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20652发布日期:2024-01-16 12:2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1、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关系着空调的能效比。涡旋压缩机属于容积式压缩机,电机驱动曲轴旋转,动涡盘在曲轴的带动下绕静涡盘作公转平动,从而实现密闭容积的周期性变化,达到压缩气体的目的。压缩机排气时,由于冷媒与润滑油存在一定的互溶,润滑油会随着冷媒一起排出压缩机,导致压缩机的润滑油减少,同时冷媒混入过多的润滑油会导致换热效率下降,降低能效。

2、为了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压缩机的分油器(如图6所示),该分油器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上设置有均油孔,均油孔能够将壳体内部的油导出;分油器设置于均油孔的位置、且能对均油孔进行遮挡,从而隔绝壁面回流的影响,防止壁面回油下流后的流体直接被均油管吸走,降低了压缩机吐油率。但是,该钣金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焊接于壳体内表面,结构与工艺较为复杂,增加了压缩机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现有技术中压缩机中为了防止压缩机机壳内壁面回流润滑油被均油管直接吸走导致压缩机吐油率过高所采用的部件结构设计及组装工艺较为复杂、导致压缩机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

3、外壳及均油管,所述外壳上具有压缩机排气管,所述外壳的容置腔底部形成油池,所述均油管的顶端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所述均油管的底端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设置以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且所述均油管的底端设置高度与所述油池的上限油位对应设置。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5、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处于所述均油管的底端的上方,所述定子的中心通孔的直径为dd,所述外壳包括筒体,所述定子固定组装于所述筒体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筒体的内壁面的直径为db,所述均油管的底端沿所述外壳的直径方向延伸,且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的长度为l,2mm<l<(db-dd)/2。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7、2mm<l≤(db-dd)/3。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9、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处于所述中心通孔内的转子,所述均油管的底端为弯管,所述弯管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一侧弯折。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1、所述弯管包括沿着所述外壳的直径方向延伸的直管段以及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一侧弯折的弯管段,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弯管段之间所形成的弯折角度为a,30°≤a≤90°。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3、所述直管段沿着所述外壳的直径方向由外到内越来越高。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15、曲轴以及下支架,所述曲轴的底端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下支架组装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且所述均油管的底端处于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定子之间的区域。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7、所述定子的外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回油通道,在所述定子的任一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底端与所述回油通道无交集。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9、所述定子的外周壁上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其两个端面的切边,所述切边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回油通道。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2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空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不同于现有技术中在均油管的底端位置单独设置一个分油结构,本发明中将均油管凸出于外壳的内壁面设置,能够有效防止与其对应位置的内壁面上回流的润滑油被压缩机排气管排出的高速气流引射吸入,导致压缩机排气吐油率过高、油池润滑油不足的现象发生,也即,本发明仅通过对均油管的底端与外壳的内壁面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即可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吐油率、并保证压缩机容置腔内润滑油的有效回油,结构极为简单,无需其他复杂的组装步骤,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压缩机制造成本;

23、将所述均油管的底端限定于定子的下方区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高速旋转的转子的扰动导致的冷媒与润滑油流动进入均油管,进而进一步防止压缩机排气吐油率过高,同时,对均油管的底端凸出长度限定为2mm以上则能够保证外壳的内壁面回流的润滑油沿着所述均油管翻至底端入口处;

24、通过朝向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一侧弯折的弯管的结构设计,使得弯管顺着转子的旋转方向,也即顺着容置腔内气液混合流体的流动方向,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前述气液混合流体从均油管内直接排出,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排气吐油率;

25、直管段由外壳的径向内侧向外侧越来越低,能够有效防止外壳的内壁面上回流的润滑油沿着直管段的外壁蔓延至弯管段处并在均油管的入口位置被吸入,进一步保证润滑油的顺畅回流;

26、在容置腔下方的油池顶部设置的下支架一方面能够对曲轴的底端形成可靠枢转支撑,另一方面,则可以对油池的上表面形成一定程度的遮挡,防止上方的转子的高速旋转导致油池液面波动较大,进而降低油池润滑油被均油管吸入的几率,而由于本发明中的均油管被设置于下支架与定子之间的区域内,下方油池液面的扰动波动所造成的吐油率过高的现象可以被有效杜绝;

27、本发明中的均油管的底端以及回油通道在压缩机的周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上方回油通道回流的润滑油沿着外壳的内壁面直接至均油管的外壁上,保证回油的进一步顺畅;

28、通过对定子的外周壁切边处理,使得其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能够减少定子与外壳的组装难度,结构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器,其中压缩机,包括:外壳及均油管,所述外壳上具有压缩机排气管,所述外壳的容置腔底部形成油池,所述均油管的顶端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所述均油管的底端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设置以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且所述均油管的底端设置高度与所述油池的上限油位对应设置。本发明仅通过对均油管的底端与外壳的内壁面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即可有效降低压缩机排气吐油率、并保证压缩机容置腔内润滑油的有效回油,结构极为简单,无需其他复杂的组装步骤,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压缩机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邓述职,李晓文,廖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