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5488发布日期:2023-04-22 01:2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泵浦,具体涉及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1、充气产品因具有充气时使用,而放气后方便收藏或携带的功能,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家居用品。特别是充气床,其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收纳等优点,非常适合野营和在家中作为备用床垫供客人短期使用。

2、现有的充气床一般会设有多个充腔室,并将多个充腔室设置为不同的气压。为了满足现有的充气床的使用需求,本申请人研发出了一种具有多通道充放气功能的泵浦,并于2018年05月16日向国家知识产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730684.4,其通过通道切换机构选择充气产品的一个腔室或者两个以上腔室与泵浦内部连通,然后通过充放气切换机构选择泵浦执行充气或放气操作,最后通过控制气泵组工作来实现对充气产品的一个或者多个充腔室进行充气或放气。该专利的泵浦利用第一换向马达驱动充气放气切换,利用第二换向马达驱动通道选择,利用马达驱动泵浦启动进行充气或放气。也就是说,该专利泵浦要实现多通道充放气选择的话需要三个马达才能完成,这就导致整个泵浦的成本非常高,无法在市场上进行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泵浦气道切换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气泵组件和切换组件,所述面板上安装有控制板,面板上设有进出气口,所述本体上设有两个以上充放气口,本体内设有主电路板;所述面板连接本体上,并与本体配合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气泵组件和充放气组件设置在本体腔室内,所述控制板连接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气泵组件和切换组件;

4、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换向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充放气切换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换向马达,所述换向马达连接主电路板,所述从动齿轮位于主动齿轮上方,并与主动齿轮通过凸柱和滑槽配合,当换向马达带动主动齿轮转动时,凸柱在滑槽上滑动,在凸柱滑动到滑槽的端部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

5、所述主动齿轮与充放气切换组件啮合,所述充放气切换组件活动配合在面板的进出气口与气泵组件之间,用以切换进出气口与气泵组件的进气口连接或者与出气口连接;

6、所述从动齿轮与通道切换组件,所述通道切换组件活动配合在本体的充放气口上,用以关闭或打开充放气口。

7、所述充放气切换组件包括换向齿轮和换气芯,所述换气芯内设有一气道,该气道上端连接进出气口,下端选择性地连接气泵组件的进气口或出气口;所述换向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且可转动地套设在换气芯上,当凸柱在滑动槽上滑动时,换向齿轮与换气芯连接。

8、所述换气芯外设有一弹簧,该弹簧连接有一弹销;所述换向齿轮上设有与弹销活动配合的限位孔。

9、所述通道切换组件转盘齿轮、光耦感应盘、连接主电路板的光耦电路板、转盘、顶杆和顶杆弹簧,所述转盘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光耦感应盘连接在转盘齿轮上方,且该光耦感应盘上设有多个感应条,所述光耦电路板用于感应光耦感应盘上的感应条;所述转盘连接在转盘齿轮下方,所述顶杆弹簧套设在顶杆外,所述顶杆上端活动配合转盘齿轮,下端活动密封在充放气口上,每一充放气口配合有一顶杆。

10、所述转盘下端面设有多个与顶杆活动配合的凹槽,当顶杆落入凹槽时,顶杆对应的充放气口打开。

11、所述气泵组件包括主马达、泵体、叶片和泵盖,所述泵盖连接在泵体上方,并形成泵腔,所述叶片设置泵腔内,所述主马达设置在泵体下方,并与泵腔内的叶片连接;所述泵盖上设有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该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泵腔。

12、所述凸柱设置在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上,相应地,所述滑槽设置在从动齿轮或主动齿轮上。

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利用换向马达、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相互配合先后驱动充放气切换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使得一个换向马达就可完成充放气切换和通道切换,大大降低泵浦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气泵组件和切换组件,所述面板上安装有控制板,面板上设有进出气口,所述本体上设有两个以上充放气口,本体内设有主电路板;所述面板连接本体上,并与本体配合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气泵组件和充放气组件设置在本体腔室内,所述控制板连接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气泵组件和切换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切换组件包括换向齿轮和换气芯,所述换气芯内设有一气道,该气道上端连接进出气口,下端选择性地连接气泵组件的进气口或出气口;所述换向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且可转动地套设在换气芯上,当凸柱在滑动槽上滑动时,换向齿轮与换气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芯外设有一弹簧,该弹簧连接有一弹销;所述换向齿轮上设有与弹销活动配合的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切换组件转盘齿轮、光耦感应盘、连接主电路板的光耦电路板、转盘、顶杆和顶杆弹簧,所述转盘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光耦感应盘连接在转盘齿轮上方,且该光耦感应盘上设有多个感应条,所述光耦电路板用于感应光耦感应盘上的感应条;所述转盘连接在转盘齿轮下方,所述顶杆弹簧套设在顶杆外,所述顶杆上端活动配合转盘齿轮,下端活动密封在充放气口上,每一充放气口配合有一顶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下端面设有多个与顶杆活动配合的凹槽,当顶杆落入凹槽时,顶杆对应的充放气口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包括主马达、泵体、叶片和泵盖,所述泵盖连接在泵体上方,并形成泵腔,所述叶片设置泵腔内,所述主马达设置在泵体下方,并与泵腔内的叶片连接;所述泵盖上设有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该进气口和出气口连通泵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设置在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上,相应地,所述滑槽设置在从动齿轮或主动齿轮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浦气道切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气泵组件和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换向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充放气切换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本技术利用换向马达、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相互配合先后驱动充放气切换组件和通道切换组件,使得一个换向马达就可完成充放气切换和通道切换,大大降低泵浦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雄,张英彪,周志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