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2293发布日期:2023-08-18 16:2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具体为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

2、而在对电石生产时,需要用到空气压缩机,并且现有用于电石生产加工的空气压缩机一般都是螺杆式压缩机,而螺杆压缩空气中含油量大、易导致滤芯堵塞、干燥剂氧化铝严重腐蚀现场电磁阀、气缸故障,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此提出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石生产用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螺杆压缩空气中含油量大、易导致滤芯堵塞、干燥剂氧化铝严重腐蚀现场电磁阀、气缸故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空压机体,所述空压机体固定设置于基座上,且空压机体一端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另一端连接脱油机构,脱油机构一端设有电机,其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离心内罐,所述离心内罐外部套有脱油外罐,且脱油外罐通过限位套与离心内罐活动连接,所述离心内罐靠近电机一侧上下端面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外端与空气导流腔相连通,所述离心内罐上开设有用于漏油的通孔,且离心内罐与脱油外罐之间为导油流道,导油流道靠近输送管一侧下端通过导油管连接储油室;

3、所述空气导流腔另一端连通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开设于干燥罐的顶部,所述干燥罐内部中间设有发热柱体,且发热柱体内部开设有空气干燥通道,且干燥罐外部设有温控机组。

4、优选的,所述离心内罐内部呈环状螺旋设置,其螺旋外壁的通孔与导油流道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离心内罐与输送管穿插连接处外圈开设有环形凹槽,其环形凹槽内部卡合有滚珠,且输送管于离心内罐穿插的内部设有密封套。

6、优选的,所述导油流道下端内壁呈倾斜向下设置,且导油管采用螺旋的方式与导油管的出油口连接,且出油口设有阀门。

7、优选的,所述空气干燥通道于发热柱体内呈螺旋盘旋状设置,且空气干燥通道底部连通有出气口。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先通过脱油机构对压缩的空气中的油液进行离心脱离,再通过干燥机构对脱油后的空气再进一步进行干燥处理,从而使压缩空气中无油、水含量低,设备运行稳定,电磁阀、气缸等故障彻底消除,压缩机出口压力稳定,制氮机制氮充足,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空压机体(1),所述空压机体(1)固定设置于基座(4)上,且空压机体(1)一端连接有输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2)另一端连接脱油机构(3),脱油机构(3)一端设有电机(6),其电机(6)通过联轴器连接离心内罐(9),所述离心内罐(9)外部套有脱油外罐(7),且脱油外罐(7)通过限位套(8)与离心内罐(9)活动连接,所述离心内罐(9)靠近电机(6)一侧上下端面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外端与空气导流腔(14)相连通,所述离心内罐(9)上开设有用于漏油的通孔,且离心内罐(9)与脱油外罐(7)之间为导油流道(19),导油流道(19)靠近输送管(2)一侧下端通过导油管(12)连接储油室(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内罐(9)内部呈环状螺旋设置,其螺旋外壁的通孔与导油流道(1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内罐(9)与输送管(2)穿插连接处外圈开设有环形凹槽,其环形凹槽内部卡合有滚珠(10),且输送管(2)于离心内罐(9)穿插的内部设有密封套(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流道(19)下端内壁呈倾斜向下设置,且导油管(12)采用螺旋的方式与导油管(12)的出油口连接,且出油口设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干燥通道(18)于发热柱体(17)内呈螺旋盘旋状设置,且空气干燥通道(18)底部连通有出气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包括空压机体,所述空压机体固定设置于基座上,且空压机体一端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另一端连接脱油机构,脱油机构一端设有电机,其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离心内罐,所述离心内罐外部套有脱油外罐,且脱油外罐通过限位套与离心内罐活动连接,所述离心内罐靠近电机一侧上下端面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外端与空气导流腔相连通。该压缩空气处理系统先通过脱油机构对压缩的空气中的油液进行离心脱离,再通过干燥机构对脱油后的空气再进一步进行干燥处理,从而使压缩空气中无油、水含量低,设备运行稳定,电磁阀、气缸等故障彻底消除,压缩机出口压力稳定,制氮机制氮充足,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民,王建业,康雨,雷祝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鄂尔多斯市同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