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及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4945发布日期:2023-12-21 13:0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及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向风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及收获机。


背景技术:

1、农用机械中非道路收获机械现面临作业工况较多,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散热需求并不一致,单纯的靠节温器调节水温并不能降低风扇的实时功率消耗。且现阶段农业收获机械配套的风扇,并不能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实时进行风量调整,这将使机械运行过程中损耗掉很多的无用功率;此外,由于动力件提供的用于调节风扇角度的压力值难以精确,导致风扇角度的控制难以准确或稳定,而对该动力件提供的压力值进行精确控制则所需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在普通收获机上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收获机难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对风扇转动角度进行准确调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控制好且能对风扇进行角度精确调节的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及收获机。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包括扇叶组件、转向组件、动力组件,扇叶组件包括风扇叶片和偏心轮,转向组件包括始终与动力组件抵接的第一弹性件和处于压缩状态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动力组件可移动并推动第一弹性件使其被压缩在预设距离内,或者使其被压缩超出预设距离后可对第二弹性件施加压力,并可推动第二弹性件继续压缩;动力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带动偏心轮移动,并带动与偏心轮连接的风扇叶片转动。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多个第二弹性件,由于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且动力组件在推动第一弹性件移动一段距离后再与第二弹性件抵接,即动力组件再次移动时需克服第二弹性件已被压缩的一段产生的反作用力,才能推动第二弹性件继续压缩并带动风扇叶片继续转动;即动力组件在与第二弹性件抵接的位置,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但是风扇叶片角度保持不变,因而使风扇叶片达到该角度时,不需要对动力组件施加的作用力进行精确控制,即可利用该位置设置所需的风扇叶片旋转角度,以满足对风扇叶片角度的不同需求;也可设置多个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件,使得每个第二弹性件端部与动力组件的距离不同,从而对应风扇的多个调节角度;综上,本申请通过简单的结构,不需对动力组件施加的作用力进行精确控制并实现了风扇叶片旋转角度的精准调节,成本控制好,适用性强,便于在普通收获机上进行推广使用。

4、预设距离为第一弹性件独自被推动压缩的距离,在该段中,动力组件只需克服第一弹性件被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还包括风扇壳体,动力组件包括用于通油或通气的管道、压力腔和推动件,管道伸入风扇壳体内并与压力腔连接,压力腔连接有可移动的推动件,推动件与第一弹性件抵接。

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动力组件通过控制通入物质的压力,从而控制风扇叶片的旋转角度,动力组件通入的物质通过压力腔推动推动件移动,从而推动第一弹性件移动并带动偏心轮移动,从而带动风扇叶片转动。

8、进一步,推动件的中部设有下凹的第一容纳槽,和环绕第一容纳槽外周的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开口方向相反;第一容纳槽与压力腔相连,第一弹性件伸入第二容纳槽内。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动件的一侧通过第一容纳槽与压力腔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容纳槽与第一弹性件抵接并容纳第一弹性件,防止第一弹性件的脱出,保持第一弹性件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推动件通过螺栓固定有卡接件,卡接件设在第二容纳槽外侧,偏心轮伸入卡接件的卡槽内。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推动件连接有卡接件,卡接件设置卡槽并容纳偏心轮的伸入,方便带动偏心轮沿一个方向运动。

12、进一步,扇叶组件还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一端固定有风扇叶片,另一端穿入风扇壳体内并固定有偏心轮,连接轴和偏心轮的轴心平行且不重合;推动件与偏心轮抵接并可带动偏心轮移动。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扇叶组件通过连接轴与偏心轮相连,由于偏心轮和连接轴偏心设置,因而偏心轮被推动沿一个方向移动时将带动连接轴和风扇叶片转动,从而调节风扇叶片的旋转角度。

14、进一步,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可移动的压缩件和风扇壳体抵接,风扇壳体内设有供压缩件移动的限位槽,限位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件的最大、最小压缩量对应,推动件在移动至压缩第一弹性件超出预设距离后与压缩件抵接。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弹性件位于压缩件和风扇壳体形成的腔体内,并使得第二弹性件在该腔体内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设置限位槽,限位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件的两个压缩量对应,分别是第二弹性件的最大、最小压缩量,即最大压缩量对应为风扇叶片的最大旋转角度,最小压缩量为风扇叶片的中间旋转角度;方便风扇叶片的角度调节。

