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0981发布日期:2023-07-08 00:4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液压缸,具体的说是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


背景技术:

1、液压缸是一种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通过结构设计,可做直线往复和摆动运动;液压缸的行程主要指活塞杆完全伸出与完全缩回的位置差,一般液压缸的行程均是固定的,然而在一些具体实施环境下,需要液压缸提供多行程的功能;

2、双行程液压缸可理解为多行程液压缸,其能够提供多种行程,以此满足特殊的实施环境,例如专利号为cn2118523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行程可调的液压缸装置,包括液压缸缸筒、液压缸缸杆、活塞、有杆腔缸盖、无杆腔尾部压盖,有杆腔缸盖和无杆腔尾部压盖分别由紧固螺栓固定在液压缸缸筒的两端,其改进之处是,在液压缸缸筒与无杆腔尾部压盖的相对端面之间增加了调整垫片组,调整垫片组为环形,调整垫片组的环形与液压缸缸筒的端面形状相匹配,通过具体实施环境,增加或更换不同的垫片,利用垫片的厚度增加液压缸内缸腔长度,从而使得活塞杆完全伸出和完全收缩的差值增大,进而实现调整液压缸行程的目的。

3、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垫片进行液压缸行程的调整,需要停机,切断油路,且将液压缸拆解,再增加垫片,由于垫片属于外部连接件,因此其表面或是多个垫片组合时,其相邻面之间若是存在灰尘或是杂质,则会直接影响到液压缸行程的调整,导致调整后的液压缸行程出现误差,在应用于有高精度需求的领域时,易产生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对于行程调整,一般采用调整液压缸位置实现,该种方式无法准确调整液压缸位置,导致在应用于高精度需求的领域时,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4、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包括缸头单元、缸尾单元与缸筒;所述缸头单元、缸尾单元分别以螺栓固接在缸筒的两端;所述缸筒内活动连接有活塞,且活塞中心贯穿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背离活塞的一端贯穿缸头单元;

3、所述缸筒的一端顶部连通有第三油路,且所述缸筒的另一端底部连通有第二油路;所述缸尾单元上与第二油路并列连通有第一油路;所述缸尾单元内设置行程调节单元,且行程调节单元用于改变液压缸行程;所述缸尾单元中轴向转动连接有抵杆,且抵杆与活塞另一端相抵。

4、优选的,所述缸尾单元包括缸底盖与缸尾部;所述缸底盖与缸尾部经螺栓固接;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包括抵杆;所述抵杆与缸底盖中心转动连接,且抵杆贯穿缸尾部;所述缸尾部朝向缸底盖的一侧嵌入连接有轴承,且抵杆中部贯穿轴承;所述缸尾部朝向缸筒的一侧嵌入连接有第一导向套,且抵杆头部贯穿第一导向套。

5、优选的,所述缸尾部中开设有第二腔体,且抵杆活动连接在第二腔体中;所述第二腔体与缸筒内部的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抵杆中部设有螺纹,且螺纹上螺纹配合有滚珠螺母支座。

6、优选的,所述缸尾部底部连通第一油路,且第一油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抵杆尾部固接有桨叶;所述桨叶与第一油路的内出口对应。

7、优选的,所述缸筒两端设置法兰,且缸筒通过螺栓贯穿法兰与缸头单元、缸尾单元固接;所述缸尾单元包括缸顶盖与缸头部;所述缸顶盖背离缸筒的一侧嵌入连接有第二导向套;所述活塞杆贯穿第二导向套。

8、优选的,所述活塞杆朝向缸尾部的一端开设有接触腔,且抵杆与接触腔滑动配合;所述接触腔内底面固接有弹簧,且弹簧行程端固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滑动连接在接触腔内壁上,且接触板朝向缸尾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抵杆对应的定位槽。

9、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上滑动配合有对准单元,且对准单元包括护套;所述护套的内侧开设有多个凹槽,且凹槽内铰接有摆臂;所述摆臂一端铰接于凹槽内,且摆臂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活塞杆外壁滚动配合。

10、优选的,所述护套的外壁中部开设有多个活动槽,且多个活动槽呈圆周阵列方式布置;所述活动槽内滚动连接有滚珠,且滚珠为陶瓷材质。

11、优选的,所述活塞外壁套接有多个o型密封圈;所述缸底盖、缸尾部之间对应设置有o型密封圈,且缸顶盖与缸头部之间对应设置有o型密封圈。

12、优选的,所述缸尾部朝向缸筒的一端经螺栓固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位于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交接处;所述抵杆贯穿安装板中部;所述滚珠螺母支座位于安装板朝向缸筒的一侧,且桨叶位于安装板朝向缸尾部的一侧。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通过设置第一油路、第二油路以及第三油路,采用第一油路进油、第二油路出油配合第三油路出进油,即可在第一油路进油时,利用油液作用桨叶,实现桨叶的转动,利用桨叶转动,带动同轴的抵杆转动,进而带动滚珠螺母支座位置调整,由于螺纹的长度有效,在输入大量油液时,只能作用其由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因此移动至另一端的滚珠螺母支座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交界面的间距加上第一腔体长度即为调整后的活塞杆行程,且由第二油路出油,存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的油液均会汇集在第二油路处,由第二腔体内的油液驱动桨叶旋转,桨叶保持与第一油路进油时相同的旋转方向,由于螺纹长度有限,因此滚珠螺母支座不会再发生位置变化,保持该行程实现活塞杆的伸缩效果,实现活塞杆的双行程调整。

