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8656发布日期:2023-07-25 11:3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涡旋压缩机散热壳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1、电动涡旋压缩机主要由相同线形的定涡盘和动涡盘相互啮合的涡盘组成,随着驱动轴的旋转,动涡盘在定涡盘内按轨迹运转,使动定涡盘之间形成由外向内体积逐渐缩小的多个压缩腔,制冷气体在动、定涡盘所组成的多个月牙形压缩腔内被逐步压缩,由于所有工作腔均由外向内逐渐变小且处于不同的压缩状况,从而保证电动涡旋压缩机能连续不断的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工作过程。

2、目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电机置于压缩机内部,因此在工作时,压缩部件和驱动部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导致压缩机内部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散热效果较差,不利于压缩机的长时间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环、第二冷却环和冷却流道,使冷却流道将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连通,实现整体涡旋压缩机的冷却降温,将压缩机内部的热量通过冷却液的换热散发出去,实现压缩机的长时间工作。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包括端盖和外壳,端盖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且第二外壳位于第一外壳内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焊接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呈径向s型;

4、该壳体结构还包括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第一冷却环设置在机座的外部,第二冷却环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电机的定子组件两端,冷却流道与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连通,进行散热。

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端盖与第二外壳通过密封螺栓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流道被第一冷却环和两组第二冷却环分隔为第一流道区、第二流道区、第三流道区和第四流道区,其中第一流道区位于第一冷却环前端,第二流道区位于第一冷却环和第一组第二冷却环之间,第三流道区为两组第二冷却环之间,第四流道区为第二组第二冷却环后端,各流道区内部的冷却流道径向螺旋连通。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外壳内侧面开设有第一头部冷却半道、第一主冷却半道、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第一头部冷却半道与进液流道连通,第一流道区位置的第一主冷却半道与第一头部冷却半道连通,第四流道区的第一主冷却半道与出液流道连通,且第二外壳的外侧面在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头部冷却半道和第二主冷却半道,第一头部冷却半道与第二头部冷却半道配合形成头部冷却流道,第一主冷却半道与第二主冷却半道配合形成主冷却流道,进液流道、头部冷却流道、主冷却流道和出液流道组成冷却流道。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头部冷却流道半径大于主冷却流道半径。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外壳顶部开设有密封通槽,第一外壳顶部开设有密封配合槽,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与密封通槽和密封配合槽密封连接。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的连通位置开设有横向连通流道,横向连通流道连通第一冷却环、第二冷却环和冷却流道。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冷却环包括第一冷却半环和第二冷却半环,第一冷却半环和第二冷却半环内侧面均开设有内部冷却半道,两组内部冷却半道配合形成内部冷却流道,第一冷却半环和第二冷却半环头部均设置有装配半扇台,两组装配半扇台连接形成装配扇台,其与密封通槽和密封配合槽密封配合,第一冷却半环的装配半扇台开设有出液口,第二冷却半环的装配半扇台开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位置设置第二定位圆台,出液口位置设置第一定位圆台。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横向连通流道靠近第一冷却环或第二冷却环一端开设有定位密封槽,第一定位圆台和第二定位圆台均与对应的定位密封槽密封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冷却环、第二冷却环和冷却流道,使冷却流道将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连通,实现整体涡旋压缩机的冷却降温,将压缩机内部的热量通过冷却液的换热散发出去,实现压缩机的长时间工作。

15、2、本发明第一冷却环和两组第二冷却环将冷却流道分隔为第一流道区、第二流道区、第三流道区和第四流道区,通过多个流道区配合第一冷却环和两组第二冷却环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形成连续的冷却通路,加大冷却液流经的面积,使冷却液在连续的不同位置流动,充分带走压缩机内部各个位置的热量,快速的将压缩机内部的热量散出,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时长。

16、3、本发明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在横向连通流道靠近第一冷却环或第二冷却环一端开设有定位密封槽,第一定位圆台和第二定位圆台均与对应的定位密封槽密封连接,对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冷却液冲击的时候产生偏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包括端盖(3)和外壳,端盖(3)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且第二外壳(2)位于第一外壳(1)内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通过焊接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呈径向s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端盖(3)与第二外壳(2)通过密封螺栓(31)连接在一起,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流道被第一冷却环(4)和两组第二冷却环(5)分隔为第一流道区、第二流道区、第三流道区和第四流道区,其中第一流道区位于第一冷却环(4)前端,第二流道区位于第一冷却环(4)和第一组第二冷却环(5)之间,第三流道区为两组第二冷却环(5)之间,第四流道区为第二组第二冷却环(5)后端,各流道区内部的冷却流道径向螺旋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内侧面开设有第一头部冷却半道(11)、第一主冷却半道(12)、进液流道(15)和出液流道(13),第一头部冷却半道(11)与进液流道(15)连通,第一流道区位置的第一主冷却半道(12)与第一头部冷却半道(11)连通,第四流道区的第一主冷却半道(12)与出液流道(13)连通,且第二外壳(2)的外侧面在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头部冷却半道(21)和第二主冷却半道(22),第一头部冷却半道(11)与第二头部冷却半道(21)配合形成头部冷却流道,第一主冷却半道(12)与第二主冷却半道(22)配合形成主冷却流道,进液流道(15)、头部冷却流道、主冷却流道和出液流道(13)组成冷却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头部冷却流道半径大于主冷却流道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外壳(2)顶部开设有密封通槽(23),第一外壳(1)顶部开设有密封配合槽(14),第一冷却环(4)和第二冷却环(5)与密封通槽(23)和密封配合槽(14)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在第一冷却环(4)和第二冷却环(5)的连通位置开设有横向连通流道(8),横向连通流道(8)连通第一冷却环(4)、第二冷却环(5)和冷却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环(5)包括第一冷却半环(51)和第二冷却半环(52),第一冷却半环(51)和第二冷却半环(52)内侧面均开设有内部冷却半道(512),两组内部冷却半道(512)配合形成内部冷却流道,第一冷却半环(51)和第二冷却半环(52)头部均设置有装配半扇台(511),两组装配半扇台(511)连接形成装配扇台,其与密封通槽(23)和密封配合槽(14)密封配合,第一冷却半环(51)的装配半扇台(511)开设有出液口(513),第二冷却半环(52)的装配半扇台(511)开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位置设置第二定位圆台(54),出液口(513)位置设置第一定位圆台(5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在横向连通流道(8)靠近第一冷却环(4)或第二冷却环(5)一端开设有定位密封槽(9),第一定位圆台(53)和第二定位圆台(54)均与对应的定位密封槽(9)密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的壳体结构,包括端盖和外壳,端盖固定安装在外壳上,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且第二外壳位于第一外壳内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焊接密封连接在一起,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呈径向S型;还包括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第一冷却环设置在机座的外部,第二冷却环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电机的定子组件两端,冷却流道与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连通,进行散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冷却流道将第一冷却环和第二冷却环连通,实现整体涡旋压缩机的冷却降温,将压缩机内部的热量通过冷却液的换热散发出去,实现压缩机的长时间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林,潘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贝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