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6164发布日期:2023-09-13 22: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风道结构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风扇。


背景技术:

1、风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随着风扇技术的发展,风扇逐渐由带旋转叶片的风扇发展为无旋转叶片的风扇,例如,目前较为常见的塔扇等。塔扇又名对流扇,可以对室内空气形成循环对流,深受部分用户的喜爱。

2、塔扇在其风道出口设置有摆叶,通过调整摆叶的角度则可以改变出风方向。由摆叶的长度不足或位置设定远离风轮等因素都会影响摆风效果,为了改善摆叶的出风效果,常用的方法为加长摆叶的宽度,但此种方法对摆叶的出风效果改善有限,而且还容易造成系统的风阻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摆叶出风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摆叶组件、贯流风轮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蜗舌,所述摆叶组件包括摆叶本体,所述摆叶本体的两端均转动支撑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摆叶本体具有面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廓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蜗舌的背向所述贯流风轮一侧平行间隔设置。

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廓之间的距离为5mm至15mm。

4、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蜗舌的背向所述贯流风轮一侧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0mm。

5、可选地,与所述摆叶本体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为垂直径向,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垂直径向之间的夹角为20°至45°。

6、可选地,所述贯流风轮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风轮单元,至少部分所述风轮单元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摆叶本体,所述摆叶本体与所述固定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风轮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的10%至40%处。

7、可选地,所述摆叶本体向上摆动时,所述摆叶本体的顶端位于所述风轮单元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

8、可选地,所述摆叶组件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摆叶本体转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且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贯流风轮长度方向平行。

9、可选地,所述推杆的面向所述固定架一侧具有第一凹凸部,所述固定架的面向所述推杆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凹凸部相互配合第二凹凸部。

10、可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所述蜗舌、固定片和出风格栅,所述蜗舌和所述固定片之间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格栅罩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摆叶本体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蜗舌和所述固定片;或者,所述摆叶本体的两端均转动支撑于所述出风格栅。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及风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风道结构包括摆叶组件、贯流风轮以及固定架,摆叶本体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固定架,摆叶本体用于面向贯流风轮的一侧具有导风面,其中,导风面具有与贯流风轮外廓平行设置的第一导风面,还具有与蜗舌背向贯流风轮的一侧平行设置的第二导风面。如此,将摆叶本体设置在风道结构的风道上,通过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的设置,使得风道结构在其出风高速区形成高压变向区域,而且在第二导风面的导向下可以避免空气绕流,在调整风向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噪音,提升了摆叶本体的出风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叶组件、贯流风轮以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蜗舌,所述摆叶组件包括摆叶本体,所述摆叶本体的两端均转动支撑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摆叶本体具有面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廓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蜗舌的背向所述贯流风轮一侧平行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廓之间的距离为5mm至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蜗舌的背向所述贯流风轮一侧之间的距离为2mm至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摆叶本体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为垂直径向,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垂直径向之间的夹角为20°至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风轮单元,至少部分所述风轮单元的外侧设置有所述摆叶本体,所述摆叶本体与所述固定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风轮单元在高度方向上的10%至40%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本体向上摆动时,所述摆叶本体的所述第一导风面位于所述风轮单元在其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组件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摆叶本体转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固定架滑动连接,且所述推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贯流风轮长度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面向所述固定架一侧具有第一凹凸部,所述固定架的面向所述推杆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凹凸部相互配合第二凹凸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所述蜗舌、固定片和出风格栅,所述蜗舌和所述固定片之间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格栅罩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摆叶本体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蜗舌和所述固定片;或者,所述摆叶本体的两端均转动支撑于所述出风格栅。

10.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及风扇,风道结构包括摆叶组件、贯流风轮以及固定架,固定架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蜗舌,摆叶组件包括摆叶本体,摆叶本体的两端均转动支撑于固定架,摆叶本体具有面向所述贯流风轮设置的导风面,导风面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第一导风面与所述贯流风轮的外廓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导风面与所述蜗舌的背向贯流风轮一侧平行间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及风扇,将摆叶本体设置在风道结构的风道上,通过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的设置,使得风道结构在其出风高速区形成高压变向区域,而且在第二导风面的导向下可以避免空气绕流,在调整风向的同时有效降低系统噪音,提升了摆叶本体的出风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海,杨瑞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