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2897发布日期:2023-09-16 21:2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具体涉及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液压站的油箱工作时,液压油从工作元件流出,从回油口进入油箱内,再由油箱经过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但由于回油口和吸油口处于同一容腔内,导致油液的流道短,油液循环过快,不能充分利用油箱表面散热,油液温度高,易对工作元件造成损坏,降低了工作元件的使用寿命,致使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且由于油液的流道短,回油和吸油时,容易在容腔内造成紊流,导致更多的空气进入液压系统之中,同样使得液压系统内的工作元件容易造成损坏,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影响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使油箱本体的前端形成回油腔,油箱本体的后端形成吸油腔,油箱本体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回油管道插入回油腔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吸油管道插入吸油腔内,挡板的左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和吸油腔的流动通道,从工作元件流回来的液压油,从回油口通过回油管道进入油箱本体的回油腔内,液压油通过流动通道绕过挡板后,流动到吸油腔内,并经吸油管道由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4、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油箱本体的底部呈v字形,其包括前斜板和后斜板,挡板设置于前斜板上,使得回油腔和吸油腔的底部均呈现倾斜状的角度,方便油液更换与油箱本体的内部清洗。

5、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右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贴合,使回油腔内的液压油全部经流动通道流动到达吸油腔。

6、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油箱本体的顶部之间设有间距,当回油口流回的液压油数量较多时,也可通过挡板与油箱本体的顶部之间设置的间距进入吸油腔内,避免出现回油不畅以及液压油溢出的问题。

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吸油管道的底部开口朝右设置,使从左侧进入吸油腔的液压油,从吸油腔的右侧进入吸油管道,最大程度的延长液压油的流道。

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回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回油接头,吸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吸油接头,便于连接工作元件以及油泵。

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回油接头与回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吸油接头与吸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提高油箱本体的密封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从工作元件流回来的液压油,从回油口通过回油管道进入油箱本体的回油腔内,液压油通过流动通道绕过挡板后,流动到吸油腔内,并经吸油管道由吸油口进入油泵,形成系统油液的循环,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特征:

1.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本体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使油箱本体的前端形成回油腔,油箱本体的后端形成吸油腔,油箱本体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回油管道插入回油腔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吸油管道插入吸油腔内,挡板的左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和吸油腔的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本体的底部呈v字形,其包括前斜板和后斜板,挡板设置于前斜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右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上端与油箱本体的顶部之间设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道的底部开口朝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回油接头,吸油口连接有向外伸出的吸油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接头与回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吸油接头与吸油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液压站的油箱结构,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设有将其前后两端分隔开的挡板,使油箱本体的前端形成回油腔,油箱本体的后端形成吸油腔,油箱本体顶部的右侧设有回油口和吸油口,回油口设置有回油管道,回油管道插入回油腔内,吸油口设置有吸油管道,吸油管道插入吸油腔内,挡板的左侧与油箱本体的内壁形成连通回油腔和吸油腔的流动通道。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通过延长油液的流道,可以有效利用油箱表面进行散热,避免出现紊流,减少空气进入液压系统,避免液压系统的工作元件遭到损坏,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健拓高飞(佛山)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