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3506发布日期:2023-05-05 12:4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无叶风扇减振,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


背景技术:

1、市面上的无叶风扇一般都采用离心风机送风,因为离心风机的送风能力强、风量大,但离心风轮产生的双向振幅也高,振动必然会产生噪音,影响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为了避免涡壳抖动和噪音过大,市面上的离心风机式无叶风扇主要采用面积较大、较厚的橡胶垫进行减振降噪,这种缓振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效果差,橡胶的回弹幅度小,降噪能力弱,而且橡胶垫在较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难以长时间起到有效的减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在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利用电机周围限位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包括第一涡壳、第二涡壳和电机支架,其中,电机支架与第一涡壳之间通过均匀间隔设置的限位弹簧互相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第一涡壳和第二涡壳相对设置且互相连接。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减振结构,在风轮主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当风扇的离心风机在工作时,风轮的抖动传递到电机上时,利用电机周围数个限位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5、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减振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弹簧包括扭转弹簧。

7、相对于压缩弹簧,扭转弹簧以弯曲时的扭力来克服风轮引起的电机振动,占用空间小,受力更加稳定,缓振能力更强。具体地,在风扇风轮主电机的周围,增加一周圈的扭转弹簧,通过扭转弹簧使电机支架和涡壳固定连接,在风机工作时,风轮引起的电机振动传递到扭转弹簧上,数个扭转弹簧通过在电机支架的圆周上形变产生的扭力来消除电机的振动,扭转弹簧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半受力状态,当振动产生时,扭转弹簧产生的扭力足以抵消电机的振动,且周圈均受力,使中心电机位置更稳定,从源头减缓无叶风扇的振动问题,使整机的振动噪声显著降低,提升产品的使用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

8、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涡壳上设置有与扭转弹簧其中一端连接的第一定位结构,电机支架上对应设置有与扭转弹簧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定位结构。

9、通过设置定位结构对扭转弹簧进行定位固定,能够使得扭转弹簧的装配简单便捷,且稳定可靠。

10、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端支柱和涡壳端支柱,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包括限位柱和限位孔,涡壳端支柱的尾部与定位孔形成配合,支架端支柱与限位孔形成配合,扭转弹簧套设在定位柱上且其中一端与限位柱的底部形成配合。

11、上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互相配合,能够很好地对扭转弹簧进行限位,确保扭转弹簧的工作过程稳定可靠。

12、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柱的外侧设置有挡板。

13、通过设置挡板,可以进一步对扭转弹簧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

14、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柱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挡板的两侧分别与限位槽形成配合。

15、通过进一步设置与挡板形成配合的限位槽,能够全方位对扭转弹簧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

16、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柱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凸台。

17、通过设置定位凸台,能够对扭转弹簧底部进行很好地定位,便于涡壳端支柱的尾部与定位孔形成配合。

18、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支架与第一涡壳之间设置有预设宽度的空隙。

19、通过在电机支架与蜗壳之间预留弹簧变形的中空距离,确保电机支架与蜗壳之间不会贴合产生振动摩擦。根据涡轮偏振导致的电机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一般振动偏移不超过1mm,中间可预留2~3倍的偏移距离,确保不会有摩擦。具体地,在电机支架与蜗壳之间预留弹簧变形的中空距离,弹簧分布在电机支架的圆周上,和左涡壳中心结构相互挤压,既可以减振又能很好的固定电机。将工作状态的离心风机产生的双向振幅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振动减弱也可以使整机的运动结构老化延缓,提升整机质量,振动噪音的减弱也可以提升整机的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

20、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机支架上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螺钉柱,第一涡壳上和第二涡壳上分别对应设置有螺钉柱。

21、通过在各零部件上设置螺钉柱,使得整个电机减振结构的安装和维护更加简单便捷。

2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风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

2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风扇风轮主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当风扇的离心风机在工作时,风轮的抖动传递到电机上时,利用电机周围数个限位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壳、第二涡壳和电机支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簧包括扭转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扭转弹簧其中一端连接的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电机支架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扭转弹簧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端支柱和涡壳端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外侧设置有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限位槽形成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第一涡壳之间设置有预设宽度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上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螺钉柱,所述第一涡壳上和所述第二涡壳上分别对应设置有螺钉柱。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减振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电机减振结构及风扇,其中该电机减振结构包括第一涡壳、第二涡壳和电机支架,其中,电机支架与第一涡壳之间通过均匀间隔设置的限位弹簧互相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第一涡壳和第二涡壳相对设置且互相连接。本申请在风轮主电机周围增加数个限位弹簧,用限位弹簧来固定连接电机和涡壳,当离心风机在工作时,风轮的抖动传递到电机上时,利用电机周围数个弹簧变形产生的弹力来中和电机的抖动,有效从电机源头减小振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风轮高速抖动带来的整机振动,减小噪音,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使用户的体验舒适感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兵,宋嘉豪,陈宇强,郭宏俊,胡健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