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1735发布日期:2023-11-29 23:3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汽动给水泵,具体为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


背景技术:

1、在火电厂的生产工序中,汽动给水泵在锅炉供水这一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叶轮高速旋转的作用下将经过除氧且具有一定温度的给水连续不断的吸入泵体内,并在叶轮产生的推力下将吸入的给水向叶轮后部推压,将加压后的给水输送至锅炉内,叶轮在加压给水的过程中由于吸入侧和排出侧之间存在压力差会产生指向叶轮吸入侧方向的轴向推力,因此,轴向推力的平衡是对给水泵安全可靠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2、现有技术中平衡叶轮轴向推力的方式大都是采用由平衡盘和平衡板组成的平衡装置和推力瓦相互配合,叶轮高速旋转时,加压后的给水分别在平衡盘前后两侧形成不等的压力,从而平衡盘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产生与轴向推力方向相反的平衡力,同时平衡盘配合上推力瓦共同承担这一轴向推力,以平衡叶轮的轴向推力。

3、然而,当平衡装置所产生的平衡力不足以抵消给水泵的轴向推力时,平衡盘移动至与平衡板接触的位置发生摩擦,导致平衡板与平衡盘相对表面发生磨损增大两者间的轴向间隙,进而泵体原本的平衡点发生偏移,使得推力瓦非工作面的受力情况增加加大推力瓦的摩擦,造成给水泵推力瓦温度过高甚至出现烧瓦的情况。

4、为此,提出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以通过流量调节装置调整平衡水管内给水回流的流量来调节平衡盘前后的压力差,进而使平衡力与轴向推力处于平衡状态,减小推力瓦非工作面的受力情况,达到降低推力瓦温度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平衡水管,所述平衡水管两端与泵体内部的腔体连通,并联在泵体的外部,确保泵体腔体内的给水顺利回流到进水管内,所述平衡水管表面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平衡水管内回流给水的流量和压力,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

4、阀体,内部开有腔室;

5、流量通道,贯穿阀体的两侧且与阀体的腔室连通;

6、调节杆,连通至阀体内部且与阀体贴合部位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处于阀体腔室内的部位表面开设有螺纹;

7、控流板,滑动连接于阀体腔室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控流板相对流量通道形成遮挡,所述控流板通过螺纹槽与调节杆螺纹传动连接,用以调节流量通道内给水的流量大小;

8、控流片,交错排列在流量通道的内壁上,延长给水在流量通道内的流通路径,降低给水的流通速度和产生的压力;

9、所述控流板下端向进水管的方向弯曲,所述控流片表面设有弧度,所述控流板弯曲表面与流量通道入口一侧相邻的控流片弧形表面相对,控流板能够将给水平缓的引流到控流片形成的流通路径内,同时控流板进一步延长控流片形成的流通路径。

10、流量通道的路径结构能够有许多种的选择,例如截面形状为一字形、s形或是l形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流量通道通过交错排布的控流片形成可供给水迂回流动的路径,当回流的给水流入流量通道时在控流片的作用下会沿着控流片围成的蛇形路径流动,进而能够延长给水的流动路径,降低给水最终回流到进水管内的压力,减少给水对进水管内壁的损害。

11、所述流量调节装置与平衡水管内呈十字交叉分布,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设置于平衡水管近出水管的一端,短时间内即可调整平衡水管内的给水流量;

12、平衡水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安装有很多种选择,其可以安装在平衡水管的任何位置即平衡水管的前端、中部和后端,而本实用新型中将流量调节装置的位置安装在平衡水管靠近出水管的一段即类似于后端的位置,这一位置较为靠近泵体内壁的平衡室,当给水泵发生振动即平衡点的位置发生偏移推力瓦摩擦升温,由于流量控制装置靠近平衡室,这时控制流量调节装置即转动调节杆转动,通过螺旋传动带动控流板在阀体内部上移,减小控流板对流量通道的遮挡,增大控流板与流量通道之间可供给水流通的间隙,短时间内可供更多的给水从平衡室流入平衡水管内,以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的调整平衡水管内液体的流量,从而来调节平衡盘前后的压力差。

