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式充气装置及充气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2416发布日期:2021-04-09 12:3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拉伸式充气装置及充气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携带、存放及使用十分方便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及充气气囊。



背景技术:

充气气囊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可以作为枕头、护颈圈、游泳圈以及床垫使用。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内部气体释放,减少体积,以方便存放或携带,使用时可以借助充气装置或充气泵充气,从而快速形成特定的使用形状。现有的充气枕头、护颈圈由于体积小,充气量少,可以单独配置一个小型的手动充气阀,使用时手动操作充气阀充气即可,无需借助其他充气设备进行充气。然而,对于体积较大,充气量大的床垫来说,现有的小型手动充气阀无法满足使用的要求,而借助其他较大的充气设备虽然可以充气,但是这些充气设备需要随床垫一起携带,且体积又大,这势必会影响携带、存放及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存放及使用十分方便的拉伸式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存放及使用十分方便的及充气气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拉伸后可回弹的弹性件及呈柔性的密封外罩;所述密封外罩呈中空结构,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以使气体从外部进入所述密封外罩的内部;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出气口以使气体从所述密封外罩的内部流出;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密封外罩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的另一端;在收缩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密封外罩收缩成扁平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密封外罩的两端设置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从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进入到内部,并且从所述密封外罩的另一端流出;又通过在所述密封外罩内设置弹性件,当拉伸所述弹性件时,呈柔性所述密封外罩内部可以扩张,达到吸气的目的,当所述弹性件收缩时,所述密封外罩内部缩小,实现充气的目的。由于所述弹性件在收缩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及所述密封外罩呈扁平状,体积很小,因此安装于体积较大的充气气囊外侧不会占用空间,这样便可以使得较大型的充气气囊随时都能充气,免去使用其他充气设备带来的麻烦,携带、存放及使用都十分方便,而且成本很低。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在拉伸后呈锥体状。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呈围绕中心点向外螺旋延伸的结构。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平面螺旋弹簧。

较佳地,所述密封外罩的内壁与所述弹性件连接。这样可以对所述弹性件进行定位,保证其与密封外罩连接稳定。

具体地,所述密封外罩的内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通过设置所述连接部,可以防止所述弹性件在接伸或收缩时相对所述密封外罩发生较大的移位,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密封外罩的两端的至少一者设有安装板。

一种充气气囊,包括气囊及拉伸式充气装置,所述气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气囊的外侧壁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口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伸式充气装置收缩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伸式充气装置拉伸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伸式充气装置的弹性件拉伸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气气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式充气装置100包括第一单向阀1、第二单向阀2、拉伸后可回弹的弹性件3及呈柔性的密封外罩4;所述密封外罩4由气密性及韧性较好的塑料薄膜材料制成,且呈中空结构,当完全拉伸后整体呈锥体结构。所述密封外罩4的直径较小的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口41,直径较大的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气口42。所述第一单向阀1设置于所述进气口41,所述第一单向阀1只能使气体从外部进入所述密封外罩4的内部,不能使气体从内部流出外部;所述第二单向阀2设置于所述出气口42。所述第二单向阀2只能使气体从所述密封外罩4的内部流出外部,不能使气体从外部流入到内部中。所述弹性件3内置于所述密封外罩4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4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4的另一端;在收缩时,所述弹性件3带动所述密封外罩4收缩成扁平状。具体地,所述密封外罩4的内壁与所述弹性件3连接,这样可以对所述弹性件3进行定位,保证其与密封外罩4连接稳定。所述密封外罩4的内壁上设有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与所述弹性件3连接。通过设置所述连接部43,可以防止所述弹性件3在接伸或收缩时相对所述密封外罩4发生较大的移位,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密封外罩4的两端的至少一者设有安装板。本实施例所述密封外罩的两端均设有安装板44、45。

所述弹性件3在拉伸后呈锥体状或塔状。

所述弹性件3呈围绕中心点向外螺旋延伸的结构。

所述弹性件3为平面螺旋弹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式充气装置100可以安装于充气气囊200内,与充气气囊200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充气气囊包括气囊201及所述拉伸式充气装置100,所述气囊201设有充气口202,所述充气装置100设置于所述气囊201的外侧壁且所述出气口42与所述充气口20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气囊201可以为充气床垫,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密封外罩4的两端设置第一单向阀1及第二单向阀2,使得气体只能从所述密封外罩4的一端进入到内部,并且从所述密封外罩4的另一端流出;又通过在所述密封外罩4内设置弹性件3,当拉伸所述弹性件3时,呈柔性所述密封外罩4内部可以扩张,达到吸气的目的,当所述弹性件3收缩时,所述密封外罩4内部缩小,实现充气的目的。由于所述弹性件3及所述密封外罩4在收缩状态时呈扁平状,体积很小,因此,安装于体积较大的充气气囊外侧不会占用空间,这样便可以使得较大型的充气气囊随时都能充气,免去使用其他充气设备带来的麻烦,携带、存放及使用都十分方便,而且成本很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拉伸后可回弹的弹性件及呈柔性的密封外罩;所述密封外罩呈中空结构,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以使气体从外部进入所述密封外罩的内部;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出气口以使气体从所述密封外罩的内部流出;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密封外罩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的另一端;在收缩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密封外罩收缩成扁平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在拉伸后呈锥体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呈围绕中心点向外螺旋延伸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平面螺旋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罩的内壁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罩的内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罩的两端的至少一者设有安装板。

8.一种充气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拉伸式充气装置,所述气囊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装置设置于所述气囊的外侧壁且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充气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伸式充气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拉伸后可回弹的弹性件及呈柔性的密封外罩;所述密封外罩呈中空结构,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可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以使气体从外部进入所述密封外罩的内部;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出气口以使气体从所述密封外罩的内部流出;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密封外罩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外罩的另一端;在收缩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密封外罩收缩成扁平状。本实用新型拉伸式充气装置具有体积小,携带、存放及使用十分方便的优点。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充气气囊。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商旅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