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及电子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07884发布日期:2023-11-22 12:5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及电子油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子油泵,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及电子油泵。


背景技术:

1、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子油泵被大量运用于汽车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中,并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2、在现有电子油泵的设置方案中,控制结构部分内的pcba与电机结构部分的定子线束之间需使用鱼眼插针连接,鱼眼插针与定子一体注塑实现连接和固定,而鱼眼插针的另一端需要插入pcba上预留的连接孔,故对于语言插座与定子注塑时的位置度要求高,所需的装配精度高,装配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并且,现有设计中,pcba是通过螺钉安装在控制结构的壳体上的,装配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及电子油泵。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包括:

4、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内为一安装腔,且所述控制壳体的下端面上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电气连接通道;

5、控制板,通过热铆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控制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气接头;

6、定子结构,装配于所述控制壳体的下端面;

7、至少一个柔性电连接单元,所述柔性电连接单元的第一端经所述电气连接通道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气接头,所述柔性电连接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定子结构。

8、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柔性电连接单元为导线,所述第一电气接孔为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的导线连接孔;

9、所述电气连接通道为开设于所述控制壳体下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导线通孔,所述导线通孔与所述导线连接孔轴向对应。

10、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导线的第一端穿入所述导线连接孔并与所述控制板焊锡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热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底面上的至少一个热铆连接柱和开设于所述控制板上的至少一个热铆连接孔;

12、其中,所述热铆连接柱包括基台和热铆柱体,所述基台的底端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底面上,所述热铆柱体设于所述基台的顶端,并在所述基台的顶端形成一朝向控制板的承载面;

13、连接状态下,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热铆连接孔套入所述热铆柱体并抵接至所述承载面,所述热铆柱体被加热至变形并形成限位所述控制板的限位体。

14、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热铆连接孔均开设于所述控制板的外沿处。

15、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若干插针孔,

16、若干插针一体注塑成型于所述控制壳体,并在所述控制壳体上形成用于连接外部接头的连接插头,且所述插针的尾端分别伸入于所述安装腔并插入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插针孔。

17、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定子结构为定子包塑体,所述柔性电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一体注塑于所述定子包塑体内。

18、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并密封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线通孔之间的间隙。

19、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所述定子结构朝向所述控制壳体的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凸起,所述导线的第二端穿过并一体注塑成型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凸起;

20、所述控制壳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对应的插入凹槽,所述插入凹槽的底面开设有所述导线通孔;

21、其中,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插入凹槽之间被配置为形成一环形密封槽,所述密封机构为设于所述环形密封槽内的环形密封圈。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油泵,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

2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2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通过将控制板通过热铆结构安装至控制壳体的安装腔内,并在控制壳体的底面设置连通安装腔的电气连接通道;定子结构装配于控制壳体的下端面,并将定子结构与控制板之间的连接器件设置为柔性电连接单元,通过其柔性的特性,使得该柔性电连接单元可通过弯曲变形的方式直接伸入电气连接通道,以及,可通过弯曲变形的方式直接连接至控制板上的第一电气接头,故不存在类似于插针方案的位置度要求,对装配精度的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且本实施例将控制板与控制壳体的连接方式由原有的螺钉配合修改为热铆接,操作简单,装配效率更高,装配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连接单元为导线,所述第一电气接头为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的导线连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第一端穿入所述导线连接孔并与所述控制板焊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铆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底面上的至少一个热铆连接柱和开设于所述控制板上的至少一个热铆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铆连接孔均开设于所述控制板的外沿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若干插针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为定子包塑体,所述柔性电连接单元的第二端一体注塑于所述定子包塑体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并密封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线通孔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朝向所述控制壳体的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凸起,所述导线的第二端穿过并一体注塑成型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凸起;

10.一种电子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油泵的电气布置结构及电子油泵,通过将控制板通过热铆结构安装至控制壳体的安装腔内,并在控制壳体的底面设置连通安装腔的电气连接通道;定子结构装配于控制壳体的下端面,并将定子结构与控制板之间的连接器件设置为柔性电连接单元,通过其柔性的特性,使得该柔性电连接单元可通过弯曲变形的方式直接伸入电气连接通道,以及,可通过弯曲变形的方式直接连接至控制板上的第一电气接头,故不存在类似于插针方案的位置度要求,对装配精度的要求低,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将控制板与控制壳体的连接方式由原有的螺钉配合修改为热铆接,操作简单,装配效率更高,装配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沈舟,史俊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盈智热管理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