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油结构、风扇及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0098发布日期:2023-11-06 23: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油结构、风扇及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扇,具体涉及一种阻油结构、风扇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1、风扇高速运转产生的离心力导致润滑油脂延扇叶内侧流动,流动的润滑油脂会从扇叶与塑胶结合位置流出(结合处有孔隙无法拦截润滑油脂),如图1所示。润滑油脂流到扇叶外观面会影响扇叶外观面的品质及扇叶的使用效果,如何设计一种结构能够防止润滑油脂流入到扇叶的外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油结构、风扇及电子产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扇叶和塑胶结合处跑油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阻油结构,包括:

4、转动设置在轴承座内的心轴;

5、固定连接在所述心轴顶端的扇叶,所述扇叶包括扇叶主体及连接在所述扇叶主体外周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密封塑胶,所述折弯部的内侧面连接有磁铁;

6、阻油件,所述阻油件设置在所述扇叶主体和折弯部的连接处,且所述阻油件的底部和所述磁铁的顶部相连接,所述阻油件和所述磁铁之间形成阻油空间。

7、进一步地,所述阻油件的顶面为平面,底面设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深度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8、进一步地,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4l、第二凹槽的深度为3l、第三凹槽的深度为2l、第四凹槽的深度为l。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内设有储油垫。

11、进一步地,沿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内设有储油垫。

13、进一步地,所述心轴的底部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还设有垫片。

14、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油结构。

15、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所述的风扇。

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本申请在扇叶主体和折弯部的连接处设置阻油件,阻油件和磁铁之间形成阻油空间,当润滑油脂向外流动时,此封闭的阻油空间会阻断润滑油脂继续流向外侧,从而解决了润滑油脂延扇叶内侧跑油流至风扇外观面的不良现象,保证了风扇的使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油件(7)的顶面为平面,底面设有多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深度沿靠近所述折弯部(32)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折弯部(3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第三凹槽(73)和第四凹槽(7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71)的深度为4l、第二凹槽(72)的深度为3l、第三凹槽(73)的深度为2l、第四凹槽(74)的深度为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71)或第二凹槽(72)或第三凹槽(73)或第四凹槽(74)内设有储油垫(7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折弯部(3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槽(71)、第二凹槽(72)和第三凹槽(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71)或第二凹槽(72)或第三凹槽(73)内设有储油垫(7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1)的底部和所述轴承座(2)之间还设有垫片(6)。

9.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油结构。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油结构、风扇及电子产品,阻油结构包括阻油件、转动设置在轴承座内的心轴和固定连接在心轴顶端的扇叶,扇叶包括扇叶主体及连接在扇叶主体外周的折弯部,折弯部的外侧面设置有密封塑胶,折弯部的内侧面连接有磁铁;阻油件设置在扇叶主体和折弯部的连接处,且阻油件的底部和磁铁的顶部相连接,阻油件和磁铁之间形成阻油空间。本申请在扇叶主体和折弯部的连接处设置阻油件,阻油件和磁铁之间形成阻油空间,当润滑油脂向外流动时,此封闭的阻油空间会阻断润滑油脂继续流向外侧,从而解决了润滑油脂延扇叶内侧跑油流至风扇外观面的不良现象,保证了风扇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远,代婉华,何克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品岱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