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及该种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5255发布日期:2023-12-30 07:4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及该种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泵及电机设备,特指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及该种泵。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泵的使用领域和范围很广,泵的种类也较多,如无刷磁力驱动潜水泵等。无刷磁力驱动潜水泵是磁芯作为转子组件、绕组作为定子组件,在工作时,作为转子的磁芯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现有技术中,这部分热量只能依靠主轴与端盖、泵壳之间接触传递而散热或借助其他外部方式进行散热,因此散热效率较低,整体散热性能欠佳,这也导致泵的功率无法做大、泵的使用寿命短以及稳定差等缺陷的主要因素。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111622960a公开了《一种内置水冷系统的无刷磁力驱动潜水泵》,该潜水泵虽然具有内置散热空间结构,但其仅仅依靠转子外表面间隙处水流接触散热,虽然散热效果有一定提高,但仍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及该种泵,产生进一步的强制液体流动动力和热交换,进一步提升泵的散热性能。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泵至少具有隔液内套、与隔液内套的端口对接的端盖、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端盖与隔液内套内端部之间的主轴、安装在隔液内套内部并与主轴连接的磁芯转子,主轴的外端部穿出所述端盖位于端盖外侧的泵腔内并连接泵叶轮,其中:所述磁芯转子内设有至少一条贯穿其两端的中空流道,磁芯转子的外壁与隔液内套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至少一组连通所述泵腔和隔液内套内部的通孔;所述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磁芯转子外壁与隔液内套内壁之间的间隙、通孔以及泵腔形成供液体流通的散热流道。

3、进一步地,于所述磁芯转子的内端部安装有一辅助叶轮,该辅助叶轮与磁芯转子同步转动。

4、进一步地,辅助叶轮的方向是使液体由磁芯转子内端面与隔液内套内端之间的空间向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中流动,再依次流到磁芯转子的外端处并通过通孔流入泵腔中;当然辅助叶轮也可以反向安装。

5、进一步地,于所述端盖的内端面朝内延伸成型有一环形挡板,环形挡板末端与所述磁芯转子的外端面临近,该环形挡板将所述端盖上的通孔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第一通孔呈环形分布于环形挡板内侧与所述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相对,另一组第二通孔呈环形分布于环形挡板外侧,与所述间隙相对。

6、进一步地,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侧和外侧还分别成型有数个径向挡板。

7、进一步地,所述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为沿与主轴轴向平行的方向均布的数个截面呈扇形的流道,且扇形流道之间形成数个叶片。

8、进一步地,所述磁芯转子的外端面成型有一第一环形凹面,所述环形挡板的末端处延伸至该第一环形凹面内部并接近第一环形凹面的内底面。

9、进一步地,所述磁芯转子的内端面成型有一第二环形凹面,所述辅助叶轮设置在该第二环形凹面中。

10、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泵,其含有上述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

11、具体而言,该种泵还包括安装在端盖外侧以形成泵腔的泵腔外壳、与泵腔外壳对接安装并位于隔液内套外部的泵体外壳、与泵体外壳末端对接安装的泵体外盖、以及安装在隔液内套外壁的绕组定子。

12、本实用新型泵的内置循环散热流道及其结构,具有与泵腔连通的内置液流空间,并具有强制推动液体流动的动力结构,能大幅增强泵的散热效果以及自清洁效果,从而能确保泵和电机工作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在其他参数相当的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能使泵和电机的功率进一步做大,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泵至少具有隔液内套、与隔液内套的端口对接的端盖、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在端盖与隔液内套内端部之间的主轴、安装在隔液内套内部并与主轴连接的磁芯转子,主轴的外端部穿出所述端盖位于端盖外侧的泵腔内并连接泵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转子内设有至少一条贯穿其两端的中空流道,磁芯转子的外壁与隔液内套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至少一组连通所述泵腔和隔液内套内部的通孔;所述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磁芯转子外壁与隔液内套内壁之间的间隙、通孔以及泵腔形成供液体流通的散热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磁芯转子的内端部安装有一辅助叶轮,该辅助叶轮与磁芯转子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叶轮的安装方向是使液体由磁芯转子内端面与隔液内套内端之间的空间向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中流动,再依次流到磁芯转子的外端处并通过通孔流入泵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端盖的内端面朝内延伸成型有一环形挡板,环形挡板末端与所述磁芯转子的外端面临近,该环形挡板将所述端盖上的通孔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第一通孔呈环形分布于环形挡板内侧与所述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相对,另一组第二通孔呈环形分布于环形挡板外侧,与所述间隙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为沿与主轴轴向平行的方向均布的数个截面呈扇形的流道,且扇形流道之间形成数个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侧和外侧还分别成型有数个径向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转子的外端面成型有一第一环形凹面,所述环形挡板的末端处延伸至该第一环形凹面内部并接近第一环形凹面的内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转子的内端面成型有一第二环形凹面,所述辅助叶轮设置在该第二环形凹面中。

9.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条所述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泵还包括安装在端盖外侧以形成泵腔的泵腔外壳、与泵腔外壳对接安装并位于隔液内套外部的泵体外壳、与泵体外壳末端对接安装的泵体外盖、以及安装在隔液内套外壁的绕组定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的内置循环散热结构,泵至少具有隔液内套、与隔液内套的端口对接的端盖、主轴、磁芯转子、泵腔及泵叶轮,其中:磁芯转子内设有至少一条贯穿其两端的中空流道,磁芯转子的外壁与隔液内套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端盖上开设有至少一组连通所述泵腔和隔液内套内部的通孔;磁芯转子的中空流道、磁芯转子外壁与隔液内套内壁之间的间隙、通孔以及泵腔形成供液体流通的散热流道。本技术泵的内置循环散热流道及其结构,具有与泵腔连通的内置液流空间,并具有强制推动液体流动的动力结构,能大幅增强泵的散热效果以及自清洁效果,从而能确保泵和电机工作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使泵和电机的功率进一步做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军,商勇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百斯特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