定在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后盖板上增设若干个平衡孔;叶轮后盖板上的付叶片直径比原付叶片直径提高15%;泵体与叶轮前盖板间设置有密封环,泵轴上设有轴套,轴套与泵盖的间隙内安装有机械密封;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平衡孔位于叶轮后盖板两个叶片之间,平衡孔在叶轮后盖板的圆周上均匀分布;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轴承箱两侧设有轴承,泵轴固定在轴承箱的轴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离心泵的承压能力强、可靠性高和泵使用寿命长,降低维修成本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图。

图2为轴向力平衡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设有平衡孔的叶轮后盖板结构图。

图中:泵体1、密封圈2、叶轮螺母3、叶轮4、泵盖5、轴套6、机械密封7、密封端盖8、轴承箱9、泵轴10、叶轮前盖板11、叶轮后盖板12、付叶片13、平衡孔14和叶片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为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包括泵体1、密封圈2、叶轮螺母3、叶轮4、泵盖5、轴套6、机械密封7、密封端盖8、轴承箱9、泵轴10、叶轮前盖板11、叶轮后盖板12、付叶片13、平衡孔14和叶片15。

泵体通过泵盖与轴承箱连接,叶轮固定在泵体内的泵轴上,叶轮安装在泵体和泵盖间,为克服由于叶片平衡轴向力不理想造成轴承受力较大,轴承损坏占维修比重较大的缺陷,对现有泵结构做了改进,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对原付叶片直径加大15%,以平衡和抵消大部分轴向力;二:我们在叶轮两个叶片之间设置平衡孔,平衡孔在叶轮后盖板的圆周上均匀分布。由于后盖板与泵盖之间液体压力大于叶轮进口液体压力,后盖板与泵盖之间液体流向叶轮进口,导致叶轮后盖板与泵盖之间液体压力降低,从而使叶轮吸入口前、后盖板两侧流体的压力差减少,减少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力,那么轴承所承受的轴向力(方向向左)也相应的减少,采取这两项措施之后使得由于轴向力较大造成的轴承损坏很少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但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包括泵体、叶轮、泵盖和泵轴,叶轮安装在泵体内,泵体通过泵盖与轴承箱连接,叶轮固定在泵体内的泵轴上,叶轮由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叶片和付叶片组成,叶片固定在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后盖板上增设若干个平衡孔;叶轮后盖板上的付叶片直径比原付叶片直径提高15%;泵体与叶轮前盖板间设置有密封环,泵轴上设有轴套,轴套与泵盖的间隙内安装有机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孔位于叶轮后盖板两个叶片之间,平衡孔在叶轮后盖板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箱两侧设有轴承,泵轴固定在轴承箱的轴承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离心泵技术领域的一种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包括泵体、叶轮、泵盖和泵轴,叶轮安装在泵体内,泵体通过泵盖与轴承箱连接,叶轮固定在泵体内的泵轴上,叶轮由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叶片和付叶片组成,叶片位于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后盖板上增设若干个平衡孔;叶轮后盖板上的付叶片直径比原付叶片直径提高15%;泵体与叶轮前盖板间设置有密封环,泵轴上设有轴套,轴套与泵盖的间隙内安装有机械密封。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离心泵的承压能力强、可靠性高、泵的使用寿命长、降低维修成本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葛建芬;葛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百鸿国际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