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0708发布日期:2023-05-05 15:3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大中型往复活塞压缩机内需要装配卸荷器来对压缩机进行卸荷操作。现有的卸荷器种类大概分为两类,第一种的卸荷器的体积较小,不占用空间,不会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但是由于装配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可视化(即目视其是否进行了卸荷操作。第二种的卸荷器虽然完成了可视化的设计,但是其体积较大,占用了很大的空间,阻碍了压缩机内部其他零配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包括卸荷器壳体,所述卸荷器壳体内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装配有活塞体,所述活塞体的上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柱塞,所述活塞体的下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贯穿卸荷器壳体的行程杆,所述柱塞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卸荷器盖,所述卸荷器盖与卸荷器壳体之间装配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卸荷器盖与卸荷器壳体之间装配有橡胶圈。

3、优选的,所述卸荷器盖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至装配槽内的进气管。

4、优选的,所述活塞体、行程杆和柱塞与装配槽、卸荷器壳体和卸荷器盖之间分别固定装配有o型圈。

5、优选的,所述卸荷器壳体的最长长度为小于90mm,所述卸荷器壳体的最宽的宽度为小于40mm,所述柱塞的顶端到行程杆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90mm。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通过将卸荷器进行重新的设计,减少卸荷器整体的体积,在装配至压缩机内部后不会对其他零配件的装配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对柱塞与卸荷器盖的固定连接,使在卸荷的过程中通过对柱塞与卸荷器盖的观察,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卸荷操作,完成了卸荷过程的可视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包括卸荷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器壳体(1)内开设有装配槽(2),所述装配槽(2)内装配有活塞体(3),所述活塞体(3)的上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柱塞(5),所述活塞体(3)的下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贯穿卸荷器壳体(1)的行程杆(4),所述柱塞(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卸荷器盖(6),所述卸荷器盖(6)与卸荷器壳体(1)之间装配有第一固定螺栓(7),所述卸荷器盖(6)与卸荷器壳体(1)之间装配有橡胶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器盖(6)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61),所述进气口(6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至装配槽(2)内的进气管(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3)、行程杆(4)和柱塞(5)与装配槽(2)、卸荷器壳体(1)和卸荷器盖(6)之间分别固定装配有o型圈(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器壳体(1)的最长长度为小于90mm,所述卸荷器壳体(1)的最宽的宽度为小于40mm,所述柱塞(5)的顶端到行程杆(4)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9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包括卸荷器壳体,卸荷器壳体内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装配有活塞体,活塞体的上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柱塞,活塞体的下表面中心处一体成型有贯穿卸荷器壳体的行程杆,柱塞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卸荷器盖,卸荷器盖与卸荷器壳体之间装配有第一固定螺栓,卸荷器盖与卸荷器壳体之间装配有橡胶圈。通过将卸荷器进行重新的设计,减少卸荷器整体的体积,在装配至压缩机内部后不会对其他零配件的装配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对柱塞与卸荷器盖的固定连接,使在卸荷的过程中通过对柱塞与卸荷器盖的观察,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卸荷操作,完成了卸荷过程的可视化。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亮,赵然,刘利民,于春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恒曼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