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系统及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5822发布日期:2022-10-05 00:3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系统及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及挤压机。


背景技术:

2.挤压机主要用于铝合金、铜合金等轻合金管、棒等型材的生产,通过水压或油压等作为动力来源进行驱动生产。现有的挤压机主要包括机械部、液压部和电气控制部三部分结构,机械部主要通过相应的机械结构作用于轻合金,使之成型;液压部为机械部提供驱动力;电气控制部配合液压部实现机械部的动作控制。液压部通常采用液压油驱动。在使用时,为了便于油箱内的液压油流动,常将油箱与外界大气连通,增加液压油被污染风险的同时,使得压力机主油缸充液以及主泵吸油的质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元气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其油箱封闭设计,且能够通过油箱对液压油加压,避免液压油污染的同时可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机,其结构紧凑,方便运输,并且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彼此连通的油箱和泵站,所述油箱为封闭的中空壳体结构且其内部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油箱连通至压力气源;还包括气压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油箱和所述压力气源之间,用于配合压力气源以控制油箱内的压力。
7.这里的油箱为密封结构,其不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能够有效避免油箱内的液压油被污染。同时通过压力气源为油箱内加压,可以有效提高主油缸充液质量以及主泵的吸油压力,减少气泡,从而可减少气蚀现象,有利于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小油液中的气体含量,进而提高油液的传递刚性,以使得液压系统的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和所述油箱顶部内壁之间构成气室,所述压力气源连通至所述气室。
9.这里的高压气体直接注入至气室内对液压油施加压力,可避免充气时对液压油造成冲击使其扰动,防止液压油中产生气泡,同时便于油箱排气泄压,防止在排气过程中产生液压油封堵倒吸。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箱包括彼此连通的油部和气部,所述油部内填充有所述液压油;所述气部的内壁构成气室,所述压力气源连通至所述气室。
11.这里的气部和油部相互独立,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气室内进入液压油,影响气室排气;另一方面可实现油部与气部的快速阻断,以便于在维护液压系统时快速释放油部内的压力。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部与所述气部之间配置有阀门,用于将油部和气
部连通或者阻断。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部和所述气部通过气管连通;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气管。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部分部于所述油部的上方。可避免液压油进入气室,安全性高
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箱与所述泵站通过回油管连通。
16.一种挤压机,包括:机架;主油缸,安装于所述机架;以及上述液压系统,其中:所述油箱连通至所述主油缸。通过上述的液压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挤压机的工作性能,有助于延长挤压机的使用寿命。
17.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压系统分布于所述主油缸后侧。通过这种结构布局可使得供油管、回油管和控制油管的长度缩短,能够减小油路长度,减少液压油损耗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挤压机的性能。
1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阀组,该控制阀组通过控制油管连通至所述主油缸,并通过供油管连通至所述泵站。控制阀组安装在机架上,挤压机整体高度得到了降低,可在挤压机运输过程中可不拆卸控制阀组,降低了现场拆装过程中系统受污染的风险,并能够有效提高挤压机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挤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挤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标:1-机架,2-主油缸,3-控制阀组,31-控制油管,4-充液阀,5-油箱,51-液压油,52-气室,53-油部,54-气部,55-阀门,56-气管,6-气压控制单元,7-压力气源,71-导管,8-泵站,81-供油管,82-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彼此连通的油箱5和泵站8,油箱5为封闭的中空壳体结构且其内部填充有液压油51,油箱5连通至压力气源7;还包括气压控制单元6,设置于油箱5和压力气源7之间,用于配合压力气源7以控制油箱5内的压力。
30.本实施例中,油箱5为密封结构,其不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能够有效避免油箱5内的液压油51被污染。这里的油箱5外接压力气源7,从而能够通过压力气源7为油箱5内加压,使得油箱5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使得油箱5内的液压油51具有一定的压力,可以有效提高主油缸2充液质量以及主泵的吸油压力,减少气泡,从而可减少气蚀现象,有利于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还可以减小油液中的气体含量,进而提高油液的传递刚性,以使得液压系统的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主泵的吸油压力提高后,主泵的转速可以提高,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液压系统的性能。本实施例中,气压控制单元6能够监测油箱5内的压力,并配合压力气源7通过对油箱5加气或者排气的方式实现油箱5内的压力稳定。即可通过气压控制单元6配合压力气源7为油箱5内加压或者泄压。优选的,压力气源7为空气压缩机。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油箱5内不充满液压油51,即在稳定状态,液压油51的液面和其上方的油箱5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即液压油51和油箱5顶部内壁之间构成气室52,压力气源7连通至气室52。高压气体直接注入至气室52内对液压油51施加压力,可避免充气时对液压油51造成冲击使其扰动,防止液压油51中产生气泡,同时便于油箱5排气泄压,防止在排气过程中产生液压油51封堵倒吸。
32.本实施例中,压力气源7通过导管71与气室52连通。优选的,导管71延伸至气室52的顶部。可使得导管71的端口与液压油51的液面距离最大,安全性高。进一步地,气压控制单元6安装在导管71上,用以切断或者连通压力气源7与气室52。
33.进一步地,油箱5与泵站8通过回油管82连通。泵站8通过供油管81将液压油51输送出去做功。
34.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挤压机,包括:机架1;主油缸2,安装于机架1;以及上述液压系统,其中:油箱5连通至主油缸2。这里的挤压机主要通过主油缸2驱动做功。还包括控制阀组3,该控制阀组3通过控制油管31连通至主油缸2,并通过供油管81连通至泵站8。该控制阀组3还通过其他的控制油管31连通至其他的驱动油缸以对其进行控制。在使用时,泵站8将加压后的液压油51通过供油管81输送至控制阀组3,通过控制阀组3输送至主油缸2驱动其做功。这里的控制阀组3安装在机架1上,并靠近主油缸2分布。进一步地,液压系统分布于主油缸2后侧。相较于传统的挤压机,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油箱5下置并设置于主油缸2后方,且将控制阀组3安装在机架1上的方式,使得挤压机整体机构紧凑,可使得供油管81、回油管82和控制油管31的长度缩短,能够减小油路长度,减少液压油51损耗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挤压机的性能;并且由于控制阀组3安装在机架1上,挤压机整体高度得到了降低,可在挤压机运输过程中可不拆卸控制阀组3,降低了现场拆装过程中系统受污染的风险,并能够有效提高挤压机的拆装效率。
35.进一步地,油箱5通过充液阀4连通至主油缸2。这里的充液阀4可在主油缸2需要快进时打开,此时液压油51可快速充入主油缸2内,实现对主油缸2的快速推进,提高了工作效率。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38.请参照图3和图4,油箱5包括彼此连通的油部53和气部54,油部53内填充有液压油51;气部54的内壁构成气室52,压力气源7连通至气室52。这里的气部54和油部53相互独立,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气室52内进入液压油51,影响气室52排气;另一方面可实现油部53与气部54的快速阻断,以便于在维护液压系统时快速释放油部53内的压力。
39.进一步地,油部53与气部54之间配置有阀门55,用于将油部53和气部54连通或者阻断。
40.进一步地,油部53和气部54通过气管56连通;阀门55安装于气管56。
41.本实施例中,气部54分部于油部53的上方。可避免液压油51进入气室52,安全性高。
42.本实施例中,挤压机的主油缸2通过充液阀4连通至油部53。
43.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