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1532发布日期:2021-08-24 12: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



背景技术:

目前,不少的液压系统的工作时仅一台齿轮泵往往无法满足适用需要,通常需要使用由一台驱动机构驱动的组合的齿轮泵。现有的组合齿轮泵工作时由于出油端压力较大导致且齿轮轴需要承受多个泵腔的合力,齿轮轴受到径向的压力较大,从而导致齿轮轴对泵腔侧壁与齿轮轴的连接处磨损严重,降低了齿轮转动的平衡性,易发生振动、漏油现象,缩短了组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条状腔体,条状腔体内设有若干平衡隔板,

平衡隔板包括板体,板体与条状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若干泵腔,板体位于两侧泵腔内的面均设有“3”字状的平衡槽,平衡槽的缺口朝向进油端,

每个泵腔内分别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齿轮的轴两端分别与泵腔两端侧壁转动连接,齿轮的轴分别与平衡槽的两段圆弧同心设置,两对齿轮中位于上方的齿轮均为主动轮且共用一根动力轴,位于上方的齿轮的顶部齿面的外缘与泵腔顶部内壁贴合设置,位于下方的齿轮的底部齿面的外缘与泵腔底部内壁贴合设置,齿轮的两端侧壁分别与泵腔两端侧壁贴合设置,

壳体端部外壁上固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动力轴固定相连,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从两侧与泵腔相连。

优选的,平衡隔板的数量为一个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两个大小相等的泵腔。

优选的,与主动轮啮合的齿轮为从动轮,两个从动轮共轴设置。

优选的,齿轮的轴均通过密封轴承与泵腔两端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壳体位于条状腔体的两端均设有便于拆卸的端盖,电机与端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进油口的数量为一个,进油口通过一根水平设置的进油管分别与各个泵腔相连,进油管位于壳体内。

优选的,每个泵腔均设有一个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槽在抽油过程中使抽油腔与出油端提前连通,使抽油腔增压至与出油端压力相同,从而抵消一部分齿轮轴承受的、由出油端压向进油端的力,降低齿轮轴的径向负载,减少了齿轮轴对泵腔侧壁的磨损,提高了齿轮转动的平衡性,减少了振动、漏油现象的发生,延长了组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泵腔;3-平衡隔板;4-齿轮;5-电机;6-进油口;7-出油口;11-端盖;31-板体;32-平衡槽;33-密封轴承;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条状腔体,条状腔体内设有若干平衡隔板3,

平衡隔板3包括板体31,板体31与条状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若干泵腔2,板体31位于两侧泵腔2内的面均设有“3”字状的平衡槽32,平衡槽32的缺口朝向进油端,

每个泵腔2内分别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4,齿轮4的轴两端分别与泵腔2两端侧壁转动连接,齿轮4的轴分别与平衡槽32的两段圆弧同心设置,两对齿轮4中位于上方的齿轮4均为主动轮且共用一根动力轴,位于上方的齿轮4的顶部齿面的外缘与泵腔2顶部内壁贴合设置,位于下方的齿轮4的底部齿面的外缘与泵腔2底部内壁贴合设置,齿轮4的两端侧壁分别与泵腔2两端侧壁贴合设置,

壳体1端部外壁上固设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动力轴固定相连,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6和出油口7,进油口6和出油口7分别从两侧与泵腔2相连。

优选的,平衡隔板3的数量为一个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两个大小相等的泵腔2。

优选的,与主动轮啮合的齿轮4为从动轮,两个从动轮共轴设置。

优选的,齿轮4的轴均通过密封轴承33与泵腔2两端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壳体1位于条状腔体的两端均设有便于拆卸的端盖11,电机5与端盖11固定连接。

优选的,进油口6的数量为一个,进油口通过一根水平设置的进油管分别与各个泵腔2相连,进油管位于壳体1内。

优选的,每个泵腔2均设有一个出油口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液压油从进油口6进入并经进油管分别流入各个泵腔2内,电机5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齿间啮合作用带动从动轮转动将液压油从进油端抽向出油端,抽动过程中齿轮4的齿隙与泵腔2内壁形成的抽油腔从进油端转出后,立即通过平衡槽32与出油端连通,使抽油腔增压至与出油端压力相同,从而抵消一部分齿轮轴承受的、由出油端压向进油端的力,降低齿轮轴的径向负载,减少了齿轮轴对泵腔2侧壁的磨损,提高了齿轮4转动的平衡性,减少了振动、漏油现象的发生,延长了组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有条状腔体,条状腔体内设有若干平衡隔板(3),

平衡隔板(3)包括板体(31),板体(31)与条状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若干泵腔(2),板体(31)位于两侧泵腔(2)内的面均设有“3”字状的平衡槽(32),平衡槽(32)的缺口朝向进油端,

每个泵腔(2)内分别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4),齿轮(4)的轴两端分别与泵腔(2)两端侧壁转动连接,齿轮(4)的轴分别与平衡槽(32)的两段圆弧同心设置,两对齿轮(4)中位于上方的齿轮(4)均为主动轮且共用一根动力轴,位于上方的齿轮(4)的顶部齿面的外缘与泵腔(2)顶部内壁贴合设置,位于下方的齿轮(4)的底部齿面的外缘与泵腔(2)底部内壁贴合设置,齿轮(4)的两端侧壁分别与泵腔(2)两端侧壁贴合设置,

壳体(1)端部外壁上固设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动力轴固定相连,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6)和出油口(7),进油口(6)和出油口(7)分别从两侧与泵腔(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平衡隔板(3)的数量为一个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两个大小相等的泵腔(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与主动轮啮合的齿轮(4)为从动轮,两个从动轮共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齿轮(4)的轴均通过密封轴承(33)与泵腔(2)两端侧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壳体(1)位于条状腔体的两端均设有便于拆卸的端盖(11),电机(5)与端盖(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进油口(6)的数量为一个,进油口通过一根水平设置的进油管分别与各个泵腔(2)相连,进油管位于壳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每个泵腔(2)均设有一个出油口(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耐用的组合齿轮泵,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条状腔体,条状腔体内设有若干平衡隔板,平衡隔板包括板体,板体与条状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将条状腔体分隔成若干泵腔,每个泵腔内分别设有一对齿轮,壳体端部外壁上固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相连,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从两侧泵腔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槽在抽油过程中使抽油腔与出油端提前连通,使抽油腔增压至与出油端压力相同,从而抵消一部分齿轮轴承受的、由出油端压向进油端的力,降低齿轮轴的径向负载,减少了齿轮轴对泵腔侧壁的磨损,提高了齿轮转动的平衡性,减少了振动、漏油现象的发生,延长了组合齿轮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迈思液压设备(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