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5847发布日期:2023-07-06 09:4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机械工程,涉及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特别是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


背景技术:

1、旋转活塞式压缩机被广泛应用在空调和冰箱等设备中。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精度极高,其主要零件精度均以μm为单位,各主要零件工作面的装配间隙为仅8~12μm。叶片是所有零件中精度最高、要求最严的;如r面直线度为2~3μm,平面的平行度、平面度仅2μm,厚度和宽度的尺寸公差分组精度为2μm,各面的垂直度在2~3μm。

2、从压缩机机芯的结构上看,叶片工作时润滑条件很差,叶片被封闭在汽缸叶片槽内,叶片与汽缸之间单侧间隙仅为4~6μm,润滑油很难进入叶片与汽缸之间的装配间隙内。

3、随着氟利昂替代的进行,新冷媒工作压力提高,对叶片耐磨性的要求更高,同时变频空调相对于传统定频空调转速更高,进而对叶片耐磨性的要求也更高;目前提高叶片耐磨性的主要手段为,叶片表面氮化、pvd镀层;提高压缩机零部件精度和粗糙度;上述技术手段存在着成本高的问题。

4、中国专利(公开号:106014985b)公开了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本旋转活塞式压缩机叶片,叶片具有两个大平面,两个所述大平面上均具有多条直条状的储油纹,每个大平面中储油纹总面积为该大平面面积的15%~20%;该方案中的旋转活塞压缩机叶片通过增设储油纹以及限制储油纹的面积,进而既通过保证叶片承压面积,实现保证叶片承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又通过提高叶片与汽缸之间储油量以及提高润滑油进入叶片与汽缸之间间隙顺畅性,提高叶片的润滑性,因而提高叶片的耐磨性。

5、上述方案中叶片上储油纹相对于缸盖依靠端面垂直设置,叶片在滑槽内的移动方向与缸盖依靠端面平行,因此储油纹相对于叶片在滑槽内的移动方向垂直,润滑油在叶片滑动过程中不易进入储油纹从而润滑叶片的整个大平面,从而影响叶片的润滑性和耐磨性;如储油纹相对于缸盖依靠端面平行设置,叶片在滑槽内往复滑动的过程中润滑油均匀分布到叶片与汽缸之间间隙内,提高叶片的润滑性进而降低叶片的磨损程度,但是在叶片滑动的过程中,润滑油容易通过叶片上的储油纹泄漏,严重的可能造成高压冷媒的泄漏问题,因此需要在提高叶片耐磨性的同时减小润滑油和高压冷媒的泄漏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提高叶片耐磨性的同时减小润滑油和高压冷媒的泄漏可能。

2、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叶片具有两个大平面和两个端盖接触面,叶片的内端面为r面,外端部设置有弹簧安装凹口;两个大平面沿内外端方向均分为内端储油区域和外端储油区域。

3、内端储油区域和外端储油区域的技术方案可采用以下任一一种方案:

4、1、内端储油区域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一储油纹,第一储油纹相对于端盖接触面垂直设置,外端储油区域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二储油纹,第二储油纹相对于端盖接触面倾斜设置且交织呈网状。

5、2、内端储油区域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一储油纹,第一储油纹相对于端盖接触面倾斜设置且交织呈网状,外端储油区域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二储油纹,第二储油纹相对于端盖接触面倾斜设置且交织呈网状;第一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大于第二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

6、本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通过增设储油纹提高叶片与汽缸之间的储油量,叶片在滑槽内往复滑动的过程中使润滑油能进入储油纹内从而润滑叶片的大平面,且润滑油还均匀分布到叶片与汽缸之间间隙内,提高叶片的润滑性,因而提高叶片的耐磨性;压缩机压缩过程中,高压冷媒通过上缸盖的排气孔排出,直接进入压缩机壳体内腔,因此冷媒与冷冻机油会直接接触,在冷媒中也会含有少量冷冻机油,所以叶片r面端的平面也受到润滑。

