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6888发布日期:2020-08-07 17:4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缸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液压机上有很多只依靠前端定位的长行程油缸,由于油缸的长度较大,因此当油缸活塞杆在长行程上做位移时容易产生间隙从而使灰尘进入油缸内部,产生密封不可靠的问题导致油缸内部积尘使油缸失效,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其能在油缸工作时随活塞杆移动进行调整,使随动压盖始终抱紧活塞杆外圈,有效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避免油缸失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包括压盖和随动压盖,所述压盖和随动压盖均与活塞杆的外圈配合并共同通过螺钉与缸头固定,在所述随动压盖上开设支撑套装配孔,支撑套安装在所述支撑套装配孔的内部并与螺钉配合,支撑套装配孔的孔径比支撑套的外径大3mm±0.5mm;在所述压盖接触活塞杆内圈面安装第一防尘圈,在所述随动压盖上开设内圈槽,于所述内圈槽中分别配合第二防尘圈和定心导套,所述第二防尘圈和定心导套的内圈均与活塞杆的外圈密闭接触;在所述随动压盖接触缸头的一面还安装第一o形圈,在所述定心导套接触缸头的一面上还安装第二o形圈。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沿所述支撑套的轴向开设用于螺钉贯穿的贯通孔,所述支撑套的厚度比随动压盖的厚度大0.1~0.2mm;

沿所述支撑套伸出随动压盖的端面还通过垫圈压紧,所述垫圈的外径大于支撑套装配孔的孔径,所述垫圈与螺钉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在油缸工作时随活塞杆的移动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是与缸体的接触面或与活塞杆的外圈接触面始终保持密封,避免灰尘进入,有效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避免了油缸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3为活塞杆在常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塞杆在长行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缸头;2、轴用密封圈;3、压盖;4、第一防尘圈;5、第一o形圈;6、随动压盖;601、支撑套装配孔;7、螺钉;8、垫圈;9、支撑套;10、第二防尘圈;11、定心导套;12、第二o形圈;13、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包括压盖3和随动压盖6,压盖3和随动压盖6均与活塞杆13的外圈配合并共同通过螺钉7与缸头1固定,在随动压盖6上开设支撑套装配孔601,支撑套9安装在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内部并与螺钉7配合;在压盖3接触活塞杆13内圈面安装第一防尘圈4,在随动压盖6上开设内圈槽,于内圈槽中分别配合第二防尘圈10和定心导套11,第二防尘圈10和定心导套11的内圈均与活塞杆13的外圈密闭接触;在随动压盖6接触缸头1的一面还安装第一o形圈5,在定心导套11接触缸头1的一面上还安装第二o形圈12。如图1所示,沿支撑套9的轴向开设用于螺钉7贯穿的贯通孔,支撑套9的厚度比随动压盖6的厚度大0.1~0.2mm。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孔径比支撑套9的外径大3mm±0.5mm。沿支撑套9伸出随动压盖6的端面还通过垫圈8压紧,垫圈8的外径大于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孔径,垫圈8与螺钉7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2、图4所示,当活塞杆13在缸筒内部移动时,由于支撑套9的厚度大于随动压盖6的厚度,因此螺钉7及垫圈8的压紧力始终作用在支撑套9上,因此使得支撑套9始终施压于压盖3上,同时由于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孔径大于支撑套9的外径,使得当活塞杆13在长行程上做位移时会传递力至定心导套11及第二防尘圈10上,从而驱动随动压盖6沿径向随动(如图2箭头所示,随动压盖6整体随活塞杆13偏移),由于随动压盖6、定心导套11与缸头1的接触面均设置o形圈,使得随动压盖6在作随动时能始终保持密封,且第二防尘圈10的设置也而已始终保持与活塞杆13的密封,避免灰尘进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在油缸工作时随活塞杆的移动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是与缸体的接触面或与活塞杆的外圈接触面始终保持密封,避免灰尘进入,有效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避免了油缸失效。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盖(3)和随动压盖(6),所述压盖(3)和随动压盖(6)均与活塞杆(13)的外圈配合并共同通过螺钉(7)与缸头(1)固定,在所述随动压盖(6)上开设支撑套装配孔(601),支撑套(9)安装在所述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内部并与螺钉(7)配合,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孔径比支撑套(9)的外径大3mm±0.5mm;在所述压盖(3)接触活塞杆(13)内圈面安装第一防尘圈(4),在所述随动压盖(6)上开设内圈槽,于所述内圈槽中分别配合第二防尘圈(10)和定心导套(11),所述第二防尘圈(10)和定心导套(11)的内圈均与活塞杆(13)的外圈密闭接触;在所述随动压盖(6)接触缸头(1)的一面还安装第一o形圈(5),在所述定心导套(11)接触缸头(1)的一面上还安装第二o形圈(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套(9)的轴向开设用于螺钉(7)贯穿的贯通孔,所述支撑套(9)的厚度比随动压盖(6)的厚度大0.1~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套(9)伸出随动压盖(6)的端面还通过垫圈(8)压紧,所述垫圈(8)的外径大于支撑套装配孔(601)的孔径,所述垫圈(8)与螺钉(7)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长行程油缸的随动防尘装置,包括压盖和随动压盖,压盖和随动压盖均与活塞杆的外圈配合并共同通过螺钉与缸头固定,在随动压盖上开设支撑套装配孔,支撑套安装在所述支撑套装配孔的内部并与螺钉配合;在所述压盖接触活塞杆内圈面安装第一防尘圈,在随动压盖上开设内圈槽,于所述内圈槽中分别配合第二防尘圈和定心导套,第二防尘圈和定心导套的内圈均与活塞杆的外圈密闭接触;本实用新型能在油缸工作时随活塞杆的移动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是与缸体的接触面或与活塞杆的外圈接触面始终保持密封,避免灰尘进入,有效提高了密封可靠性,避免了油缸失效。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良;华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益得孚液压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