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0336发布日期:2023-06-02 03:1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空腔水力损失的同时,也减少内流旋转对于叶轮转子的扰动,增强水泵运行的稳定性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


背景技术:

1、单级离心泵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平稳、工作流量和扬程范围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空调循环水、卫生用水、水处理、灌溉供水等场合。

2、图4-1为原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4-1的局部放大图(b处放大图),现有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特别是高比转速的产品,往往由于流量大,泵体尺寸大,泵体与泵盖需要更大尺寸的连接螺栓组,但为防止泵体泵盖安装面的螺栓孔与蜗壳流道打穿,泵体泵盖安装面离泵水平中心面的高度需要更大,这就导致叶轮后盖板与泵体泵盖安装面之间产生很大的空腔。在部分高比转速单级离心泵产品的对比测试中发现,泵腔的这部分空腔内流旋转甚至可带来2%~3%的液流摩擦能量空耗,这部分空耗常常以摩擦致热出现,对机封的散热和输送流体温控也不利。而现有产品的结构因为过于考虑成本和通用性的固有思维,往往忽视了这部分空腔产生的内流旋转能量损耗,使产品更型换代时对于性能的提升出现困难。

3、所以,为了继续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倡导,寻找一种优化成本低、产品适用性强的高效结构,来优化现有单级离心泵产品,降低泵腔内流旋转的空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空腔水力损失的同时,也减少内流旋转对于叶轮转子的扰动,增强水泵运行的稳定性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所述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包括:泵盖、泵体、叶轮、叶轮后盖板侧轮毂外径接近机封外径,叶轮后盖板外侧为水平结构;泵盖壁面主体往叶轮侧下移,贴近叶轮后盖板、后盖板侧轮毂以及泵体内壁面,泵盖内壁与叶轮后盖板外侧的设有间隙l2、泵盖内壁与后盖板侧轮毂设有间隙l1,泵盖内壁与泵体内壁面设有间隙l3;泵盖外倒角顺延泵体流道壁面。

3、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叶轮后盖板侧轮毂外径长度为为机封外径厚度的100-110%。

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l1取值范围为:3-5mm。

5、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l2取值范围为:3-5mm。

6、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l3取值范围为:2-3mm。

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泵盖外侧设置有倒角。

8、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既保证了机封可以通过机封冲洗口-间隙l1-间隙l2-蜗壳流道顺利冲洗和散热,又做到了泵体、泵盖、叶轮尽量贴合以减少无用空腔,削弱旋转内流,提高泵效率,同时消除内流旋转损耗致热对输送流体温度的影响。

9、以上高效结构,对于叶轮和泵盖的铸造成本影响小,工艺上易实现,装配和维护方便,适用性强,转产快,特别适合对于老产品的性能改进以及对于新产品高效设计的指导。该高效结构降低空腔水力损失的同时,也减少内流旋转对于叶轮转子的扰动,增强水泵运行的稳定性,达到提高单级离心泵节能降耗和稳定运行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包括:泵盖、泵体、叶轮、叶轮后盖板侧轮毂外径接近机封外径,叶轮后盖板外侧为水平结构;泵盖壁面主体往叶轮侧下移,贴近叶轮后盖板、后盖板侧轮毂以及泵体内壁面,泵盖内壁与叶轮后盖板外侧设有间隙l2、泵盖内壁与后盖板侧轮毂设有间隙l1,泵盖内壁与泵体内壁面设有间隙l3;泵盖外倒角顺延泵体流道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其特征在于:叶轮后盖板侧轮毂外径长度为机封外径厚度的100-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其特征在于:l1取值范围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其特征在于:l2取值范围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其特征在于:l3取值范围为:2-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其特征在于:泵盖外侧设置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级离心泵的高效结构,包括:泵盖、泵体、叶轮、叶轮后盖板侧轮毂外径接近机封外径,叶轮后盖板外侧为水平结构;泵盖壁面主体往叶轮侧下移,贴近叶轮后盖板、后盖板侧轮毂以及泵体内壁面,泵盖内壁与叶轮后盖板外侧的设有间隙L2、泵盖内壁与后盖板侧轮毂设有间隙L1,泵盖内壁与泵体内壁面设有间隙L3;泵盖外倒角顺延泵体流道壁面。本技术既保证了机封可以通过机封冲洗口‑间隙L1‑间隙L2‑蜗壳流道顺利冲洗和散热,又做到了泵体、泵盖、叶轮尽量贴合以减少无用空腔,削弱旋转内流,提高泵效率,同时消除内流旋转损耗致热对输送流体温度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吕忠斌,刘洁琼,高超,尤保健,王冬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