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8059发布日期:2023-10-28 13:4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而风扇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电器,在使用时,风扇运转过程中,电机或扇叶等转动部件会带来一些振动现象出现,另外由于风扇头部件受重力影响使得风扇头与电机座的配合部分间隙出现上大下小的情况,如此以来就会引起额外的异音和振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扇,在风扇运转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吸收掉电机或扇叶等转动部件带来的振动,还可以使得装配间隙被很好的平衡,具有预紧和缓冲的作用。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电机座和扇头,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可拆卸地相连,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缓冲部,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适于通过所述缓冲部压紧固定。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在扇头和电机座连接时,通过位于扇头和电机座上的缓冲部之间的抵压缓冲,吸收掉电机或扇叶等转动部件带来的振动问题,还可以使得装配间隙被很好的平衡,具有预紧和缓冲的作用。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中的一个设有第一缓冲部且另一个设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适于在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连接后朝向彼此压紧。扇头与电机座连接后的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能够压紧,两方都可以作为缓冲受力,这样在扇头和电机座连接后,二者之间能够弹性压紧,具有增强缓冲吸振的效果。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适于沿所述扇头的轴向压紧,且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适于沿所述扇头的轴向压紧。这样可以使得扇头与电机座能够彼此抵紧,在风扇工作时,减少噪音。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第一缓冲部设于所述扇头的端面,所述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电机座的端面以与所述第一缓冲部沿所述扇头的轴向正对设置。通过该方案,使得第一缓冲部与第二缓冲部沿着扇头的轴向正对设置,不至于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产生位置偏移而影响抵压时扇头与电机座之间的相互受力,轴向正对设置可以增强抵压缓冲效果。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缓冲部与多个所述第二缓冲部一一对应地设置为多组缓冲配合结构,多组所述缓冲配合结构在所述扇头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多组缓冲配合结构在扇头的轴向上间隔开设置,间隔开可以便于设置缓冲配合结构,通过多组也能达到提高缓冲的效果,还节省成本。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第一缓冲部构造为具有弹性凸起,所述第二缓冲部构造为具有抵压配合部,所述弹性凸起弹性抵压于所述抵压配合部。弹性凸起与抵压配合部的多个面抵压,这里的弹性凸起和抵压配合部形成多组缓冲配合结构,且提高接触的稳定性,可以将电机座或风扇的扇叶等转动带来的振动可以较好的缓冲。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弹簧或橡胶块。弹簧和橡胶块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韧性来回弹,以及收缩而不受力的压制,即具有较好的弹性,缓冲效果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连接段和抵压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中的另一个相连,所述抵压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抵压段构造为弯折型结构且在弯折处形成有抵压凹槽。扇头上设有与抵压凹槽抵压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抵压在抵压段的两个抵压面,增大了抵压面积,可以在扇头与电机座的多个方向形成较好的缓冲效果,更好的吸收振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为磁性件,以使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磁吸配合。这样可以增强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也连接方便,更好的解决了装配间隙的问题。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通过卡接结构卡接相连。卡接相连时,连接拆卸均方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缓冲部在所述扇头的周向上依次分布。这样可以使得连接部位和缓冲部分布在周向上,确保采用卡接结构连接的同时,也能确保缓冲部分布在周向的不同位置,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扇头包括网罩和扇叶,所述扇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网罩内,所述网罩与所述电机座相连后在所述缓冲部处压紧,所述网罩与所述电机座分离后所述缓冲部弹性恢复。通过该方案可以实现扇头和电机座的独立拆卸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吸收掉电机或扇叶等转动部件带来的振动问题,还可以使得装配间隙被很好的平衡,具有预紧和缓冲的作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电机座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内;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适于在所述缓冲部压紧时与所述扇叶周向传动配合,且适于在所述缓冲部解锁时与所述扇叶拆卸分离。此时在驱动电机驱动扇叶转动时,有了缓冲部而使得驱动电机和扇叶之间的驱动引起的振动问题可以更好的被平衡和缓冲掉。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所述风扇包括水平吹风状态,且在所述水平吹风状态时,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适于沿水平方向与所述扇叶动力连接。通过该方案,在风扇不摇头时朝着水平方向吹动,电机轴的转动直接带动同一水平的与扇叶连接处的结构转动,从而带动扇叶转动,使得扇叶吹出来的是水平状态的风,可以满足需要这种水平状态风的需要人群。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适于支撑于放置面,所述电机座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风扇构造为台式风扇。基座用于支撑电机座和扇头,通过基座可将风扇支撑于放置面,即风扇可落地放置,此种落地扇利于风扇整体稳定放置。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中的一个设有第一缓冲部且另一个设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适于在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连接后朝向彼此压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适于沿所述扇头的轴向压紧,且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适于沿所述扇头的轴向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设于所述扇头的端面,所述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电机座的端面以与所述第一缓冲部沿所述扇头的轴向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缓冲部与多个所述第二缓冲部一一对应地设置为多组缓冲配合结构,多组所述缓冲配合结构在所述扇头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构造为具有弹性凸起,所述第二缓冲部构造为具有抵压配合部,所述弹性凸起弹性抵压于所述抵压配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构造为弹簧或橡胶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连接段和抵压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中的另一个相连,所述抵压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抵压段构造为弯折型结构且在弯折处形成有抵压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为磁性件,以使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磁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通过卡接结构卡接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缓冲部在所述扇头的周向上依次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头包括网罩和扇叶,所述扇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网罩内,所述网罩与所述电机座相连后在所述缓冲部处压紧,所述网罩与所述电机座分离后所述缓冲部弹性恢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座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水平吹风状态,且在所述水平吹风状态时,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适于沿水平方向与所述扇叶动力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适于支撑于放置面,所述电机座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风扇构造为台式风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座和扇头,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可拆卸地相连,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缓冲部,所述扇头与所述电机座适于通过所述缓冲部压紧固定。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在风扇运转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吸收掉电机或扇叶等转动部件带来的振动,还可以使得装配间隙被很好的平衡,具有预紧和缓冲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源,李家勋,程志喜,钟德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