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2071发布日期:2023-10-28 20:3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扇灯领域,更具体地说,具体涉及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


背景技术:

1、风扇灯是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灯具,常规的风扇灯主要由电机、扇叶、灯体等组成,其外观和结构的限制造成体积大、使用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无叶风扇灯,但其由于出风的角度的受限,只能通过增加摆叶有限度的扩大受风范围,使用时出现扫风死角,造成了使用体验差,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所以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能够扩大吹风范围,同时减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面板底部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设置于出风口外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双叶轮贯流风机组件。

4、进一步,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设置于壳体四周;

5、贯流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贯流风道的联通出风风道,所述贯流风道内设置有叶轮;

6、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出风风道的前端为贯流风道;后端为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侧、所述出风口前端内侧,与所述蜗舌的两个侧壁配合将所述出风口的气流分割;或者,所述导风板活动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侧、所述出风口前端内侧,导风板为摆叶。

7、进一步,所述的双叶无叶风扇灯,所述贯流风道有两个,并沿蜗壳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包括:

8、蜗壳,蜗壳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的第一侧为进风侧,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为出风侧,第一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导风板;

9、蜗舌,与蜗壳间隔设置,蜗舌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第一侧为进风侧,第二本体的第二侧为出风侧,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构成适于安装叶轮的安装空间,第一本体的第一侧与第二本体的第一侧之间构成进风侧,第一本体的第二侧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之间构成出风侧。第二本体的第二侧设有多个沿蜗壳的轴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导风板。

10、进一步,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蜗壳为一个,蜗舌为两个,两个蜗舌相对蜗壳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11、进一步,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叶轮为两个,即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相对蜗壳纵向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12、进一步,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贯流风道之间具有贯通风道。

13、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双叶轮能够扩大吹风范围,同时减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面板底面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设置于出风口外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双叶轮贯流风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叶轮贯流风机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有两个,并沿蜗壳纵向中心线左右分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蜗壳为一个,蜗舌为两个,两个蜗舌相对蜗壳纵向中心线左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叶轮为两个,即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相对蜗壳纵向中心线左右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叶轮无叶风扇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面板底面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设置于出风口外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双叶轮贯流风机组件。工作时两个叶轮在两个电机的驱动下分别朝向蜗壳入风口方向转动,叶轮与蜗壳间的空气产生负压,带动空气不断进入,进入的空气持续流动到叶轮中心产生旋涡并流出到出风风道,从出风口出排出,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延蜗舌曲线呈一定角度排出,从而实现大角度出风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付玉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付玉良
技术研发日:202303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