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3002发布日期:2023-10-06 18: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1、压缩机组成结构包括动涡盘、静涡盘和排气盖,并且压缩机具有压缩腔和高压腔。相关技术中公开了进入到压缩腔内部的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腔内被压缩后会排入到高压腔内,然后再进入到油分离室内,油分离室内安装的油分管会将气体中混合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只排出高压气体。但相关技术中的油分离室加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油分离室加工简单方便。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包括排气盖和分油管,所述分油管安装于排气盖,所述压缩机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分离段和储油段,所述分油管至少部分位于分离段内;

3、所述排气盖具有排气管和封堵孔道,在分油管轴线方向上,所述排气管与封堵孔道分别位于空腔相反两侧;

4、所述压缩机包括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至少部分位于封堵孔道内,所述封堵部封堵所述空腔的一侧,所述储油段相对分离段更靠近所述封堵部。

5、本申请中安装在排气盖的分油管使得空腔结构简单,排气管与封堵孔道分别位于空腔相反两侧,使得空腔和排气管可分别在两侧进行加工,进而使得空腔加工更为简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盖(4)和分油管(408),所述分油管(408)安装于排气盖(4),所述压缩机具有空腔(402),所述空腔(402)包括分离段(410)和储油段(411),所述分油管(408)至少部分位于分离段(4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023)与空腔(402)连通,所述分离段(410)的孔径大于排气管(4023)的孔径,所述排气管(4023)具有环挡部(412),所述分油管(408)具有抵接部(413),沿着分油管(408)轴线方向,所述抵接部(413)与环挡部(41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具有孔洞(4021),所述压缩机具有高压腔(604),所述孔洞(4021)连通高压腔(604)和空腔(402);在分油管(408)轴线方向上,所述分油管(408)位于分离段(410)内的部分与环挡部(41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孔洞(4021)与环挡部(412)之间的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静涡盘(1),所述高压腔(604)位于静涡盘(1)和排气盖(4)之间;所述孔洞(4021)位于分离段(4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4021)位于分离段(410)靠近排气管(4023)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盖(4)具有延伸部(416),所述延伸部(416)位于分离段(410),所述孔洞(4021)位于延伸部(416),在孔洞(4021)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分油管(408)的外壁和空腔(402)的内壁之间的位置与孔洞(4021)的至少部分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盖(4)具有内环壁(406)和内端壁(407),所述空腔(402)至少部分位于内端壁(407),所述空腔(402)两端贯穿排气盖(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孔道(409)与空腔(402)连通,所述封堵部(414)与封堵孔道(409)螺纹配合;所述储油段(411)具有储油区(40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414)与封堵孔道(409)焊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盖(4)具有安装部(417),安装部(417)具有安装孔(418),所述排气管(4023)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部(417)。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气分油结构的压缩机,包括排气盖和分油管,所述分油管安装于排气盖,所述压缩机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分离段和储油段,所述分油管至少部分位于分离段内;所述排气盖具有排气管和封堵孔道,在分油管轴线方向上,所述排气管与封堵孔道分别位于空腔相反两侧;所述压缩机包括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至少部分位于封堵孔道内,所述封堵部封堵所述空腔的一侧,所述储油段相对分离段更靠近所述封堵部。本申请中安装在排气盖的分油管使得空腔结构简单,排气管与封堵孔道分别位于空腔相反两侧,使得空腔和排气管可分别在两侧进行加工,进而使得空腔加工更为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