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1034发布日期:2023-09-17 01:2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泵。


背景技术:

1、真空泵应用场合多,需求量大,且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组合泵,例如将罗茨泵和螺杆泵依次串联使用的泵组,能够大幅度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和真空效果。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将空气中的粉尘吸入到螺杆泵内,在成螺杆泵易损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真空泵组中会加入过滤装置,能够对进入螺杆泵的空气进行过滤。然而,现有的真空泵一般结构较为紧凑,造成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安装空间小,过滤装置的拆装均相对不便,给过滤装置的清洗带来麻烦,而一些带有自清洗功能的过滤装置,因其内部设有较为复杂的自清洗结构,造成整个过滤装置尺寸较大,难以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安装,而一些外设的过滤装置,显然也不符合组合泵结构紧凑,控制尺寸的初衷,另外,现有的组合泵过滤装置,在清洗过程中,存在清洗时粉尘排出不彻底,粉尘逆向进入罗茨泵排气口的问题,由此可见,需针对组合泵的结构设置一种既简单,又具有较好自清洗效果的过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泵,包括机架、罗茨泵、螺杆泵、自清洗过滤器和机壳,其中,

2、所述罗茨泵和螺杆泵分别上下方位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自清洗过滤器的顶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底端对接所述螺杆泵的进气口,所述机壳覆盖在所述机架上,并罩住所述机架、罗茨泵、螺杆泵和自清洗过滤器。

3、具体的,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滤筒、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

4、所述外壳体设有内腔,且设有进气接口、清洗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和清洗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顶端,所述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端。

5、所述滤筒安装在内腔中,顶端对接所述进气接口,底端对接所述排气接口。

6、所述进气管道的顶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底端设有两个支路,一支路对接所述外壳体的进气接口,另一支路对接所述清洗接口,且两支路之间设有切换阀。

7、所述出气管道连接所述螺杆泵的进气口和外壳体的出气接口。所述出气管道设有第一开关阀。

8、所述排气管道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的排气接口,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机壳外部,能够将粉尘排放到组合泵外,或者排放到组合泵外部对接的粉尘收集/清理设备。所述排气管道设有第二开关阀。

9、正常使用时,所述切换阀切换到对接所述外壳体进气接口的一路,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此时,所述罗茨泵将抽吸的空气输送到螺杆泵内,且空气由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进行过滤。当过滤器需要清洗时,将所述切换阀切换到对接所述清洗接口的一路,并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罗茨泵排出的气通过所述清洗接口进入所述过滤器内,并从外到内进入所述滤筒,将卡在滤筒内侧的粉尘吹落并通过所述排气接口吹出,实现滤筒的吹洗。

10、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清洗功能,且尺寸小,符合组合泵紧凑的安装要求。

11、优选的,所述进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并设有止逆组件,可以防止清洗滤筒时,粉尘飞入所述进气接口内,造成粉尘排放不彻底问题。

12、优选的,所述止逆组件包括导杆、盖板和弹簧。所述进气接口的端部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导孔。所述导杆的数量与导孔一致并滑动安装在各个打孔上。所述导杆的一端与安装环之间套设有预紧的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打开所述进气接口。

13、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和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可提高密封程度。

14、优选的,为避免密封圈被吹落,将其安装在安装环这一侧。所述安装环设有朝向所述盖板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

15、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围成的圈的直径,当所述密封圈脱落时,会卡在导杆上而不会掉落并干涉到底部的部件,例如造成自清洗部件不会转动。

16、优选的,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还包括两压强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筒的内侧和外侧,通过实时对比所述滤筒内外两侧的压强,判断所述滤筒是否堵塞严重,是否需要清洗。

17、优选的,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内设有毛刷清洗组件,所述毛刷清洗组件包括风叶和扫刷件。所述排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所述风叶转动安装在所述排气接口内,且转轴平行所述排气接口的轴。所述扫刷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风叶的转轴,并由所述风叶带动转动,扫刷所述滤筒的内壁。

18、优选的,所述扫刷件包括转动杆、支臂和毛刷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所述风叶的转轴固定。所述毛刷杆由若干根,围绕所述转动杆设置,外侧设有毛刷并接触所述滤筒的内壁,内侧通过所述支臂连接所述转动杆。

19、优选的,为了提高所述转动杆的安装稳定性,所述转动杆向上延伸并通过一导向孔转动对接所述盖板。

20、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清洗功能,且尺寸小,符合组合泵紧凑的安装要求;

22、2、在所述进气接口处设置止逆组件,可以防止清洗滤筒时,粉尘飞入所述进气接口内,造成粉尘排放不彻底问题;

23、3、为避免密封圈被吹落,将其安装在安装环这一侧,另外,密封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围成的圈的直径,当所述密封圈脱落时,会卡在导杆上而不会掉落并干涉到底部的部件,例如造成自清洗部件不会转动;

24、4、在所述排气接口内设置风叶,可以利用排气口的高速高压气流带动自清洗组件,提高滤筒的清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泵,包括机架、罗茨泵、螺杆泵、自清洗过滤器和机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并设有止逆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组件包括导杆、盖板和弹簧;所述进气接口的端部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导孔;所述导杆的数量与导孔一致并滑动安装在各个打孔上;所述导杆的一端与安装环之间套设有预紧的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打开所述进气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和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设有朝向所述盖板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围成的圈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还包括两压强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筒的内侧和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内设有毛刷清洗组件,所述毛刷清洗组件包括风叶和扫刷件;所述排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所述风叶转动安装在所述排气接口内,且转轴平行所述排气接口的轴;所述扫刷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风叶的转轴,并由所述风叶带动转动,扫刷所述滤筒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刷件包括转动杆、支臂和毛刷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所述风叶的转轴固定;所述毛刷杆由若干根,围绕所述转动杆设置,外侧设有毛刷并接触所述滤筒的内壁,内侧通过所述支臂连接所述转动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向上延伸并通过一导向孔转动对接所述盖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组合泵,包括机架、罗茨泵、螺杆泵、自清洗过滤所述罗茨泵和螺杆泵分别上下方位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滤筒、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外壳体设有内腔、进气接口、清洗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滤筒安装在内腔中并对接进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进气管道一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另一端对接进气接口和清洗接口,且设有切换阀。所述出气管道连接螺杆泵的进气口和外壳体的出气接口,并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排气管道一端连接外壳体的排气接口,并设有第二开关阀。本技术设置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清洗功能,且尺寸小,符合组合泵紧凑的安装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李坤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力源(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