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6048发布日期:2023-06-28 07:3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属于气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工业生产中很多设备或容器都需要安装引射器。引射器的进口接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以很高的速度从喷嘴流出进入引射器混合室,形成射流并产生卷吸流动,由于空气流动处于高速状态从而在混合室内产生一个负压区域。由于负压的作用设备或容器的内的空气通过混合室进气口被抽吸进入到混合室内,并与喷射气体进行动量交换,流动过程中速度场逐渐分布均匀。随后混合流体进入扩散室及消音器室,此时压力因流速的降低而升高,最后混合流体经排气口排入大气。

2、在工业使用场景中,除了需要使设备或容器内部产生负压以外,在某些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使其内部产生正压以防止气体或其他物质进入其中。现有技术中的引射器只可以从设备或容器内抽吸其内部的气体并使其内部产生负压,但是不能将压缩空气注入设备或容器内部使其产生正压,相对的,若将现有技术中的引射器用于将压缩空气注入设备或容器内部使其产生正压,则无法从设备或容器内抽吸其内部的气体并使其内部产生负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该新型多通路引射器既可以使设备或容器产生负压,也可以使设备或容器产生正压。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包括引射器混合室,所述引射器混合室分别有排气口和吸气口对接外部设备,引射器混合室上连通有喷嘴入口,喷嘴入口连通有进气三通阀,进气三通阀的另两端管路中,一端管路接入压缩空气、另一端管路用于压缩空气出气。

4、所述进气三通阀接入压缩空气的一端连通有压缩空气管。

5、所述引射器混合室的排气方向接有消音器。

6、所述引射器混合室的吸气口上装有混合室进气阀。

7、所述混合室进气阀上有阀门联控手柄,阀门联控手柄联动于进气三通阀。

8、所述阀门联控手柄联动方式为:当混合室进气阀关闭时,阀门联控手柄带动进气三通阀导通接入压缩空气的管路和用于压缩空气出气的管路;当混合室进气阀开启时,阀门联控手柄带动进气三通阀导通接入压缩空气的管路和连通于喷嘴入口的管路。

9、所述引射器混合室的排气口和进气三通阀的压缩空气出气管路开口朝向相同。

10、所述消音器自带支架用于固定在外部设备上。

11、所述喷嘴入口接至引射器混合室的方向和引射器混合室的排气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既可以使引射器混合室的吸气口产生负压,从而使设备或容器产生负压,也可以使压缩空气出气产生正压,从而使设备或容器产生正压;方便实现有效对接,也更易于维护,能大幅节约操作时间,避免误操作的可能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包括引射器混合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混合室(2)分别有排气口和吸气口对接外部设备,引射器混合室(2)上连通有喷嘴入口(3),喷嘴入口(3)连通有进气三通阀(4),进气三通阀(4)的另两端管路中,一端管路接入压缩空气、另一端管路用于压缩空气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三通阀(4)接入压缩空气的一端连通有压缩空气管(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混合室(2)的排气方向接有消音器(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混合室(2)的吸气口上装有混合室进气阀(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进气阀(6)上有阀门联控手柄(7),阀门联控手柄(7)联动于进气三通阀(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联控手柄(7)联动方式为:当混合室进气阀(6)关闭时,阀门联控手柄(7)带动进气三通阀(4)导通接入压缩空气的管路和用于压缩空气出气的管路;当混合室进气阀(6)开启时,阀门联控手柄(7)带动进气三通阀(4)导通接入压缩空气的管路和连通于喷嘴入口(3)的管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器混合室(2)的排气口和进气三通阀(4)的压缩空气出气管路开口朝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1)自带支架用于固定在外部设备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气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多通路引射器,包括引射器混合室,所述引射器混合室分别有排气口和吸气口对接外部设备,引射器混合室上连通有喷嘴入口,喷嘴入口连通有进气三通阀,进气三通阀的另两端管路中,一端管路接入压缩空气、另一端管路用于压缩空气出气。本发明既可以使引射器混合室的吸气口产生负压,从而使设备或容器产生负压,也可以使压缩空气出气产生正压,从而使设备或容器产生正压;方便实现有效对接,也更易于维护,能大幅节约操作时间,避免误操作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力,颜非亚,路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