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算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84602发布日期:2023-11-10 05:3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制算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储能热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算法。


背景技术:

1、风冷柜机是西谷制冷采用风冷冷凝器用二次反翻边翘片,采用进口谷轮压缩机组合而成,它解决了水冷柜机只能制冷不能制热的空白,风冷机柜在工作的情况下会产生热量。

2、现有风冷机柜根据室内温度判断压缩机转速或通过电池需求温度判断压缩机转速,风冷机组的热负荷由多方面组成,仅根据室内温度或者电池需求进风温度都无法准确的控制合理的风温,会导致能量过剩浪费情况或能量不足无法满足电池的冷却需求等情况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算法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的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计算机柜与外界的对流换热,可根据(外温-内温)*当量换热系数求出;

5、s2、计算机柜受太阳辐射换热,可根据时钟系统提供的年月日时得出阳光信息,进而估算出光照强度和角度,根据光照强度和角度可近似得出辐射能;

6、s3、计算机柜电池产生的热量,需对电池的瞬态能量、稳态能量与积分修正进行计算;

7、s4、到达目标温度的瞬态能量由期望的降温曲线通过标定得到;

8、s5、计算机柜内总热符合,可根据机柜内总热负荷=机柜与外界的对流换热+机柜受太阳辐射换热+电池产生热量+到达目标温度的瞬态能量;

9、s6、当得到机柜总热负荷后,可根据热负荷情况选择合适的鼓风机档位及目标蒸发温度;

10、s7、目标蒸发温度需考虑电池入口到蒸发器出口的热损失,根据室温查表估算是多少度。

11、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辐射的面积不同,强度*面积=光照功率。

12、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机柜外温与内温可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

13、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电池的瞬态能量是电池达到目标温度所需的能量,是电池内部结构热容和电池重量决定的,电池的稳态能量是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发热热量,影响充放电发热量的重要因素有充电倍率,电池平均温度,soc等,根据这三个输入可得到电池的发热热量,电池的积分修正为弥补电池老化放热量增加的问题及标定不准确或电池种类更换等问题,增加饱和积分器来校准目标及获得自学习判断依据。

14、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计算公式为(内温-目标)*系数。

15、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根据(总热负荷=鼓风机风量*(进口温度-目标蒸发温度)*3.6根据此关系反向标定得出。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中,相较于单纯控制电池目标进风温度或根据内温控制,本发明可准确的应对不同环境和电池工况,能够达到较为精准的控制目标,整体控制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较少能量过剩的损耗也减少因能量不足导致的电池得不到足够的冷却而降低寿命的情况。

18、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辐射的面积不同,强度*面积=光照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机柜外温与内温可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电池的瞬态能量是电池达到目标温度所需的能量,是电池内部结构热容和电池重量决定的,电池的稳态能量是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发热热量,影响充放电发热量的重要因素有充电倍率,电池平均温度,soc等,根据这三个输入可得到电池的发热热量,电池的积分修正为弥补电池老化放热量增加的问题及标定不准确或电池种类更换等问题,增加饱和积分器来校准目标及获得自学习判断依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计算公式为(内温-目标)*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根据(总热负荷=鼓风机风量*(进口温度-目标蒸发温度)*3.6根据此关系反向标定得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算法,涉及储能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S1、计算机柜与外界的对流换热,可根据(外温‑内温)*当量换热系数求出;计算机柜受太阳辐射换热,可根据时钟系统提供的年月日时得出阳光信息,进而估算出光照强度和角度,根据光照强度和角度可近似得出辐射能;计算机柜电池产生的热量,需对电池的瞬态能量、稳态能量与积分修正进行计算。本发明相较于单纯控制电池目标进风温度或根据内温控制,本发明可准确的应对不同环境和电池工况,能够达到较为精准的控制目标,整体控制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较少能量过剩的损耗也减少因能量不足导致的电池得不到足够的冷却而降低寿命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邓龙生,邬元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熵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