7、将叶片的大平面沿内外端方向分为内端储油区域和外端储油区域,上述的两种方案中,第一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均于第二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在叶片滑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叶片向供油通道方向滑动的过程中,润滑油先接触到内端储油区域,由于第一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较大,润滑油进入第一储油纹内的速度较慢,在提高叶片润滑性的同时,确保高压情况下润滑油不易泄漏,且利用交叉网纹还能将润滑油基本送到叶片大平面各部位,不易出现高压冷媒的泄漏现象。

8、作为优化,每个所述大平面中第一储油纹与第二储油纹面积之和为该大平面面积的15%-20%,限制储油纹的面积进而既通过保证叶片承压面积,实现保证叶片承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又能提高叶片的润滑性,而储油纹面积较小又会影响润滑油的移动速度,因此限定第一储油纹与第二储油纹的面积。

9、作为优化,第一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α为60°-85°。

10、作为优化,第二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β为20°-40°。

11、第一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大于第二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第二储油纹与端盖接触面之间夹角较小使叶片在沿端盖面方向滑动的过程中,润滑油在第二储油纹内的移动更为顺畅。

12、作为优化,第一储油纹的深度为0.12-0.18mm。

13、作为优化,第二储油纹的深度为0.03-0.06mm。

14、叶片上储油纹的制造可采用对叶片的大平面的砂轮磨削,或是采用刻纹、激光的方式,在制造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储油纹的深度,使储油纹不影响叶片的承压性能,且能使润滑油在储油纹内顺畅移动,第二储油纹的深度较小降低润滑油在第二储油纹内的移动效率,进一步确保高压情况下润滑油不易泄漏。

15、作为优化,每条第一储油纹之间的间距和每条第二储油纹之间的间距均小于4mm。

16、作为优化,内端储油区域的宽度为2.8-4.2mm。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通过增设储油纹提高叶片与汽缸之间的储油量,提高叶片的润滑性,因而提高叶片的耐磨性;将叶片的大平面沿内外端方向分为内端储油区域和外端储油区域,在提高叶片润滑性的同时,确保高压情况下润滑油不易泄漏,且利用交叉网纹还能将润滑油基本送到叶片大平面各部位,不易出现高压冷媒的泄漏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叶片(1)具有两个大平面(2)和两个端盖接触面(3),叶片(1)的内端面为r面(5),外端部设置有弹簧安装凹口(4);其特征在于,两个大平面(2)沿内外端方向均分为内端储油区域(6)和外端储油区域(7),内端储油区域(6)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一储油纹(8),第一储油纹(8)相对于端盖接触面(3)垂直设置,外端储油区域(7)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二储油纹(9),第二储油纹(9)相对于端盖接触面(3)倾斜设置且交织呈网状;或内端储油区域(6)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一储油纹(8),第一储油纹(8)相对于端盖接触面(3)倾斜设置且交织呈网状,外端储油区域(7)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二储油纹(9),第二储油纹(9)相对于端盖接触面(3)倾斜设置且交织呈网状;第一储油纹(8)与端盖接触面(3)之间夹角大于第二储油纹(9)与端盖接触面(3)之间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大平面(2)中第一储油纹(8)与第二储油纹(9)面积之和为该大平面(2)面积的1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纹(8)与端盖接触面(3)之间夹角α为6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纹(9)与端盖接触面(3)之间夹角β为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油纹(8)的深度为0.12-0.1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纹(9)的深度为0.03-0.06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第一储油纹(8)之间的间距和每条第二储油纹(9)之间的间距均小于4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储油区域(6)的宽度为2.8-4.2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在提高润滑性的同时无法保证润滑油不泄漏的问题。本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叶片具有两个大平面和两个端盖接触面,两个大平面沿内外端方向均分为内端储油区域和外端储油区域,内端储油区域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一储油纹,外端储油区域上具有呈线形的第二储油纹。本旋转活塞式压缩机的叶片将叶片的大平面沿内外端方向分为内端储油区域和外端储油区域,在提高叶片润滑性的同时,确保高压情况下润滑油不易泄漏,且利用交叉网纹还能将润滑油基本送到叶片大平面各部位,不易出现高压冷媒的泄漏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兵,陈朱乐,何山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百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