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4755发布日期:2023-11-17 18:2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


背景技术:

1、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工作所产生的废气,推动涡轮旋转并带动同轴上的压气机内压气叶轮转动,将经过空气滤清器滤清后的空气加压送入发动机进气管,进入气缸工作。

2、如今,涡轮增压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双涡轮增压器、小惯量涡轮、可变截面涡轮等,都在竭力降低涡轮迟滞现象。但受限于工作原理,低中高速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只能说涡轮迟滞现象有所缓解,不可能完全消失。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检索到申请号为2017106686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进气补偿装置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壳体和压气机叶轮,压气机壳体内部设有压气机壳镶套,压气机壳镶套与压气机壳形成补气腔,压气机壳镶套的内壁上环绕补气孔,进气补气腔通过补气孔与压气机叶轮相通,补气孔的方向与压气机叶轮旋转方向相同,压气机壳外壁上设有补气法兰,补气法兰连接进气补气腔和外部高压气源。

4、该装置在给发动机进气管补气的同时也增加了压气机压气叶轮的背压力,叶轮旋转阻力增大。该阻力通过压气叶轮与涡轮之间的连轴作用在涡轮上,需要使用更多的发动机废气来克服该阻力,造成发动机负荷增加和动力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补偿进气口、环形腔、补偿出气口;

3、所述环形腔是形成在所述压气机壳的环形进气口侧壁内的空腔体;

4、所述补偿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压气机壳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环形腔连通;

5、所述补偿出气口在所述内侧壁上的位置低于所述压气机壳的进气口所在平面,高于所述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压气叶轮最高点所在的平面,而且所述补偿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使所述补偿出气口喷出的气流方向与所述压气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

6、优选地:所述补偿进气口为突出于所述外侧壁的法兰结构。

7、优选地:所述补偿出气口的长轴与所述压气叶轮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夹角。

8、优选地:所述压气机壳与涡轮增压器的壳体一体成型,或所述压气机壳与涡轮增压器的壳体为分体结构。

9、优选地:所述补偿出气口的数量为3个;

10、所述压气叶轮正对所述压气机壳的进气口;

11、所述环形腔与所述压气机壳一体成型。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压气机叶轮的上方沿压气机叶轮的旋转方向将补偿进气送入压气机,不会直接正对着压气机叶轮的叶片喷入补偿空气。在与压气机叶轮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通过设置在压气机进气口内侧壁上与所述环形空腔连通且位于压气机叶轮上方的喷嘴喷出压缩空气,减小了压气机压气叶轮的背压力,进而降低了叶轮旋转阻力,提高了空气压缩效率,进而降低发动机负荷,减少动力损失。

13、此外,所述补偿出气口喷出的压缩空气可推动压气机压气叶轮实施增压工作之外,还可带走一部分热量,并可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增加了气缸中的氧含量,进而可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不仅实现了增压还补偿了发动机的进气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补偿进气口、环形腔、补偿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进气口为突出于所述外侧壁的法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出气口的长轴与所述压气叶轮所在平面之间形成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机壳与涡轮增压器的壳体一体成型,或所述压气机壳与涡轮增压器的壳体为分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进气补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壳,包括:补偿进气口、环形腔、补偿出气口;环形腔是形成在压气机壳的环形进气口侧壁内的空腔体;补偿进气口设置在压气机壳的外侧壁上,且与环形腔连通;补偿出气口在所述内侧壁上的位置低于压气机壳的进气口所在平面,高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压气叶轮最高点所在的平面,补偿出气口的开口方向使补偿出气口喷出的气流方向与压气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采用本技术在压气机叶轮的上方沿压气机叶轮旋转方向将补偿进气送入压气机,减小了压气机压气叶轮的背压力,降低了叶轮旋转阻力,提高了空气压缩效率,进而降低发动机负荷,减少动力损失,还可带走一部分热量,增加了气缸中的氧含量。

技术研发人员:于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萌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