16、进一步,第二弹性件有一个,第二弹性件的最小和最大压缩量处分别对应风扇的正转和反转。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一个第二弹性件,使得风扇具有三个使用角度,分别为动力组件未施加作用力时、第二弹性件的最小和最大压缩量处;即风扇正传时具有两个角度,可根据具体工况进行所需角度的选用,通过风扇叶片的角度来调节进风量,控制冷却效果和所耗功率,风扇叶片反转时可清楚除尘罩、水箱等部件上的附着物,实现清洁的效果。

18、进一步,风扇叶片呈瓦片状的弧面结构且对称设置,风扇叶片上固定有中间细、两端粗的哑铃状平衡块,平衡块的两端穿出风扇叶片,平衡块的轴向与风扇叶片的对称轴重合。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平衡块,提高风扇叶片转动时的稳定性。

20、进一步,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收获机,包括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组件(10)、转向组件(20)、动力组件(30),所述扇叶组件(10)包括风扇叶片(11)和偏心轮(12),所述转向组件(20)包括始终与所述动力组件(30)抵接的第一弹性件(21)和处于压缩状态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22),所述动力组件(30)可移动并推动第一弹性件(21)使其被压缩在预设距离内,或者使其被压缩超出预设距离后可对第二弹性件(22)施加压力,并可推动所述第二弹性件(22)继续压缩;所述动力组件(30)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偏心轮(12)移动,并带动与所述偏心轮(12)连接的所述风扇叶片(1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壳体(40),所述动力组件(30)包括用于通油或通气的管道(31)、压力腔(41)和推动件(32),所述管道(31)伸入所述风扇壳体(40)内并与所述压力腔(41)连接,所述压力腔(41)连接有可移动的所述推动件(32),所述推动件(32)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32)的中部设有下凹的推动件(32-1),和环绕所述推动件(32-1)外周的第二容纳槽(32-2),所述推动件(32-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32-2)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推动件(32-1)与所述压力腔(41)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21)伸入所述第二容纳槽(3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32)固定有卡接件(25),所述卡接件(25)设在所述第二容纳槽(32-2)外侧,所述偏心轮(12)伸入所述卡接件(25)的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组件(10)还设有连接轴(13),所述连接轴(13)一端固定有所述风扇叶片(11),另一端穿入所述风扇壳体(40)内并固定有所述偏心轮(12),所述连接轴(13)和所述偏心轮(12)的轴心平行且不重合;所述推动件(32)与所述偏心轮(12)抵接并可带动所述偏心轮(12)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与可移动的压缩件(24)和所述风扇壳体(40)抵接,所述风扇壳体(40)内设有供所述压缩件(24)移动的限位槽(42),所述限位槽(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2)的最大、最小压缩量对应,所述推动件(32)在移动至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21)超出预设距离后与所述压缩件(2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22)有一个,所述第二弹性件(22)的最小和最大压缩量处分别对应风扇的正转和反转。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11)呈瓦片状的弧面结构且对称设置,所述风扇叶片(11)上固定有中间细、两端粗的哑铃状平衡块(14),所述平衡块(14)的两端穿出所述风扇叶片(11),所述平衡块(14)的轴向与所述风扇叶片(11)的对称轴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2)均为弹簧。

10.一种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角度控制的转向风扇及收获机,包括扇叶组件、转向组件、动力组件,扇叶组件包括风扇叶片和偏心轮,转向组件包括始终与动力组件抵接的第一弹性件和处于压缩状态的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动力组件可移动并推动第一弹性件使其被压缩在预设距离内,或者使其被压缩超出预设距离后可对第二弹性件施加压力,并可推动第二弹性件继续压缩;动力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带动偏心轮移动,并带动与偏心轮连接的风扇叶片转动。采用本方案,本申请通过简单的结构,不需对动力组件施加的作用力进行精确控制并实现了风扇叶片旋转角度的精准调节,成本控制好,适用性强,便于在普通收获机上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洲,庞德亮,郑月男,张书坤,曹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