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1179发布日期:2023-11-30 03:1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活塞密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某些工业应用领域中,常需要利用增压供气系统为设备提供高压力的气体。例如,利用增压供气系统为加热器设备可靠提供最高工作压力约为100mpa的常温高压气体。

2、增压供气系统主要由气体增压装置、低压气源、被压缩气源、阀门和管路等组成,气体增压装置是增压供气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低压缸与增压缸两个部分,增压缸承受极高压力(如上述的100mpa),其内部活塞的高压密封结构尤其重要,若密封不牢固,增压缸内部的高压气体极易进入活塞另一侧造成密封失效,影响气体增压装置的运行。

3、现有技术的高压密封结构,有两种主要结构形式,一种为特瑞堡密封极高压力下的密封结构,该结构后两个挡圈不能紧密贴紧密封面,容易产生间隙,前端唇形密封圈极易压入挡圈间隙中,形成卡死现象。唇形密封圈弹性唇口与后端连接厚度较薄容易变形。另一种为车恒德密封结构,主要结构为o型圈加滑环组合密封,此结构o型圈容易变形挤出,滑环材料为ptfe,密封不容易做到分子级。

4、另外,斯特密封也是一种常见的高压密封结构。斯特密封为o型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环组成,o型橡胶密封为密封力来源,在压力为0时通过o型橡胶密封自身预变形的弹力作用于聚四氟乙烯密封环形成密封力。当承压时,气体压力作用于o型橡胶密封并压缩,让聚四氟乙烯密封产生更高密封作用力。压力越高,密封越可靠,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一定的自润滑功能。

5、现有技术中,关于超高压密封材料选择和结构相关文献较少,现有能查询到的文献中,樊星等人采用 abaqus 软件建立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的 y 形密封结构 (橡胶圈和金属环) 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了压力0、50、100、150、200 mpa时接触应力变化,并在温等静压成形成套设备中开展了密封试验,该密封结构可实现300℃和200mpa下密封,油液无泄漏,保压10 min后未发生泄漏。赵敏敏等人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20t挖掘机铲斗油缸活塞杆用y形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模型,油压34.3mpa时接触面接触压力。王刚等人分析了液压支架采用y 形密封圈在0-31.5mpa情况下的变形和最大接触应力情况。杜家熙等人采用有限元分析液压缸活塞杆用y形密封在动、静密封状态下的密封特性,压力范围为0-30mpa。

6、综上所述,结合现有技术中的高压密封结构,亟需一种新的活塞密封结构

7、以用于气体增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在综合特瑞堡极高压力密封结构和车恒德密封结构优点,以及现有高压y形密封结构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活塞密封结构。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3、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包括活塞、活塞缸体、唇形密封圈、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

4、所述活塞滑动装配在所述活塞缸体内,所述唇形密封圈、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均位于所述活塞和活塞缸体之间;

5、所述唇形密封圈顶部设置有两道密封唇,所述两道密封唇分别与所述活塞外壁和活塞缸体内壁接触密封两者;

6、所述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均位于所述唇形密封圈下方;所述上挡圈和下挡圈的背部均与所述活塞外壁相抵,上挡圈和下挡圈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口;所述中挡圈呈锥形结构且嵌入所述锥形口内,中挡圈的背部与活塞缸体内壁相抵。

7、优选的,所述活塞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唇形密封圈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上部,所述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下部。

8、优选的,所述唇形密封圈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安装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槽旁。

9、优选的,所述唇形密封圈的密封间隙中加入有润滑脂。

10、优选的,所述上挡圈和下挡圈为上下对称结构,其相互靠拢端均设置有锥形腔体,两个锥形腔体形成所述锥形口。

11、优选的,所述中挡圈的截面呈三角形。

12、优选的,所述唇形密封圈为全氟醚橡胶。

13、优选的,所述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均为聚四氟乙烯+铜材质。

14、优选的,所述活塞缸体的材料为316liv堆焊蒙乃尔k500。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塞密封结构,其有双重密封效果,其一是利用唇形密封圈的两道密封唇密封活塞和活塞缸体,其二是利用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自紧消除间隙,密封活塞和活塞缸体,防止高压介质从间隙中经过。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塞密封结构,唇形密封圈设计有两道密封唇,密封间隙中加入润滑脂,保持额外的润滑,减少干摩擦和磨损,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唇形密封圈背面采用自紧型间隙消除密封结构设计。其基于气压作用于唇形密封圈的力推动上下挡圈和中挡圈,由于上下挡圈和中挡圈结合面为锥形结构,在力的作用下上下挡圈和中挡圈会分别产生向内和向外的作用力,消除了间隙并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1)、活塞缸体(2)、唇形密封圈(3)、上挡圈(4)、下挡圈(5)和中挡圈(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唇形密封圈(3)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上部,所述上挡圈(4)、下挡圈(5)和中挡圈(6)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形密封圈(3)的上方设置有压板(7),所述压板(7)通过安装件(8)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槽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形密封圈(3)的密封间隙中加入有润滑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圈(4)和下挡圈(5)为上下对称结构,其相互靠拢端均设置有锥形腔体,两个锥形腔体形成所述锥形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挡圈(6)的截面呈三角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形密封圈(3)为全氟醚橡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增压装置的活塞密封结构,涉及活塞密封技术领域,包括活塞、活塞缸体、唇形密封圈、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活塞滑动装配在活塞缸体内,唇形密封圈、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均位于活塞和活塞缸体之间;唇形密封圈顶部设置有两道密封唇,两道密封唇分别与活塞外壁和活塞缸体内壁接触密封两者;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位于唇形密封圈下方;上挡圈和下挡圈的背部均与活塞外壁相抵,上挡圈和下挡圈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口;中挡圈呈锥形结构且嵌入锥形口内,中挡圈的背部与活塞缸体内壁相抵。活塞密封结构利用唇形密封圈的两道密封唇密封活塞和活塞缸体,利用上挡圈、下挡圈和中挡圈自紧消除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彭伟,文豪,陈伟,曾嵘,陈郑坤,龚文跃,孙梁,吕文杰,唐雨欣,黄小利,高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长仪油气集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