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流器以及应用有该集流器的洗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9248发布日期:2023-08-20 12:0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流器以及应用有该集流器的洗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流器,特别是一种针对用于小型结构的风机集流器以及采用该集流器的洗烘一体机。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洗烘一体机的风机入口通常设置有集流器,目前针对大型结构的风机集流器其设计原则为:集流器的出口直径小于叶轮前盘的内径,参见图1、图2。这主要是由于大型集流器与叶轮前盘的缝隙比较大,会造成较大的泄漏量,出于减少泄漏量考虑,通常将集流器的出口直径设计成小于叶轮前盘的内径,则可以保证将风量尽可能全部地送入至风机内,减少泄漏量。

2、但是,上述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导致气流进入风机后,在风机的气流入口侧会形成较大的旋涡,参见图3,尤其是气流在进入风机前有部分是与风机轴向垂直的方向,造成风机的增压能力变差,气流无法均匀进入叶轮,最终造成较大的漩涡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气流进入风机更为均匀且可有效减少涡流的集流器。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集流器的洗烘一体机。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流器,该集流器设置于小型风机的叶轮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出口直径设置为大于等于叶轮前盘的内径,且小于等于叶轮前盘的外径。

4、作为优选,根据现有小型风机的尺寸,设定所述叶轮的前盘内径为116mm,并且,所述叶轮的前盘外径为140mm,为了在减少涡流的同时,能够获得更佳的进风量,相应地,所述集流器的出口直径取值范围优选为120~125mm。

5、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漩涡损失,提高进风量,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流器的出口角度取值范围为20°-40°,其中,所述集流器的出口角度为集流器的出风口切线与所述小型风机的轴线夹角。如果集流器的出口角度过小,会导致气流打在风机的叶轮前盘,造成较大损失;如果集流器的出口角度过大,也会导致在风机气流入口侧形成较大的旋涡。

6、作为优选,所述集流器的出口直径最佳取值为120mm,相应地,所述集流器的出口角度最佳取值范围为30°。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洗烘一体机,包括有小型风机,该小型风机包括有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风机的叶轮入风口设置有如上述所述的集流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申请方案中将集流器的出口直径大于叶轮前盘的内径,使得气流能够均匀进入叶轮,有效减少气流的漩涡损失;再搭配集流器出口角度设置,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消除风机进口侧的涡流,从而增大风机的增压能力,提高进风量,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流器,该集流器(2)设置于小型风机(1)的叶轮(12)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2)的出口直径(dj)设置为大于等于叶轮前盘(121)的内径(dfn),且小于等于叶轮前盘(121)的外径(df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2)的前盘内径(dfn)为116mm,并且,所述叶轮(12)的前盘外径(dfw)为140mm,相应地,所述集流器(2)的出口直径(dj)取值范围为120~1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2)的出口角度(β)取值范围为20°-40°,其中,所述集流器(2)的出口角度(β)为集流器(2)的出风口切线与所述风机(1)的轴线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2)的出口直径(dj)取值为120mm,相应地,所述集流器(2)的出口角度(β)取值为30°。

5.一种洗烘一体机,包括有小型风机,该小型风机包括有叶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风机的叶轮(12)入风口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集流器(2)。


技术总结
一种集流器,该集流器设置于小型风机的叶轮入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出口直径设置为大于等于叶轮的前盘内径,且小于等于叶轮的前盘外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集流器的洗烘一体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申请方案中将集流器的出口直径大于叶轮前盘的内径,使得气流能够均匀进入叶轮,有效减少气流的漩涡损失;再搭配集流器出口角度设置,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消除风机进口侧的涡流,从而增大风机的增压能力,提高进风量,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刘惠晴,倪治明,黄仁忠,郑军妹,张旭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