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排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3187发布日期:2023-05-27 22:28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排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地铁隧道,尤其涉及一种通风排热装置。


背景技术:

1、通风系统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降温除湿、补给新风、排除污染物等,地铁车站、隧道等也需要进行降温除湿,其主要为了是满足车站隧道内均匀排风,以保持隧道内湿热空气的及时排除,车轮与铁轨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特别是在列车停靠车站时,由于隧道内阴暗潮湿,使得隧道内空气湿热污浊,隧道内的湿热空气积聚,会降低空调冷凝器的散热效率,增加隧道通过屏蔽门等向站台区传热,为避免车站、隧道内高温空气的不利影响,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置车站隧道排热通风系统。

2、目前,公告号为cn2073154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的通风装置,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内顶部横向贯穿有主风管,所述主风管的底部均匀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底部均连接有出风管,所述通风口和主风管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出风管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焊接,所述连接板和主风管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的内部均安装有风机,所述出风管的底端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包括边框以及设置于边框中的钢丝网。

3、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仅依靠垂直分布的风机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抽取,当列车快速经过时,会带动强大水平气流,此时气流与风机的抽风方向相垂直,大大的降低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优点在于:可实现提高排热效率的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包括隧道口,所述隧道本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热口,所述排热口与隧道本体的风道相连通,所述排热口的内壁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机,所述隧道本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排热口一一对应的引风板。

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列车经过时,强大的气流被引风板阻挡并向上运动,散热风机的抽风端可将向上运动的气流进行抽取并经排热口排至风道内,因此,可实现提高排热效率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板呈圆弧状结构。

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呈圆弧状结构的设计,可使得引风板和气流之间的接触面为弧面,可避免气流顺着弧面直接流动至排热口内。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热口的内壁呈圆弧状结构。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呈圆弧状结构的设计,可使得气流在排热口中的接触面为弧面,可使得气流顺着排热口吹至风道内。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板的底部一端呈尖状结构。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呈尖状结构的设计,可大大减小引风板的底部对气流的阻挡,可进一步对气流进行引至风道。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风板的一侧和隧道本体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加强杆。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可提高引风板的支撑力,可避免引风板损坏。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排热口两侧内壁的且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v形结构,所述散热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连接件的外壁分别与排热口的内壁和风机壳体相接触,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固定机构。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对散热风机进行安装时,将散热风机放置好后,使用连接件抵住风机壳体,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即可。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螺纹杆,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内壁和一侧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螺纹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风机壳体和排热口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连接件一一对应的螺纹槽。

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对散热风机进行固定时,将螺纹杆转动至螺纹孔内,并与螺纹槽形成螺纹配合,可使得散热风机固定。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机壳体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减振垫,且减振垫为橡胶材质。

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减振垫的设置,可降低气流对散热风机的振动作用,可保护散热风机。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该通风排热装置,当列车经过时,强大的气流被引风板阻挡并向上运动,散热风机的抽风端可将向上运动的气流进行抽取并经排热口排至风道内,因此,可实现提高排热效率的效果。

21、2、该通风排热装置,通过呈尖状结构的引风板能够大大减小引风板的底部对气流的阻挡,可进一步对气流进行引至风道。

22、3、该通风排热装置,在对散热风机进行固定时,将螺纹杆转动至螺纹孔内,并与螺纹槽形成螺纹配合,可使得散热风机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包括隧道本体(1),所述隧道本体(1)包括隧道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1)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热口(2),所述排热口(2)与隧道本体(1)的风道相连通,所述排热口(2)的内壁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机(3),所述隧道本体(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排热口(2)一一对应的引风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板(4)呈圆弧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口(2)的内壁呈圆弧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板(4)的底部一端呈尖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板(4)的一侧和隧道本体(1)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加强杆(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排热口(2)两侧内壁的且若干均匀分布的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呈v形结构,所述散热风机(3)包括风机壳体(6),所述连接件(7)的外壁分别与排热口(2)的内壁和风机壳体(6)相接触,所述连接件(7)设置有固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螺纹杆(8),所述连接件(7)的顶部内壁和一侧内壁均开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与螺纹杆(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体(6)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减振垫(10),且减振垫(10)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排热装置,属于地铁隧道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包括隧道口,所述隧道本体的顶部内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热口,所述排热口与隧道本体的风道相连通,所述排热口的内壁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机,所述隧道本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排热口一一对应的引风板。本技术可实现提高排热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梅东冬,周强,杨平,石卫平,侯泽洋,林祖贵,陆朝辉,赵汉臣,刘亚军,田强,刘孝儒,李凯,徐然,芦珍卿,汤丽平,于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