13、优选的,所述控流板截面为c字形,所述控流板两端均对流量通道内的给水形成遮挡,均分控流板下降后给水由于惯性产生水锤效应对控流板表面造成的阻力。

14、本实用新型中的控流板选用截面为c字形的结构,这种结构相较于目前采用单杆式的结构,在阀体迅速缩小给水流通流量或关闭泵体的瞬间,通过控流板前后两侧的下端壁分别承担由于水流惯性产生的水锤效应,相较于通过单杆结构来承受水锤效应带来的冲击力,c字形结构的控流板能够均摊水锤效应产生的冲击力。

15、优选的,所述控流片下端通过扭簧与平衡水管转动连接,且平衡水管对应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控流片配合上扭簧能够根据给水流量的大小调整倾斜角度,避免控流片对给水的阻力过大。

16、优选的,所述扭簧采用的弹性系数沿给水回流方向逐级降低,同时,所述限位槽可转动的角度区域也沿着给水回流方向逐级减少。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通过在与泵体并联连通的平衡水管靠近出水管一侧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直接有效的调整平衡盘前后两侧的压力差值,使平衡盘产生的平衡力与轴向推力趋于平衡,降低推力瓦非工作面的受力情况,降低推力瓦温度的目的,保证给水泵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工作;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通过流量通道内均设有一定弧度的控流片和控流板,在避免高压的给水在回流时对流量调节装置造成损害的同时,避免压力较高的积水在回流到进水管的过程中猛烈冲击进水管的管壁,既减低回流给水对进水管内壁造成的磨损程度,同时也减缓液体回流至进水管内的速度,降低因冲击水流造成泵体的振动。

2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下端通过扭簧与平衡水管转动连接的控流片,在供大流量给水流通的过程中,控流片会根据水流的大小自行转动改变控流片对流动给水的阻力,同时控流片的转动角度沿给水流动方向会逐渐减少,因此,在减缓给水流动速度的同时,还能自动根据水流的流量速度自行调整拦截阻力,减少给水对阀体产生的冲击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设有进水管(2)、出水管(3)和平衡水管(4),所述平衡水管(4)两端与泵体(1)内部的腔体连通,并联在泵体(1)的外部,确保泵体(1)腔体内的给水顺利回流到进水管(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水管(4)表面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平衡水管(4)内回流给水的流量和压力,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与平衡水管(4)内呈十字交叉分布,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设置于平衡水管(4)近出水管(3)的一端,短时间内即可调整平衡水管(4)内的给水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板(8)截面为c字形,所述控流板(8)两端均对流量通道(6)内的给水形成遮挡,均分控流板(8)下降后给水由于惯性产生水锤效应对控流板(8)表面造成的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片(9)下端通过扭簧(91)与平衡水管(4)转动连接,且平衡水管(4)对应内壁开设有限位槽(41),所述控流片(9)配合上扭簧能够根据给水流量的大小调整倾斜角度,避免控流片(9)对给水的阻力过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91)采用的弹性系数沿给水回流方向逐级降低,同时,所述限位槽(41)可转动的角度区域也沿着给水回流方向逐级减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汽动给水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动给水泵推力瓦控温系统,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平衡水管,所述平衡水管两端与泵体内部的腔体连通,并联在泵体的外部,确保泵体腔体内的给水顺利回流到进水管内,所述平衡水管表面安装有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直接有效的调整平衡盘前后两侧的压力差值,使平衡盘产生的平衡力与轴向推力趋于平衡,降低推力瓦的受力情况,起到降低推力瓦因受力摩擦温度迅速升高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葛勇,何家根,施昌富,邓成,贾珅,林建军,崔书朋,李强,余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宣城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