15、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通过设置滚珠螺母支座,以滚珠螺母支座限制活塞杆完全缩回的行程,且滚珠螺母支座中部设有抵杆,因此为了避免活塞杆回缩受到抵杆影响,且为了弥补活塞杆回缩时的缓冲效果,在活塞杆回缩时,抵杆会从与活塞杆分离,至与活塞杆尾部插接配合,在抵杆滑动至活塞杆尾部内的过程中,抵杆会接触接触板,并由于相对作用力,挤压接触腔内的接触板,使得弹簧挤压蓄力,以此产生弹性势能,实现对活塞杆回缩时的缓冲效果,且不会由于抵杆的存在,影响活塞杆的回缩行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头单元、缸尾单元与缸筒(2);所述缸头单元、缸尾单元分别以螺栓固接在缸筒(2)的两端;所述缸筒(2)内活动连接有活塞(51),且活塞(51)中心贯穿连接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背离活塞(51)的一端贯穿缸头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尾单元包括缸底盖(1)与缸尾部(11);所述缸底盖(1)与缸尾部(11)经螺栓固接;所述行程调节单元包括抵杆(61);所述抵杆(61)与缸底盖(1)中心转动连接,且抵杆(61)贯穿缸尾部(11);所述缸尾部(11)朝向缸底盖(1)的一侧嵌入连接有轴承(12),且抵杆(61)中部贯穿轴承(12);所述缸尾部(11)朝向缸筒(2)的一侧嵌入连接有第一导向套(13),且抵杆(61)头部贯穿第一导向套(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尾部(11)中开设有第二腔体(14),且抵杆(61)活动连接在第二腔体(14)中;所述第二腔体(14)与缸筒(2)内部的第一腔体(21)连通;所述抵杆(61)中部设有螺纹,且螺纹上螺纹配合有滚珠螺母支座(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尾部(11)底部连通第一油路(31),且第一油路(31)与第二腔体(14)连通;所述抵杆(61)尾部固接有桨叶(63);所述桨叶(63)与第一油路(31)的内出口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2)两端设置法兰,且缸筒(2)通过螺栓贯穿法兰与缸头单元、缸尾单元固接;所述缸尾单元包括缸顶盖(4)与缸头部(41);所述缸顶盖(4)背离缸筒(2)的一侧嵌入连接有第二导向套(42);所述活塞杆(5)贯穿第二导向套(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朝向缸尾部(11)的一端开设有接触腔(52),且抵杆(61)与接触腔(52)滑动配合;所述接触腔(52)内底面固接有弹簧(53),且弹簧(53)行程端固接有接触板(54);所述接触板(54)滑动连接在接触腔(52)内壁上,且接触板(54)朝向缸尾部(11)的一侧开设有与抵杆(61)对应的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5)上滑动配合有对准单元,且对准单元包括护套(7);所述护套(7)的内侧开设有多个凹槽,且凹槽内铰接有摆臂(71);所述摆臂(71)一端铰接于凹槽内,且摆臂(7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72);所述滚轮(72)与活塞杆(5)外壁滚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7)的外壁中部开设有多个活动槽,且多个活动槽呈圆周阵列方式布置;所述活动槽内滚动连接有滚珠(73),且滚珠(73)为陶瓷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51)外壁套接有多个o型密封圈;所述缸底盖(1)、缸尾部(11)之间对应设置有o型密封圈,且缸顶盖(4)与缸头部(41)之间对应设置有o型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尾部(11)朝向缸筒(2)的一端经螺栓固接有安装板(15),且安装板(15)位于第二腔体(14)与第一腔体(21)交接处;所述抵杆(61)贯穿安装板(15)中部;所述滚珠螺母支座(62)位于安装板(15)朝向缸筒(2)的一侧,且桨叶(63)位于安装板(15)朝向缸尾部(11)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液压缸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双行程限位液压缸,包括缸头单元、缸尾单元与缸筒;在第一油路进油时,利用油液作用桨叶,实现桨叶的转动,利用桨叶转动,带动同轴的抵杆转动,进而带动滚珠螺母支座位置调整,由于螺纹的长度有效,在输入大量油液时,只能作用其由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因此移动至另一端的滚珠螺母支座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交界面的间距加上第一腔体长度即为调整后的活塞杆行程,且由第二油路出油,存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内的油液均会汇集在第二油路处,由第二腔体内的油液驱动桨叶旋转,桨叶保持与第一油路进油时相同的旋转方向,由于螺纹长度有限,因此滚珠螺母支座不会再发生位置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沈子勋,沈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一源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