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9556发布日期:2023-12-25 08:4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电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用涡旋压缩机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采用机、电、液、控一体的结构,主流的控制器安装方案是垂直于压缩机轴线放置在后壳上的,通过吸入的低温、低压冷媒将控制器传导到后壳上的热量带走,进而达到对控制器间接散热的目的。如今,在面临压缩机运行范围不断增大的趋势下,控制器将面临着大功率、大电流所引发的过热失效风险。

2、专利cn115653895a中公布了一种后壳组件包含导流罩的压缩机,其后壳组件包括后壳、导流罩、螺钉等。该方案将压缩机吸入的气体引入导流罩和后壳围成的散热腔,气体在散热腔内同时对控制器功率模块以及副轴承进行降温,再经出气口排出到压缩机内部。专利cn115653895a中受到导流罩外型结构的限制,散热腔内的气体经导流罩出气口沿压缩机轴向排到压缩机内,导流罩外径以外区域,特别是进气口对侧的区域无法与吸入的低温、低压冷媒进行充分的热量传递,导致控制器安装腔室无法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其二,导流罩采用铝或铸铁不仅增加了压缩机的重量,同时要保证螺栓孔的加工、螺栓紧固面及其他配合面的加工精度,这会增加额外的加工时长和成本。

3、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压缩机控制器冷却效果的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通过增设导流结构,控制压缩机吸入冷媒的流向,使低温、低压冷媒流经后壳散热筋区域,实现低温冷媒与高温后壳的对流换热,间接起到对控制器散热的效果,提高了恶劣工况下控制器的可靠性。

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

3、后壳,所述后壳的第一侧形成容置控制器的空间,第二侧的中央设置副轴承座,吸气口和接线柱分别分布于以副轴承座为中心的两侧;

4、若干散热筋,分别设置于所述副轴承座的两侧;以及

5、导流罩,罩盖于所述后壳的第二侧,所述导流罩、述后壳的第二侧与若干所述散热筋合围形成了引导冷媒自所述吸气口流向所述接线柱的若干个冷媒流道。

6、优选地,所述导流罩包括:

7、环形板;

8、环形壁,设置于所述环形板的外缘,向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凸起,所述环形壁与所述后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引流通道;

9、环形肩台,设置于所述环形板的内缘,向背离所述后壳的一侧凸起;

10、径向气体限流挡板,设置于所述环形壁的上缘部,延展至所述后壳的内壁,将所述吸气口封盖在所述环形引流通道内并引导所述冷媒流入所述环形引流通道。

11、优选地,所述导流罩还包括若干周向气体限流挡板,自所述环形壁的外周沿径向向外凸起,所述周向气体限流挡板分隔所述环形引流通道为若干个子流道,所述子流道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冷媒流道。

12、优选地,所述环形肩台压盖所述副轴承座,与所述副轴承座的上端面和外侧面面接触。

13、优选地,所述环形引流通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冷媒流道的高度。

14、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冷媒流道的高度。

15、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道覆盖所述后壳的第二侧上除所述副轴承座以外的区域,所述冷媒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接线柱。

16、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道为直线流道,所述冷媒流道相互平行。

17、优选地,所述冷媒流道为以所述副轴承座为中心的同心异径的若干环形流道。

18、优选地,所述环形肩台设有若干第一限位销孔,所述副轴承座设有若干第二限位销孔,所述环形肩台与所述副轴承座通过限位销销接。

19、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通过增设导流结构,控制压缩机吸入冷媒的流向,使低温、低压冷媒流经后壳散热筋区域,实现低温冷媒与高温后壳的对流换热,间接起到对控制器散热的效果,提高了恶劣工况下控制器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6)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6)还包括若干周向气体限流挡板(61),自所述环形壁(65)的外周沿径向向外凸起,所述周向气体限流挡板(61)分隔所述环形引流通道为若干个子流道,所述子流道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冷媒流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肩台(62)压盖所述副轴承座(41),与所述副轴承座(41)的上端面和外侧面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引流通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冷媒流道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冷媒流道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道覆盖所述后壳(4)的第二侧上除所述副轴承座以外的区域,所述冷媒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吸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接线柱。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道为直线流道,所述冷媒流道相互平行。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道为以所述副轴承座为中心的同心异径的若干环形流道。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肩台(62)设有若干第一限位销孔(64),所述副轴承座(41)设有若干第二限位销孔(16),所述环形肩台(62)与所述副轴承座(41)通过限位销(15)销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后壳,后壳的第一侧形成容置控制器的空间,第二侧的中央设置副轴承座,吸气口和接线柱分别分布于以副轴承座为中心的两侧;若干散热筋,分别设置于副轴承座的两侧;导流罩,罩盖于后壳的第二侧,导流罩、述后壳的第二侧与若干散热筋合围形成了引导冷媒自吸气口流向接线柱的若干个冷媒流道。本发明能够通过增设导流结构,控制压缩机吸入冷媒的流向,使低温、低压冷媒流经后壳散热筋区域,实现低温冷媒与高温后壳的对流换热,间接起到对控制器散热的效果,提高了恶劣工况下控制器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升,牟英涛,黄志刚,李树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