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引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53380发布日期:2023-08-18 07:4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耦合引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耦合引风机组,尤其是涉及一种耦合引风机组。


背景技术:

1、在脱硫系统增容改造后,烟气阻力相应增加,原有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出力已无法满足机组满负荷运行需要,继而使得脱硫系统增容改造,使得烟风系统阻力增大,同时现有的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存在风机运行可靠性以及风机运行效率的缺点;

2、风机运行可靠性的缺点: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的调节结构相对简单,其叶片为开放型叶片,如采用单级叶片,当风机转速达到高转速时,叶片必然过长;静叶可调轴流风机特有的马鞍型喘振线,会使其在小流量区发生失速、喘振现象,这一特点会使风机在小流量工况长期运行时导致叶片疲劳损坏或裂变;

3、风机运行效率的缺点:静叶可调轴流风机在高负荷运行时,其运行效率与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大致接近,但在低负荷时,其效率下降较快且明显低于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其次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运行的高效区范围较窄,与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相比,它的运行效率要低得多;因此,对于风机流量系数较大,压力系数相对较低的300mw以上机组来说,不太适用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

4、因此,为适应脱硫系统改造后的需求,将多台静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和增压风机改造为两台双级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解决脱硫系统增容改造后烟风系统阻力增大的问题,以此使得风烟系统辅机电耗大大降低,有效降低了厂用电率,提高了机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引风机组,能够解决脱硫系统增容改造后烟风系统阻力增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耦合引风机组,包括传扭轴,所述传扭轴表面的右侧安装有主轴承,所述传扭轴的表面且位于主轴承的两端均安装有叶轮毂,所述叶轮毂的右端安装有伺服控制构件,所述传扭轴的外表面架设有机壳。

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传扭轴的左端安装有联轴器,所述机壳的左侧连接有进气箱。

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壳的右端安装有扩压器,所述扩压器的右侧安装有膨胀节。

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壳的底部架设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和机壳相对的一侧一体成型。

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叶轮毂为双级叶轮,且双级叶轮通过推杆和推盘进行串联。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壳的材质为镀锌钢板。

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联轴器的规格根据传扭轴的规格进行选用。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承载座表面的外圈贯穿开设有螺纹孔。

1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多了一级叶轮毂,且双级叶轮毂通过推杆和推盘进行串联,推杆安装在主轴承箱空心轴内,可在安装及检修时进行调整,由于前后两级叶轮毂为串联而成,因此该装置前后两级叶轮毂可靠性较大;单级可调风机由于叶片较短以及叶片数量较多,流速较大,在叶片顶部的二次流损失及叶片上的摩擦损失随之增加,同时由于该装置上的扩压器产生的扩压损失只需要计算一个扩压损失,因此该装置的效率要明显高于单级风机的效率;最终该装置采用在调节性能以及运行安全性上全面占优的双级动叶可调引风机为最佳改造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扭轴(3),所述传扭轴(3)表面的右侧安装有主轴承(6),所述传扭轴(3)的表面且位于主轴承(6)的两端均安装有叶轮毂(5),所述叶轮毂(5)的右端安装有伺服控制构件(7),所述传扭轴(3)的外表面架设有机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扭轴(3)的左端安装有联轴器(1),所述机壳(4)的左侧连接有进气箱(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4)的右端安装有扩压器(8),所述扩压器(8)的右侧安装有膨胀节(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4)的底部架设有承载座(10),所述承载座(10)和机壳(4)相对的一侧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毂(5)为双级叶轮,且双级叶轮通过推杆和推盘进行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4)的材质为镀锌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1)的规格根据传扭轴(3)的规格进行选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耦合引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0)表面的外圈贯穿开设有螺纹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引风机组,涉及耦合引风机组技术领域。该一种耦合引风机组,包括传扭轴,所述传扭轴表面的右侧安装有主轴承,传扭轴的表面且位于主轴承的两端均安装有叶轮毂;该装置增加一级叶轮毂,且双级叶轮毂通过推杆和推盘进行串联,推杆安装在主轴承箱空心轴内,可在安装及检修时进行调整,由于前后两级叶轮毂为串联而成,因此该装置前后两级叶轮毂可靠性较大;单级可调风机由于叶片较短以及叶片数量较多,流速较大,在叶片顶部的二次流损失及叶片上的摩擦损失随之增加,同时由于该装置上的扩压器产生的扩压损失只需要计算一个扩压损失,因此该装置的效率要明显高于单级风机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马凌,杨国苗,高登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铝宁夏能源集团马莲台发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