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0330发布日期:2023-10-22 04:5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风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混流风机。


背景技术:

1、混流式风机结合了轴流式风机和离心式风机的特征,外形看起来更像传统的轴流式风机,但风压系数比轴流风机高,流量系数比离心风机大,具有高压力、大流量、体积小等特点。

2、混流风机在小空间运行时,在叶轮体积不变情况下,需要更大的输出流量,其风机就需要更高的转速,而更高的转速不止会让混流风机产生更高的风压及流量,同时也会产生更大的噪音。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混流风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流风机,以降低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2、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混流风机,包括:外壳和转动组件,所述外壳开设有避让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转动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进气口设有第一减震部,所述出气口设有第二减震部,所述外壳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设有第三减震部。

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和叶轮,所述叶轮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支架和第四减震部,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位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叶轮之间,所述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四减震部设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支架之间。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导流片。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螺母,所述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贯通所述支架和所述叶轮,其端部位置设有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纹。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减震部上设有出线槽。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相对设于所述外壳的两端。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横截面积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位置的横截面积小,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位置的横截面积比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积大。

12、本申请的混流风机,外壳上设置的进气口用于进气,出气口用于出气,转动组件可以将进气口的进入气体加速后从出气口排出,进气口处设置的第一减震部可以降低进气时产生的噪音,出气口处设置的第二减震部可以降低出气时产生的噪音,外壳和转动组件之间的第三减震部可以降低气流通过时产生的噪音,包括空气对风机各部件内壁的挤压噪音以及风机自身震动所产生的噪音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转动组件(2),所述外壳(1)开设有避让设置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转动组件(2)设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之间,所述进气口(11)设有第一减震部(3),所述出气口(12)设有第二减震部(4),所述外壳(1)和所述转动组件(2)之间设有第三减震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所述进气口(11)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3),所述出气口(12)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驱动部件(21)和叶轮(22),所述叶轮(22)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部件(21)的动力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还包括支架(23)和第四减震部(24),所述支架(23)安装于所述外壳(1)上并位于所述驱动部件(21)和所述叶轮(22)之间,所述驱动部件(21)安装于所述支架(23)上,所述第四减震部(24)设于所述驱动部件(21)和所述支架(2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3)上设有导流片(2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还包括螺母(25),所述驱动部件(21)的动力输出端贯通所述支架(23)和所述叶轮(22),其端部位置设有与所述螺母(25)配合的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部(5)上设有出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出气口(12)相对设于所述外壳(1)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的横截面积比所述第一壳体(13)和所述第二壳体(14)的连接位置的横截面积小,所述第一壳体(13)和所述第二壳体(14)的连接位置的横截面积比所述出气口(12)的横截面积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流风机,其包括外壳和转动组件,外壳开设有避让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转动组件设于外壳的内部并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气口设有第一减震部,出气口设有第二减震部,外壳和转动组件之间设有第三减震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降低了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外壳和转动组件内部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陈险峰,陈俊岭,陈泽涛,陈艺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