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噪盒及通气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4309发布日期:2023-07-24 03:1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噪盒及通气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呼吸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噪盒及通气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1、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风机的应用广泛,例如,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仪内均设置有风机。

2、风机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噪音,现有技术中呼吸机和氧疗仪中用于设置风机的减噪盒通常使用吸音棉来降噪,以达到噪音的标准要求。吸音海绵由于本身材料的特点,长期运行或经常臭氧消毒后容易产生细微的颗粒物,一旦这些细微的颗粒物被患者吸入,会有健康隐患。而不使用吸引棉来降噪的减噪盒,具有降噪效果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减噪盒,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减噪盒具有健康隐患以及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减噪盒,包括壳体、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腔室;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均用于引导气体流动,使所述气体从一所述腔室流动至另一所述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管用于在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小于等于参照气压阈值时引导气体流动;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用于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参照气压阈值时共同引导气体流动。

4、进一步的,所述减噪盒还包括执动组件,所述执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所述执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小于等于所述参照气压阈值时,封堵所述第二导流管,以及用于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参照气压阈值时,打开所述第二导流管。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出口端朝上设置;所述执动组件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参照气压阈值时,气体推动所述封堵板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导流管。

6、进一步的,所述执动组件包括封堵板和弹性件,所述封堵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出口端,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封堵板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参照气压阈值时,气体推动所述封堵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打开所述第二导流管。

7、进一步的,所述执动组件包括封堵板、压力监测元件和执动件,所述封堵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入口端或者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出口端,所述压力监测元件用于监测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所述压力监测元件与所述执动件连接;所述压力监测元件监测到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参照气压阈值时,所述执动件驱动所述封堵板移动打开所述第二导流管。

8、进一步的,所述封堵板为弹性材料件。

9、进一步的,所述减噪盒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至少两个所述腔室;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均伸出所述隔板的表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与一个所述隔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与至少一个所述隔板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内径。

12、进一步的,任一所述隔板上设置至少两根所述第一导流管。

13、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隔板平行且间隔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塑胶材料件。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噪盒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实用新型的减噪盒,减噪盒内每个腔室都相当于一个膨胀腔,气流经过导流管26进入膨胀腔后,都会被进行一次消音,达到降噪的目的。减噪盒内的气路还可以根据气体加压单元转速发生改变,气体加压单元在低转速时主要是低频噪音,此时,气体加压单元吸入的气体少,腔室气压相对较小,在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小于等于参照气压阈值,第一导流管引导气体流动,通过第一导流管的高气阻来降低低频噪音;当气体加压单元转速较高时,气体加压单元吸入的气体较多,腔室气压会增大,在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参照气压阈值,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共同引导气体流动,减噪盒内通气面积增大,整体气阻会变小,气体的流速也会相应降低,因气流流速高而造成的二次涡流噪音和高频噪音就会跟着降低,达到降噪的目的;而且,减噪盒内通气面积增大将减噪盒内气阻降低,也会相应降低气体加压单元中气体加压单元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气体加压单元的负担,提高气体加压单元效率,降低气体加压单元温度,气体加压单元运行更加稳定,同时也会延长气体加压单元寿命。也即,减噪盒可以根据气体加压单元转速变化改变气路,具有更好的消音效果;且减噪盒在达到降噪的同时,延长气体加压单元的使用寿命。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气治疗设备,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通气治疗设备具有健康隐患以及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1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9、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气体加压单元和上述的减噪盒,所述气体加压单元设于所述减噪盒内。

20、进一步的,所述通气治疗设备还包括减震套;所述气体加压单元的外侧包裹所述减震套,所述减震套的上端设置悬挂端,所述气体加压单元通过所述悬挂端悬挂在所述隔板上,所述悬挂端位于所述隔板和所述气体加压单元的部分围成入风通道,所述入风通道的一端与该所述隔板上的隔板通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加压单元进气口连接。

21、所述通气治疗设备与上述减噪盒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噪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导流管(23)和第二导流管(24);所述壳体(10)内具有至少两个腔室(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盒还包括执动组件,所述执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导流管(24)连接;所述执动组件用于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小于等于所述参照气压阈值时,封堵所述第二导流管(24),以及用于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参照气压阈值时,打开所述第二导流管(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管(24)的出口端朝上设置;所述执动组件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导流管(24)的出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执动组件包括封堵板和弹性件(33),所述封堵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导流管(24)的出口端,所述弹性件(33)一端与所述封堵板连接,所述弹性件(33)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参照气压阈值时,气体推动所述封堵板克服所述弹性件(33)的弹性力打开所述第二导流管(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执动组件包括封堵板、压力监测元件和执动件,所述封堵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导流管(24)的入口端或者所述第二导流管(24)的出口端,所述压力监测元件用于监测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所述压力监测元件与所述执动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为弹性材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盒还包括隔板(20),所述隔板(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与所述壳体(10)、所述第一导流管(23)和所述第二导流管(24)连接,所述隔板(20)将所述壳体(10)分隔为至少两个所述腔室(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23)与一个所述隔板(20)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24)与至少一个所述隔板(2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管(23)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流管(24)的内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隔板(20)上设置至少两根所述第一导流管(23)。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隔板(20)平行且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为塑胶材料件。

13.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加压单元(40)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减噪盒,所述气体加压单元(40)设于所述减噪盒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气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治疗设备还包括减震套(43);所述气体加压单元(40)的外侧包裹所述减震套(43),所述减震套(43)的上端设置悬挂端(44),所述气体加压单元(40)通过所述悬挂端(44)悬挂在隔板(20)上,所述悬挂端(44)位于所述隔板(20)和所述气体加压单元(40)的部分围成入风通道(45),所述入风通道(45)的一端与该所述隔板(20)上的隔板通孔(2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加压单元进气口(4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呼吸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噪盒及通气治疗设备。减噪盒包括壳体、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腔室;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均用于引导气体流动,使所述气体从一所述腔室流动至另一所述腔室;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管用于在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小于等于参照气压阈值时引导气体流动;所述第一导流管和所述第二导流管用于在所述参照腔室内的气压大于所述参照气压阈值时共同引导气体流动。减噪盒可以根据气体加压单元转速变化改变气路,具有更好的消音效果;且减噪盒在达到降噪的同时,延长气体加压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允敬,王青松,田鑫,庄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