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9438发布日期:2023-08-09 20:5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风扇,具体涉及一种电风扇。


背景技术:

1、目前,电风扇大多增加具有吸附悬浮颗粒物功能或者带有活性炭杀菌功能的滤网,滤网的增加提高了使用环境的空气质量,但是由于滤网的透风性较低,导致输入风量的压力变大,而输出的风量减少。

2、相关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轴流风叶。当无风阻或者风阻较小时,轴流风叶的风量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增加滤网后,由于风阻增大,轴流风叶的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最大出风风量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轴流风叶不能满足大风量出风要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满足大风量出风要求的电风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风扇,包括:风道,具有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增压组件,设于所述风道进风口处,所述增压组件覆盖所述风道进风口;混流风叶,设于所述风道内并与所述风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混流风叶包括周向依次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混流风叶,相邻两个所述混流风叶之间形成朝向所述风道出风口轴向并径向延伸的内风道。

3、可选地,所述的电风扇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增压组件上,所述混流风叶还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具有与所述安装座传动连接的驱动轴,以驱动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安装座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混流风叶。

4、可选地,所述混流风叶还包括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呈环状以形成风通道,所述风通道从所述风道进风口到所述风道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混流叶片部分地位于所述风通道内,且所述混流叶片靠近所述风道出风口的端部与所述导风罩连接。

5、可选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结构,所述增压结构设有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流通道。

6、可选地,所述增压结构包括:导风环;安装盘,设于所述导风环内,使得所述安装盘与所述导风环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多个增压叶片,依次环绕所述安装盘设于所述环形空腔内,相邻两个所述增压叶片之间形成所述分流通道。

7、可选地,所述增压叶片的数量大于所述混流叶片的数量。

8、可选地,所述增压叶片的厚度一致,且所述增压叶片呈弧形。

9、可选地,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增压结构连接。

10、可选地,所述风道具有变径通道,所述变径通道的内径从风道进风口到风道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11、可选地,所述风道出风口包括:外出风口;内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出风口内,所述内出风口与所述外出风口连通;其中,所述外出风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出风口的内径。

12、可选地,所述内出风口和所述外出风口之间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环绕所述内出风口设置,且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内出风口和所述外出风口相连通。

13、可选地,所述风道出风口处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覆盖所述风道出风口。

14、可选地,所述风道进风口和/或所述风道出风口处设有风罩。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扇,通过采用混流风叶,配合增压组件,可调整混流风叶的风阻,使混流风叶的风量损失最小,且远远大于轴流风叶的出风量,使得该电风扇可解决风量少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扇,通过混流叶片倾斜设置,且混流叶片具有弧形结构,可使得进入的风量既有轴向力,又有离心力,能够起到在风道出风口12增加风量的作用。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扇,通过对风道进行变径设置,可提高风道出风口的出风量。

1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风扇,通过第一滤网和/或第二滤网成为增加组件的构成,既可以增加风阻,又可以过滤进入风道的空气。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设于所述增压组件(2)上,所述混流风叶(4)还包括安装座(42),驱动机构(3)具有与所述安装座(42)传动连接的驱动轴,以驱动所述安装座(42)转动,所述安装座(42)沿周向设有多个所述混流叶片(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叶(4)还包括导风罩(43),所述导风罩(43)呈环状以形成风通道(402),所述风通道(402)从所述风道进风口(11)到所述风道出风口(12)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混流叶片(41)部分地位于所述风通道内,且所述混流叶片(41)靠近所述风道出风口(12)的端部与所述导风罩(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2)包括增压结构(21),所述增压结构(21)设有沿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分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结构(21)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叶片(213)的数量大于所述混流叶片(41)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增压叶片(213)的厚度一致,且所述增压叶片(213)呈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2)还包括第一滤网(22),所述第一滤网(22)与所述增压结构(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风口(12)处设有第二滤网(5),所述第二滤网(5)覆盖所述风道出风口(1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为变径通道,所述变径通道的内径从风道进风口(11)到风道出风口(12)的方向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风口(12)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出风口(122)和所述外出风口(121)之间设有环形槽(13),所述环形槽(13)环绕所述内出风口(122)设置,且所述环形槽(13)与所述内出风口(122)和所述外出风口(121)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进风口(11)和/或所述风道出风口(12)处设有风罩。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风扇,包括:风道,具有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增压组件,设于风道进风口处,增压组件覆盖风道进风口;混流风叶,设于风道内并与风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混流风叶包括周向依次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混流风叶,相邻两个混流风叶之间形成朝向风道出风口轴向并径向延伸的内风道。通过设置混流风叶,在具有增压组件的电风扇上,可增加风道的出风口的出风量。

技术研发人员:麦焕,梁浩,王玉琪,陈宇强,韦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