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6461发布日期:2023-05-25 07:4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1、在现有的涡旋压缩机中,存在如下涡旋压缩机,其具有:定子,其固定于壳体内部的中央部;主框架,其固定于壳体内部的上部;以及副框架,其固定于壳体内部的下部。还具有:曲轴,其被固定于副框架的轴承以及主框架支承;转子,其固定于曲轴;摆动涡旋件,其安装于曲轴的前端的偏心部分;以及固定涡旋件,其与摆动涡旋件对置设置,并且固定于壳体。并且,通过定子和转子的动力使曲轴旋转,摆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摆动运动,在由摆动涡旋件和固定涡旋件形成的压缩室中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参照专利文献1)。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8/0787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涡旋压缩机中,在通过热压配合等将主框架固定于主壳体的第2内壁面时,负载施加于主框架的最外径的接触面。其结果是,在主框架内产生应力,主框架发生变形。根据设置于主框架的吸入端口等的位置的不同,应力分布有偏差,导致主框架的平坦面发生变形,平坦面的平面度恶化。与此相伴,存在这样的问题点:支承于主框架的平坦面上的摆动涡旋件倾斜,摆动涡旋件和固定涡旋件的涡旋体彼此的平行度、直角度恶化,由此无法高精度组装齿顶间隙。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点:由于摆动涡旋件、固定涡旋件以及主框架的滑动阻力增加、气密性恶化等而导致压缩机的性能劣化。因此,需要抑制主框架的平坦面的平面度恶化。

3、本申请公开了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主框架的平坦面的平面度恶化的涡旋压缩机。

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5、本申请所公开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第1涡旋体;摆动涡旋件,其具有第2涡旋体,所述第2涡旋体与所述第1涡旋体彼此啮合而形成压缩室;欧氏环,其设置有第2键部,所述第2键部收纳于设置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一对第2欧氏槽中;主框架,其设置有一对第1欧氏槽,所述一对第1欧氏槽用于收纳设置于所述欧氏环的一对第1键部;以及壳体,其在内侧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以及所述主框架,

6、在所述主框架中,相对于通过所述第1欧氏槽的中心的第1轴线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与所述主框架的其它构成部分相比,针对因施加在径向上的压缩载荷而产生的弯曲力矩的刚性较低,并且,

7、相对于作为与所述第1轴线垂直的直线且通过所述主框架的中心的第2轴线,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以跨越所述第2轴线的方式进行配置。

8、此外,本申请所公开的另一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第1涡旋体;摆动涡旋件,其具有第2涡旋体,所述第2涡旋体与所述第1涡旋体彼此啮合而形成压缩室;欧氏环,其设置有第2键部,所述第2键部收纳于设置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一对第2欧氏槽中;主框架,其设置有一对第1欧氏槽,所述一对第1欧氏槽用于收纳设置于所述欧氏环的一对第1键部;以及壳体,其在内侧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以及所述主框架,

9、在与同所述主框架的其它构成部分相比针对因施加在径向上的压缩载荷而产生的弯曲力矩的刚性较低的部分的周向位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刚性较高的部分。

10、发明效果

11、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涡旋压缩机,能够抑制主框架的平坦面的平面度的恶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第1涡旋体;摆动涡旋件,其具有第2涡旋体,所述第2涡旋体与所述第1涡旋体彼此啮合而形成压缩室;欧氏环,其设置有第2键部,所述第2键部收纳于设置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一对第2欧氏槽中;主框架,其设置有一对第1欧氏槽,所述一对第1欧氏槽用于收纳设置于所述欧氏环的一对第1键部;以及壳体,其在内侧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以及所述主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3.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其具有第1涡旋体;摆动涡旋件,其具有第2涡旋体,所述第2涡旋体与所述第1涡旋体彼此啮合而形成压缩室;欧氏环,其设置有第2键部,所述第2键部收纳于设置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一对第2欧氏槽中;主框架,其设置有一对第1欧氏槽,所述一对第1欧氏槽用于收纳设置于所述欧氏环的一对第1键部;以及壳体,其在内侧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以及所述主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技术总结
相对于通过主框架(2)的第1欧氏槽(215)的中心的第1轴线(27)在左右两侧设置有第1部分(251)和第2部分(252),该第1部分(251)和第2部分(252)与主框架(2)的其它构成部分相比,针对因施加在径向上的压缩载荷而产生的弯曲力矩的刚性较低,并且,相对于作为与第1轴线(27)垂直的直线且通过主框架(2)的中心的第2轴线(26),第1部分(251)和第2部分(252)以跨越第2轴线(26)的方式进行配置。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文昭,达胁浩平,梅钵佑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